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秧寶她的人生,我真的真的真的很失落!

作者:

林宛央90

讀完王安憶的《上種紅菱下種藕》,是在九月還不錯的豔陽裡。但心裡還是漾起了一大片的難過,以至於那天的豔陽也帶了一點薄暮的惆悵。

及至十月,我回了老家,再仔細打量小時候生活過的村莊和鎮子,那種惆悵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心裡最初那一點幾乎就要消失的寒氣,徹底結成了冰,講許多往事一併凍在了裡面。

《上種紅菱下種藕》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若真要細細講,好像又沒有什麼情節,我最初讀這本小說,是衝著書名和王安憶的文風去的,我以為那會是一個類似於《長恨歌》的故事,只是主角換成了小鎮姑娘。

看了秧寶她的人生,我真的真的真的很失落!

讀完之後才發現,是小鎮姑娘的故事沒錯了,但和《長恨歌》裡王琦瑤的人生,那是一點也沒關係的。

更準確一點說,這本小說其實沒什麼主角的,它只是以小鎮姑娘秧寶的視角,給我們展現了一種時代變遷裡的得到與失去,因為筆墨更多是放在對小鎮生活的鋪陳上,所以其實它的主題是【失去】。

秧寶的童年應該很多人都經歷過吧。

她原本就是一個生在村子裡長在村子裡的小孩,忽然有一天,時代的浪潮來了,大人們都要出去做生意賺錢了,因此,她從村子裡住到了鎮子上,過上了寄宿的生活。

她已經開始有一種失落,每次從鎮子上往村裡去的時候,看到自己家的院子因為只有一個老爺爺幫忙守著而日益破敗,就已經開始難過了。

十來歲的秧寶說不出那種難過到底是為了什麼。

但王安憶還是用最天然和細膩的筆觸把那些讓秧寶難過的場景給描繪了出來。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描寫是,那天幫秧寶家看守房子的老爺爺感到自己大限將至,特意為自己準備後事,可是很快有人得知了這件事,要上門通知他,不許土葬,老爺爺就把自己關在了家門裡,任誰怎麼喊也不出聲。於是外面一片吵鬧還有各種開玩笑說老爺爺太彆扭的聲音,唯有老屋一片沉寂。

秧寶哭了,秧寶不知道的是,斷牆後面,她的一個女同學,從頭至尾目睹了發生的一切,也哭了,而在更遠的地方,她們的另一個女同學也被這種悲傷的氛圍浸住了。

看了秧寶她的人生,我真的真的真的很失落!

那天是一個什麼樣的日子呢?是老爺爺意識到曾經他篤定的信任的熟悉的一切都正在消失。是大人們都在嬉笑著,孩子們都在傷心著。

那是整部小說,第一次具體描寫【失去】的樣子。

我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極為觸動。因為這個生活場景,對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我來說,太過熟悉也太過真實了。

王安憶的那一句“大人們都在嬉笑著”看得我怵目驚心。

因為在我的印象裡,好像小時候,不管村子裡發生了多麼悲傷可怖可驚可嘆的事情,大人們總是能將它們變成一種熱鬧的劇目。

因為這種【熱鬧】,我曾經以為大人們的心和小孩子的心不是一種東西做的。但是後來我知道了,大人們的心,也是從小孩子們的心過來的,它們不是不傷心,而是他們已經學會了用假糊塗掩飾自己的真清醒,用麻木掩蓋自己的難過。

不然很多日子,就真的沒法過。

也是因為懂了這一點,我才明白為什麼王安憶要把秧寶這個十歲的小姑娘當成書中的第一視角。

大人們的經歷太多了,看任何事情都很難再有純真的視角了,一定會忍不住把一些變化放在更大的框架裡去看,然後反覆計算,告訴自己,這種失去也不是失去啦,在另一個層面來看,是更多的得到啊。

於是他們便心安理得地不再關注一條河流的走向,不再留意一條街道的改變。

看了秧寶她的人生,我真的真的真的很失落!

只有小孩子,她的世界是沒有框架的,她看到的,就是她的一切。於是她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河流的水是清澈還是渾濁,小鎮的商店今天在賣什麼,明天又賣什麼,乃至於,風來時的動靜大了一點還是小了一點。

《上種紅菱下種藕》寫的便是小孩子視角里某個紹興小鎮的這種細微的改變。連人多時,光影投在鎮子裡和人少時光影投在鎮子裡的變化,王安憶全都寫了。

於是作為讀者,我那麼具體地看到了失去是什麼樣子的——

是屋子沒人住,看起來落敗了一些,但也出乎意料地顯得大了一些;

是從前一堆人圍著說話的石凳子上落滿了灰,一根根晾曬衣服的繩子空蕩蕩懸掛著。

是到了冬天後,因為沒人,暖冬日頭裡的光暈都好像能看見灰塵粒……

也好像是假期我回老家,小時候玩過的木鞦韆,完全袒露出腐朽的樣子來,每一條紋路都看得見某一年的風,某一年的雨。

這些都是失去。

這些失去談不上什麼對或者不對,但當它們那麼清晰地出現在眼前時,總歸還是有點難過的。

也總歸是有點感慨的,小鎮真是小啊,老家真是小啊,秧寶也真是小啊,我們自己也真是小啊,小得經不起世事變遷,單是一個歲月洪流,就讓我們的某一部分東西,逐漸淡薄、稀疏、消失。

而天還是那麼高,雲還是那麼淡。

TAG: 秧寶王安憶小鎮老爺爺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