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做一個忠於自己,誠實地生活的人

王小波:做一個忠於自己,誠實地生活的人

做一個忠於自己,誠實地生活的人

◈ | 王小波

1

人忠於已知事實叫做誠實,不忠於事實就叫做虛偽。

還有些人只忠於經過選擇的事實,這既不叫誠實,也不叫虛偽,我把它叫做浮囂。這是個含蓄的說法,乍看起來不夠貼切,實際上還是合乎道理的:人選擇事實,總是出於浮囂的心境。

過去我有過這樣的人生觀:人應該為別人而活著,致力於他人的幸福,不考慮自己的幸福。這是因為人生苦短,僅為自己活著不太有意思。

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現在再說這話有沽名釣譽之嫌。當時我們都是馬克思的信徒,並且堅信應該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以為幫助別人比自己享受,不但更光榮,而且更幸福。假如人人都像我一樣,就沒有了爭權奪利,豈不是天下太平?

王小波:做一個忠於自己,誠實地生活的人

2

後來有一天,我忽然發現一個悖論。倘有一天,人人像我一樣高尚,都以幫助別人為幸福,那麼誰來接受別人的幫助?幫助別人比自己享受幸福,誰樂意放棄更大的幸福呢?大家毫不利己,都要利人,利歸何人?這就是我發現的禮讓悖論。

人在年輕時,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決定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在這方面,我倒沒有什麼具體的建議:幹什麼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寫小說,這是和我搶飯碗。當然,假如你執意要寫,我也沒理由反對。

總而言之,幹什麼都是好的,但要幹出個樣子來,這才是人的價值和尊嚴所在。人在工作時,不單要用到手、腿和腰,還要用腦子和自己的心胸。我總覺得國人對這後一方面不夠重視,這樣就會把工作看成是受罪。失掉了快樂最主要的源泉,對生活的態度也會因之變得灰暗……

中國人喜歡接受這樣的想法:只要能活著就是好的,活成什麼樣子無所謂。

一些電影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活著》《找樂》……我對這種想法是斷然地不贊成,因為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就可能活成任何一種糟糕的樣子,從而使生活本身失去意義。高尚、清潔、充滿樂趣的生活是好的,人們很容易得到共識。

王小波:做一個忠於自己,誠實地生活的人

3

卑下、骯髒、貧乏的生活是不好的,這也能得到共識。但只有這兩條遠遠不夠。以小喻大,這也是我對生活的態度。

我靠寫作為生。有人對我說:像你這樣寫是不行的啊,你沒有生活!我雖然長相一般,加上煙抽得多,覺睡得少,臉色也不大好看。但若說我已是個死屍,總覺得有點言過其實。人既沒有死,怎麼就沒生活了呢?

筆者過著知識分子的生活,如果說這種生活就叫做“沒有”,則帶有過時的意識形態氣味——要知道,現在知識分子也有幸成為勞動人民之一種了。

當然,我也可以不這樣咬文嚼字,這樣就可以泛泛地談到什麼樣的生活叫做“有”,什麼樣的生活叫做“無”;換句話說,哪種生活是生活,哪種生活不叫生活。

王小波:做一個忠於自己,誠實地生活的人

4

我個人以為,做愛做的事才是“有生活”,做自己也不知為什麼要做的事則是“沒有生活”。因為這個緣故,我的生活看似平淡,但也不能說是“沒有”。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人在年輕時,心氣總是很高的,最後總要向現實投降。我剛剛過了四十四歲生日,在這個年齡上給自己做結論似乎還為時過早。

但我總覺得,我這一生決不會向虛無投降,我會一直戰鬥到死。

TAG: 生活幸福叫做忠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