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該選擇“善意的謊言”還是“實話實說”

初衷是好的,但說出的話是假的。善意的謊言,終究也還是謊言。

——青玖情感

永遠不要騙我

親密關係中,該選擇“善意的謊言”還是“實話實說”

“感情裡不接受欺騙。”

我想這或許是很多人在愛情裡的底線。我們都希望伴侶能夠以誠相待,這是安全感的來源,也是一段感情得以長久的基礎。

誠實一直以來都是為人的基礎。早在孩童時代,我們就被父母教導,不許撒謊,要做個誠實個好孩子。然而事實卻往往事與願違。

從未有人教過我們撒謊,我們卻漸漸學會了撒謊。

從一開始的撒謊會臉紅心跳,到後來的面不改色,隨口就來。撒謊幾乎成了人類的本能。

當謊言被拆除按時,人們又總是喜歡用“善意的謊言”來為自己開脫。

“不告訴你是怕你亂想。”

“就是因為知道告訴你,你會生氣,才不說的。”

……

類似的解釋,相信大家都曾說過,也都曾聽別人說過。無數“為你好”的謊言,發生在親密關係中。

而一開始“感情裡不接受欺騙”的底線則被一再的壓低。所以,是否在親密關係中,那些“善意的謊言”真的應該被理解、被原諒。

還是真如說謊者所解釋的一般,會選擇說“善意的謊言”,是因為沒有了別的法?

心理學上的善意謊言

親密關係中,該選擇“善意的謊言”還是“實話實說”

是否真的存在善意的謊言呢?答案是,存在的。

善意的謊言是否真的能達到,說謊者所期待的較好的結果呢?答案就不一定了。

在美國,有兩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調查:在餐館吃飯時,即使對服務員

的服務不滿意,85%的顧客在結賬時被問及是否對服務滿意時,都會顧及服務員的感受,善意地說“滿意”,並且在說完這個善意的謊言後,會給服務員更多的小費。而從服務員的角度,95%的服務員都表示,他們知道顧客說了善意的謊言,也知道這意味著會獲得更多的小費。

於是,服務員們會利用顧客的善良,故意不好好服務,然後等結賬的時候詢問顧客是否滿意自己的服務,等到顧客說了“滿意”這個謊言後,就能從顧客那裡獲得更多的小費了。

客人違背心裡的真實想法,做出了滿意的評價,又為了佐證自己的選擇,而只能選擇付出更多的小費。他們以為這樣的想法會保護好服務員的自尊心,是一種善意的表達。但這樣的善意,卻反而被人利用。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也很可能違背自己心裡的真實感受,隨口說出善意的謊言。比如,伴侶選擇了一件根本不適合Ta的衣服,或伴侶對未來的規劃是毫不切實際的。我們都有可能處於維護感情的考慮而選擇違心的誇獎。

我們的本意是,不希望直白的表達傷害到對方。但撒謊之後,問題解決了嗎?並沒有,不適合的衣服始終是不適合的,不切實際的規劃,也註定無法實現。

大部分的謊言都是自私的

親密關係中,該選擇“善意的謊言”還是“實話實說”

美國《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調查顯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說謊,且至少說6次謊,平均一年要說謊的次數超過2100次。

心理學調查研究發現,人們會選擇說謊,其出發點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

所以所謂“善意的謊言”或許並不是為了保護伴侶,維繫感情,而是單純的自私。

舉例說明,一對情侶,男孩子在明知女友反對的情況下,瞞著女友,與好兄弟吃喝到深夜。從行為上判斷,他並沒與出軌等原則性問題。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他隱瞞欺騙的行為就是正確的。

所謂的,“不告訴你,是怕你生氣”,這種解釋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怕伴侶生氣,真正應該做的是跟伴侶好好溝通,或者直接不去做讓伴侶生氣的事,而不是隱瞞。

很多時候,人們會選擇“善意的謊言”是因為撒謊的成本太低。謊言沒有那麼容易被拆穿,而且就算拆穿了,也有很高的機率獲得原諒。

所以如果要杜絕善意的謊言,就要在第一次發現時,擺明自己的立場。

不接受“善意的謊言”,不代表不可以溝通。如果直白的表達,對方不一定會接受,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溝通,而不是撒謊。

比如,你覺得對方身上的這件衣服不適合Ta,可以說我更喜歡你某天穿的那件。

比如,你覺得自己出去玩對方會拒絕,就邀請伴侶一起,或者告訴Ta,自己也不想去,但是總有一些人際關係需要維護。

親密關係中,該選擇“善意的謊言”還是“實話實說”

欺騙是弱者選擇,溝通才是智者的行為。

為什麼越是面對親近的人,越不肯認錯低頭

婚姻中,不可忽視的“安靜”魔力

心理學:如何看待情侶間的差異

TAG: 謊言善意伴侶撒謊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