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妹的文藝復興,電視臺的破局之道

文 | 映象娛樂,作者丨郝澤宇,編輯丨於華東

《唐宮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時節奇妙遊》《端午奇妙遊》,透過上述節目,河南衛視打造出前所未有的頂流:唐小妹。

開局的《唐宮夜宴》僅在大年初一當天就收穫超20億的全網影片播放量,單個影片在微博累計1000萬次觀看。

為回饋粉絲而臨時拍板製作的《元宵奇妙夜》持續發力。根據1號數讀聯盟-知微資料,該節目知微事件影響力指數(EII)達到65。9,高於57%的娛樂事件,收穫了六大平臺的20個熱搜。

直至眼下,《端午奇妙遊》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三十億,先後獲得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

唐小妹的文藝復興,電視臺的破局之道

由郭吉勇拍攝的水下舞蹈《祈》展現《洛神賦》中的“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戲內燈綵佳話,戲外花團錦簇。短短半年裡,圍繞河南衛視、河南春晚和唐小妹的褒獎溢位螢幕。

而在這背後,是一條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之路,一條開向荊棘叢生、亟待翻新的衛視破局之路。

文藝復興的內容賦能

14-16世紀於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並非單純復古,在重拾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同時,思想家們糅合了新的時代元素。

來自河南衛視的這場“文藝復興”亦如是。

不可忽視的新元素首先來自技術,從《唐宮夜宴》到最近的《端午奇妙遊》,節目製作團隊的技術方法論在不斷迭代,這給內容以撲面而來的新鮮感。

最早在2021年河南衛視春晚呈現的《唐宮夜宴》主要採用了5G和AR技術,前者提供高速率、低延遲、大連線的技術背景,後者則成為整個節目視覺效果的最大功臣。

所謂AR即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利用這種技術,婦好鴞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唐三彩、《千里江山圖》等虛擬資訊被模擬模擬,並與14位舞蹈演員共同參演了入宮赴宴前的諸多趣事。

之後的《元宵奇妙夜》,節目組又在上述技術上增加了3D動畫特效,在節目《蓮鶴方壺》中,唐小妹們與擬人化的文物進行了一場對話:

“你能帶我們飛嗎?”(唐小妹)

“好吧,走起。”(蓮鶴方壺)

真假時空之間,壺蓋上的仙鶴振翅凌空,隨後飛入霍尊靜待的演播間,一出好戲就此開始。

唐小妹的文藝復興,電視臺的破局之道

河南博物館鎮館之寶,蓮鶴方壺 壺蓋上方有一隻作展翅欲飛狀的仙鶴

而後的《清明時節奇妙遊》利用VR技術重現了夜景下的汴京夢華,《端午奇妙遊》則將真人實景和手繪漫畫融合,呈現出更具故事感的情節設計。

技術之外,河南衛視還實現了國潮與經典、管絃樂與古典樂、朋克造型與唐代服飾的元素混搭。

在《清明時節奇妙遊》中,“一本正經”的婦好鴞尊輕晃身軀,唱起了rap,而“鬢雲欲度香腮雪”的唐妝小姐姐搖身一變成為“墨鏡一戴,誰也不愛”的cool girl;

器樂演奏《精忠報國》直接把舞臺搬到黃河之濱,讓民族樂器、西方管絃樂器和流行樂打擊樂器同臺演奏,黃河的融會貫通之勢在豐富的音色中淋漓盡顯。

《端午奇妙遊》當中,獨舞《唐印》專門設計了極具朋克風格的高頭大馬,當舞蹈演員在鏡頭前施展曼妙舞姿,其背後的機械馬則抬起前蹄,口吐雲霧,彷彿夢迴“蒸汽大唐”。

如2021年河南衛視春晚總導演陳雷所言,“觀眾會感到一種熟悉的陌生感。從穿戴造型看,一看就是從千年唐代走來。但她們身上個性化的一面,又和當下的人們毫無二致。”

這種技術、時代因素融合下的混搭能夠規避嚴肅敘事下的枯燥乏味,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傳播需求。

內容背後的機制突破

如果時針撥回去年的今天,河南衛視留給受眾的印象還停留在《梨園春》《華豫之門》《武林風》三檔節目上。

唐小妹的文藝復興,電視臺的破局之道

1994年開播的《梨園春》已有27年曆史

而劇集方面,拿得出手的爆款劇集還要說起十多年前的《士兵突擊》《新上海灘》《少年包青天3》《康熙秘史》。

於是一個新的問題很快浮現:憑什麼是河南衛視。

考慮到臨時起意的《元宵奇妙夜》製作時間僅有6天,提前準備的《端午奇妙遊》也只有20天的製作週期,如此凡爾賽的表現很難不讓人追問一句為什麼。

這要從內容背後的機制突破說起,其一是製作機制革新。

2020年,河南電視臺合併了原臺裡的電視文藝部、紀錄片工作室,經過二次最佳化成立了18個導演工作室。

這一做法並非首創,湖南廣電首個製片人魏文彬提出用獨立製作人制度取代節目組的理念,與今天的河南衛視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後者早了十幾年。

在工作室制度之下,各團隊可自由成立,確定團隊規模,並由河南廣播電視臺為各工作室提供啟動資金。

以今年的春晚為例,2021年河南衛視春晚方案經過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所有工作室團隊參與競聘,並從8個方案中脫穎而出,“更靈活的體制機制和激勵措施打破了過去靠天吃飯的傳統工作方式,幫助大家擺脫了‘老一套’工作思路,大大提高了員工們的工作熱情。”

留心則會發現,河南衛視節日IP中目前已有的四場晚會,其導演各不相同,這從側面印證了機制改革的推進。

其二是順應網際網路思維。當下,傳統媒體的媒體融合方興未艾,其中一個方向就是擁抱網際網路,搭建新媒體平臺。在河南衛視這裡,網際網路共享、互動的精神得以體現。

儘管《端午奇妙遊》的導演陳佳都是在節目出圈之後緊急註冊了微博,但與網友的互動早已開始。

唐小妹的文藝復興,電視臺的破局之道

北青深一度的專訪中指出,春晚“唐宮”爆紅後,河南衛視藝術總監李喧仔細看過來自B站的彈幕,“現在透過彈幕,能直接知道觀眾到底喜歡什麼”,也正是因為彈幕中一句“不知道元宵晚會怎麼樣”,激發了李喧推倒重來,回饋觀眾的想法。

因此,作為一家衛視的元宵晚會,《元宵奇妙夜》選擇了在B站直播,並專門在節目末尾表示了對全國網友的感謝 。

而在《端午奇妙遊》製作之前,節目組就透過各種途徑釋出了三條訊息:

唐小妹的文藝復興,電視臺的破局之道

之後在節目中出現的唐小玉、唐小彩、唐小可、唐小竹均來自網路報名的素人,其名字與各自情節也參考了網友提供的創意。

其三是對晚會模式的創新。電視臺曾經是晚會的締造者,但如今正跟隨在電商之後,成為流量的附庸。即便是如端午、中秋這樣主題鮮明的晚會,觀眾的焦點仍在各自偏愛的節目上,而其中缺少明星加持的舞蹈、戲曲節目則成為書寫“流量至上”的一個不足道的腳註。

從《元宵奇妙夜》開始,河南衛視的晚會開始用“唐宮”文化主線串聯整臺晚會,從開始到結尾,晚會風格、內容實現了差異中的協調和統一,《端午奇妙遊》的導演陳佳接受專訪時表示,網劇+網綜是新晚會所採用的獨特形式。

四位主人公的平行故事線分別對應了不同的文化典故,並透過更具故事感的情節設計取代主持人,承上啟下,聯動節目。

根據河南衛視官微的資訊,在接下來的半年內,包括七夕、中秋、重陽、春節在內的節日晚會都將延續唐小妹IP宇宙。這種文化立身,顛覆創新的模式如同一座橋樑,向前承接精品化的節目內容、文化內涵,向後接續衛視在眾多影片平臺之間的破局之路。

衛視的歸宿是文化

宇宙的盡頭是鐵嶺,衛視的歸宿是文化。國潮風的出現讓衛視重新審視自身定位,並透過文化強臺的理念為受困久矣的臺網之爭尋求出路。

《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尋大資料》顯示,自2011年到2021年,國潮文化相關內容關注度同比上漲128%,“國潮不再侷限於新國貨,而是文化、科技等領域背後中國力量的全面崛起”。

借國潮“春風”,河南衛視大有可為。

一方面,節目播出期間,河南博物院先後釋出了《唐宮夜宴》展覽、唐宮夜宴版仕女樂隊系列盲盒以及唐宮夜宴手繪大賽,在進一步發酵熱度的同時探索新的商業轉化模式。

唐小妹的文藝復興,電視臺的破局之道

另一方面,端午晚會策劃徐娜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正在準備網劇,可能還會推出網路電影;而近日,嗶哩嗶哩攜手河南衛視宣佈打造的舞蹈節目,《上下舞千年》,進一步展現借國風出圈,打造河南衛視國風品牌的可能性。

但文化立身者並非河南衛視一家。同樣不在衛視第一梯隊的四川衛視也在摸索國風與自家內容的契合度。

2015年-2016年期間,四川衛視先後打造了《咱們穿越吧》系列節目,節目邀請到沈騰、宋小寶、張國立、張涵予等作為常駐嘉賓,透過實景“穿越”的形式重溫文化歷史故事、典籍。兩季節目在豆瓣拿下均分8。9分的成績。

及至今年,四川衛視《藏風美少年》《獨蜀一方》《花開天下·國韻新年演唱會》等節目進一步聚焦地方文化特色,其中《花開天下·國韻新年演唱會》直接將主題定為“國風、國潮、國漫”。

唐小妹的文藝復興,電視臺的破局之道

其舞臺設計來自“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潘瑋柏獻唱歌曲《王者之聲》則結合了空城計的典故,而歌手吳俊餘演繹的《二十四伎樂》以真人復刻了永陵二十四伎樂石刻。

四川衛視官方資料顯示,晚會相關話題登頂微博、抖音、今日頭條、百度話題榜top1,共計閱讀量3。6億,第三篇章“韻飛揚”收視位居省級衛視同時段排名第3位。

事實上,將臺網雙方的資源進行對照,電視臺背靠的地方文化、歷史恰恰是影片平臺無可比擬的優質資源,這也是為什麼《元宵奇妙夜》能夠在六天內完成全部製作。

因為其中的《水月洛神·芙蓉池》來自鄭州歌舞劇院原創舞劇的精華片段,《五世請纓》來自豫劇中的經典選段,深厚的文化底蘊承擔了內容搭建的基石。技術、舞臺、形式的配置只需因地制宜,機動響應。

文化之於衛視的價值在什麼,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所言從側面給出答案:文化是城市功能的最高價值,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終價值。而衛視,恰恰折射了一個地域,數座城市的歷史沉浮、人文情懷。

TAG: 衛視奇妙節目河南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