【清蒸南北朝027】兩根骨頭

【清蒸南北朝027】兩根骨頭

這是本部落第

119

篇原創文章

【往期回顧】

【清蒸南北朝027】兩根骨頭

(全文1802字)

正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出來一位人才,講出來一個妙計。

這位爺便是左衛將軍桓脩,他是桓衝的兒子,簡文帝司馬昱的女兒武昌公主的夫君,說起來,當時的皇帝司馬德宗得叫他一聲姑父。桓衝是桓溫的弟弟,所以桓脩和桓玄還是堂兄弟關係,他所擔任的左衛將軍負責首都衛戍區東區的軍事,也是很重要的職位。他的社會關係天然地讓他有一種知己知彼、左右逢源的優勢——請大家務必注意這一點,後來桓玄掌權以後,還是重用他的。

王恭以討伐譙王司馬尚之的名義第二次起兵後,派了何澹之、孫無終向句容進發,受朝廷委託,桓脩兼領了振武將軍的名號,跟輔國將軍陶無忌一起迎敵,桓脩駐紮在句容,王恭失敗以後,孫無終就寫信求降了。桓脩凱旋歸來的時候,正是楊佺期等人到達石頭城的時候,朝廷沒有思想準備,也談不上有什麼組織準備,因此大小官員的精神處於瀕臨崩潰的地步。在這個危難的關頭,桓脩站出來挽救了大家。

他跟司馬道子說:

“西路的叛軍不用去打,可以用遊說的方法解決,在下知道他們的情況。殷仲堪、桓玄這幫人,所仗恃的只有王恭,王恭被滅以後,西路的叛軍就陷入了沮喪和恐懼。現在只要用重利引誘桓玄和楊佺期,兩人必定心中喜悅,桓玄可以搞定殷仲堪,楊佺期可以反過來拿下殷仲堪。”

要不怎麼說打仗一定要了解對方的想法呢,桓脩的建議成本低,效率和效益都很高。

司馬道子採納了桓脩的建議,發揮他擅長分發委任狀的優點,先是任命桓玄為江州刺史,又把郗恢調回中央任尚書,把位子騰出來,任命楊佺期代替郗恢負責梁雍秦三州的軍事,並同時擔任雍州刺史。接著,任命桓脩為荊州刺史,原來的左衛將軍一職保留,暫時代管,為保證安全,命令劉牢之派一千人護送他上任。罷黜殷仲堪為廣州刺史,讓擔任太常的殷仲堪的叔叔殷茂前往殷仲堪軍營宣讀詔書,命令殷馬上把部隊撤回駐地。

“廣州”現在是一線城市,在當年則是一大片蠻荒之地,相當於現在的廣東、廣西兩省,跟首都建康相距甚遠,屬於不痛不癢的地方。而殷仲堪原來坐鎮荊州,軍政通吃,調往廣州的話,地位天差地別,所以他算是被貶職了,在桓、楊、殷三人中最吃虧。再者說,如果因為工作做得不好被貶,還有拉上來的機會,但是,如果是因為被人不信任而被貶,幾乎沒有被翻身的機會。所以,殷仲堪接到調令後,非常非常的憤怒和不滿。太常的職責是負責宗廟、祭祀,一般不參與行政事務,讓當太常的殷茂來宣佈,只有一個原因,他是殷仲堪的叔叔,這讓殷仲堪更為難堪。

至於桓玄、楊佺期麼,則是心中暗喜。這兩根骨頭來得真是時候,看著誘人,聞起來好香啊!想要接受,又有點猶豫:會不會吃相不太好看?畢竟,作為領導的殷仲堪不但沒有骨頭,還被敲了一棍子。

這三個人,無論是怒,還是喜,都不是一個創業開拓者的正常心態,你們的行為本身就是要去否定司馬道子的,怎麼又很認同司馬道子扔出來的大印呢?應該不予理睬、視而不見才對。所以,三個人都是投機者。

殷仲堪大怒之後,催促桓玄、楊佺期趕緊進軍。聽說這兩人因為兩根骨頭猶猶豫豫後,殷仲堪先從蕪湖撤軍南歸,派人到蔡洲跟那兒的軍士說:“你們如果不自己解散回去,等我到了江陵,看我全部殺了你們。”這是要牽了狗趕緊回去的意思。

楊佺期的部將劉系率領兩千人先回去。桓玄等人很害怕,只好狼狽回軍,向西追趕殷仲堪,到尋陽才追上。殷仲堪這一來一回走一遭,沒什麼收穫,反而把職務給走丟了,這時候要依靠桓玄等人作為援手,而桓玄等人呢,也需要依靠殷仲堪的軍隊支援。雖然因為兩根骨頭的因素,雙方已經起了嫌隙,不那麼信任了,但由於互有需要,還是不得不抱團取暖。

怎麼抱團呢?這三人相互用兒子和弟弟作為人質。10月23日,三人在尋陽盟誓,都不接受朝廷命令,聯名上書為王恭伸冤,要求誅殺劉牢之和譙王司馬尚之,同時申訴:殷仲堪沒有罪,不應該單獨被降職貶黜。

這兩項要求,與其說是要求,不如說是三人盟誓的一個保險,說明我們三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意見是一致的。至於有沒有用,朝廷答應不答應,心裡也沒底。

其實,殷仲堪三人率軍回荊州就說明了一切。桓脩的計策已經發揮了作用,只不過扔出來兩根骨頭,殷仲堪的盟軍內部就開始分裂了,朝廷之圍已經解除。而且,單獨給三人中的殷仲堪打一棍子,跟兩根骨頭配合得非常妙。即使後來三人盟誓,但明眼人可以看出,裂痕已經存在。

桓脩的這個妙計為朝廷真的是立了大功,不用流一滴血,就分分鐘把叛軍瓦解了,比那些袞袞諸公高明不少。這是司馬道子那幫人想不出來的妙計,按說這下應該好好獎賞桓脩了吧?

但接下來的事真的是誰也想不到。

作者簡介:70後,喜歡歷史,喜歡思考。寫作給我帶來愉悅,先悅己,後悅人。目前本公眾號累計已發表38萬字,希望大家喜歡。喜歡本文,就轉給您關心的朋友們吧!

【清蒸南北朝027】兩根骨頭

TAG: 殷仲堪桓玄司馬道子骨頭王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