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的創作特色,內容豐富與技巧高超,還富有浪漫抒情氣質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位元代的戲曲作家、散曲家與散文家,名字叫馬致遠,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一起被人們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馬致遠文學作品的特色是:思想內容豐富深邃、藝術技巧高超圓熟,而且富有浪漫抒情氣質。

馬致遠的創作特色,內容豐富與技巧高超,還富有浪漫抒情氣質

馬致遠畫像

接著就結合馬致遠人生經歷的敘述,來欣賞一下他的這些創作特色。

一.

出生文化家庭,年輕熱衷取功名,晚年隱居重創作

蒙古定宗五年(1250年)前後,馬致遠出生在一個富庶的書香門第。他在大都度過20年左右的青少年時期。從小勤奮好學、飽讀詩書,接受儒家教育。他年輕時就熱衷於功名,但由於元代統治者實行的民族高壓政策,讓他的仕途之路相當坎坷。

在至元七年(1270年)左右,馬致遠開始了“二十年漂泊生涯”,I當至元十年(1273年),孛兒只斤·真金被立為太子時,急切地追求功名的馬致遠曾向孛兒只斤·真金獻詩,可能是因為詩寫得比較中太子的意,他曾經擔任過一些微末的佐官。

後來,由於孛兒只斤·真金去世的緣故,馬致遠離京任江浙行省務官。因壯志難酬,滿腹經書而無以報效,一直在漂泊中蹉跎了大半生的時光。所以由爭取功名轉為文學創作了。

馬致遠的創作特色,內容豐富與技巧高超,還富有浪漫抒情氣質

馬致遠像

元貞年間(1295年初-1297年初),馬致遠參加了“元貞書會”,與李時中、藝人花李郎和紅字李二合作創作了《邯鄲道省悟黃粱夢》,並和王伯成結為忘年好友。

大德年間(1297年-1307年),經過了半世蹉跎的馬致遠大概在此時明白了“西村最好幽棲”,於是和《四塊玉·恬退》中所寫的一樣(“綠鬢衰,朱顏改,羞把塵容畫麟臺。故園風景依然在,三頃田,五畝宅,歸去來”)開始了晚年的隱居生活,地點可能是杭州。

皇慶二年(1313年),元仁宗恢復科舉。馬致遠在至治元年(1321年)左右創作了套曲《粉蝶兒·至治華夷》來表示對元仁宗的好感。大約在這一套曲完成不久後,馬致遠便逝世了,時間在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前。

二.

文學創作內容豐富、特色鮮明

馬致遠的文學創作,主要表現在戲曲創作方面,由於他在音樂思想上經歷了由儒入道的轉變,所以在散曲創作上具有思想內容豐富深邃而藝術技巧高超圓熟的特點,在雜劇創作上還具有浪漫抒情的氣質。

馬致遠的創作特色,內容豐富與技巧高超,還富有浪漫抒情氣質

馬致遠概略畫

1。

音樂思想的轉變

馬致遠自幼接受儒家教育,他飽讀詩書,勤學六藝,遵循禮樂,對古琴藝術情有獨鍾,儒家禮樂思想在其前期音樂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但到中年後,隨著自身政治生涯的改變,馬致遠的音樂思想經歷了由儒入道的轉變。

馬致遠開始對儒家禮樂文化中的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認識,而對於時代而言,這些認識有一定的進步意義。表現其一是:作為一個傳統文人,馬致遠推崇與喜愛古琴的同時,認為音樂還具有陶冶情性、調節心情、解悶忘憂的作用,比起儒家側重於古琴禮樂節制觀的認識更為全面,更符合“琴樂”藝術的本身特性,具有一定意義。

表現之二為:關於音樂對政治的影響,早在古代就有“亡國之音”之說。但馬致遠卻認識到:音樂本身並不是導致亡國的禍端,而是因為皇帝沉迷於音樂,不理朝政,才會耽誤政事,導致國家滅亡。即封建王朝的興亡主要決定於人事,而不是音樂本身。

馬致遠的創作特色,內容豐富與技巧高超,還富有浪漫抒情氣質

馬致遠劇照

2。

思想內容豐富,藝術技巧高超

馬致遠的散曲思想內容豐富,涉及元散曲中的詠史、嘆世、歸隱、閨情、敘事諸題材,且各具成就,從而拓展了散曲的題材範圍。如在詠史懷古作品中,他借評價古人功過得失以表達自己對人生、對現實、對歷史的見解,寄託自己的心志,將視野更多的關注人生的價值,任情適意,迴歸自然。

馬致遠現存散曲大約有一半是嘆世歸隱之作,這些作品彙集了他懷才不遇的孤憤、壯志難酬的悲涼、超然物外地放達於一身,充滿著慷慨放逸的情懷,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馬致遠的閨情曲大多寫男女戀情、相思別離之苦、思婦怨女的心聲,而且寫得非常深刻、細緻、生動、傳神而無脂粉之氣,更絕無庸俗輕佻之語。

在敘事長套的創作裡,馬致遠則以文為曲,將散文的結構恢宏引入曲中,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有《耍孩兒·借馬》《哨遍·張玉巖草書》《一枝花·詠莊宗行樂》和《集賢賓·思情》等敘事長套的佳作。

馬致遠的創作特色,內容豐富與技巧高超,還富有浪漫抒情氣質

馬致遠詩畫

馬致遠制曲藝術精湛,長於心理刻畫,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他所作散曲語言清麗本色,人物栩栩如生,充滿畫意而風格飄逸、奔放、老辣、清雋,意境高妙,因此提高了散曲的意境。主要表現在畫中有畫與語言多姿兩方面。

特別是在語言多姿上,馬致遠在散曲中常用極通俗明白的口語,很少用生僻字,散曲語言合乎作品的特定情景而富於鮮明個性,在不同的題材中呈現出不同的風采,具有搖曳多姿、絢麗無比的特點。另外他還善於化前人詩句為己用,信手拈來,似無心巧合,毫無痕跡具有富於文采、飄逸灑落的特點。

3。

具有浪漫抒情氣質

在馬致遠的雜劇中,“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之美源於時空錯綜的蟠曲迴環之美、形神交合的馳騁想象之美、似隱如顯的平和沖淡之美。此三種美感交相融,亦交相成,構成馬致遠雜劇中特有的虛實相生的美感效果。

馬致遠的創作特色,內容豐富與技巧高超,還富有浪漫抒情氣質

馬致遠雕塑

特別是馬致遠的雜劇中,在意象選取上具有似隱如顯的平和沖淡之美將鏡(為悽清纏綿之美)、花(為遲暮蒼涼之美)、水(為空靈流轉之美)、月(為雋秀暢達之美)四種意象常交錯出現、參差對照,以隱晦的曲筆勾勒出主人公的內心情態,同時諧和了馬致遠的浪漫抒情氣質。

總之,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與散文家馬致遠,其文學作品的特色是:思想內容豐富深邃、藝術技巧高超圓熟,而且富有浪漫抒情氣質。最終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被人們稱為“元曲四大家”。他的創作成功經驗啟發我們:要進行文學創作,首先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作品必須取材於日常生活,經過大膽、精細的藝術加工與創作,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得到百姓的認可,受到大家的歡迎。

馬致遠的創作特色,內容豐富與技巧高超,還富有浪漫抒情氣質

馬致遠故居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TAG: 馬致遠散曲之美創作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