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陰山講《了凡四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圖片來源:噹噹網)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初號學海,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他的母親想讓他放棄求取功名而學醫,然後濟世救人。

後來他的慈雲寺遇到一位老人,老人對他說:

“你註定是官場中人,為何不見你溫書備考呢?”

於是,袁了凡便把此事告訴母親,徵得母親的同意後便開始備考。有一次這位老先生為袁了凡推測了他的人生命數,結果後來一一應驗。這讓了凡相信:一個人的一生,進退浮沉,都是命數,所以他看淡了一切,無慾無求。

後來,他去棲霞山拜訪得道高僧雲谷禪師,和他在禪房靜坐,三天三夜都不合眼。禪師佩服他從不產生妄念。了凡卻說,我哪是沒有妄念,只是曾經有位先生早就算出了我的命數,一切都是定數,無法改變。

禪師笑著說:

“我以為是個豪傑,原來不過是凡夫。”

了凡追問:

“為何這麼說?”

禪師說說:

“一個人的人生被另一個人算頂二十幾年,沒有絲毫的變動,說明你也只是凡夫俗子。”

了凡繼續討教:

“難道一個人的命數是可以更改的?”

禪師說: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設定的,福分也要自己求。正所謂‘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聽完,頓時大悟,從此以後,便與過去一刀兩斷,用良知和靈性開闢了嶄新的人生,並把他自己的人生經驗寫成了這本《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的精髓以及目的就是給所有即將踏入社會的人補一堂為人處世的課,如果你也能像袁了凡的教導那般知行合一,那麼你在這個社會行走也可以心想事成。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圖片來源:噹噹網)

01

所謂立命,積德行善為先

古人們十分講究

“安身立命”,所謂立命,就是彰顯與生俱來的良知,脫胎換骨,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

就好像我們經常說的那般,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有我們的必修課,只是沒人知道,這個必修課是福還是禍。而造就你遇到的是福還是禍的決定因素,不是老天,而是我們自己。

換句話說,我們立命最需要的是行善,積德行善,然後用你的善行來創造屬於你的命運。

了凡遇到的那位老人,算準了他的命數,甚至算準了了凡命中無子。而云谷禪師卻問了凡,那你覺得,你命中有子嗎?

了凡自省之後說,他沒有積累功德,沒有意願去做繁瑣之事,沒法包容別人,心胸也不夠開闊,還經常自以為是,言語刻薄,所以他覺得他確實不應該有功名。

了凡所說的這幾個理由,放在今天,也是我們需要自省的原因。今天的很多人,在進入社會之後,他們展現出來的不是踏實努力實幹,而是經常會覺得,為什麼別人可以擁有那麼多,而我卻不行呢?

所以在此基礎上,他們動了妄念,狂妄之念,漸漸地,陷入執念,當他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些無休止的的妄念之上,他們越是沒法腳踏實地,越是沒辦法接近成功,最終越是沒法得償所願。

所以,所謂立命,是得對當下的情形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然後心存善念,積德行善,用你的善行來創造新的人生。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圖片來源:噹噹網)

02

所謂改過,心存敬畏為先

那如何才能對當下的情形,當下的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呢?不停地行動,不停地探索,試錯然後改錯,這便是人生最高的意義。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有錯呢?這主要還需要一個人得有羞恥心,其實就是要臉面,這些來自於一個人的良知。

當你做壞事的時候,你是否有

“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敬畏,你是否會覺得不好意思,你是否會覺得痛苦,如果是,那麼這樣的情緒其實是在幫助你遠離那些不好的事情,或者說在阻止你犯錯。

就好像我們上學的時候,有同學逃課了,你也很好奇,很想試一下,可是當你真正去做這件事的時候,你是否會覺得良心不安,還是覺得很享受?這些就是你的良知。

如果你覺得良心不安,那麼你的內心在告訴你,這事你辦錯了。下一次,你就不會再動這樣的妄念了。

如果你覺得很享受,那麼你其實缺的就是對錯之分。如果有下一次,你還是會想去做這件事的。

改過之法,重在於有敬畏之心,敬畏這世間的道德法則。當一個人進入社會,很少有人會告訴你該怎麼做,所以做人做事主要還得靠自己,以及我們的道德法則的約束。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圖片來源:噹噹網)

03

所謂積善,心存善念為先

前面我們提到,立命是需要我們的善行來依託的。我們也曾聽過

“日行一善,善善相加,則成正果。”中國古代有很多做了善事得善報的故事,這些其實都在告訴我們,善心出善行,善念來自於善念。

有一位名叫楊榮的人,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擺渡人,聽聞曾經當地發大水,溪水高漲,沖毀了百姓的住宅,也把人衝了下來。其他的船伕忙著打撈別人的財物,唯獨楊榮的曾祖父、祖父卻忙著救人。

其他的船伕看他們這樣,都笑話他們是傻子。楊榮出生的時候,有位神仙幻化成道人,說道:

“你的先祖曾經積了很多陰德,所以身為子孫自當顯貴”。後來,楊榮真的弱冠登第,位至三公,成了皇帝的老師。

有人說,擺渡人是佛祖認為最好的職業,因為他總是把人從此岸送到彼岸,其實有的時候,渡人就是渡己。

所謂行善,並不是說你得做出多大的善行,而是從一開始,我們內心存的便是施善念,於無形之中,於冥冥之中,我們渡人渡己。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圖片來源:噹噹網)

04

謙德之效

而說到積德行善,古人們講究的便是積陰德。所謂陽德,指的就是眾人皆知的善行。所謂陰德,則是老天知道的善行。古人們覺得,陰德比陽德更重要。

這也就引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另一個傳統美德,

“謙虛”。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先人們其實都是講究“月盈則虧”,凡事太過盈滿就會帶來虧損,所以最理想的狀態是謙虛。

這句話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我們積德行善,是順應我們的內在良知,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如果你做好事,只是為了做給別人看,那麼就難免陷入

“面子工程”中。

就好像求學的你,你積極投入到志願者的實踐中,這樣的實踐,是出於志願者這份工作帶給你精神狀態的圓滿,還是說只是為了積個學分,做做樣子。

這兩種不同的念頭,帶著你走向的將是不同的結果。如果是為了求得

一份內心的圓滿,在這份工作中,你得到的也將是圓滿。如果只是做做樣子,你求的也只是做做樣子。

這世間的萬事,你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它,它就會回覆你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從至善的角度來說,謙虛的德行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前面做做樣子的選擇,實則是你太自大了,你看不懂這世間的執行法則,你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要,你也只看到對你有益的事情。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寫的一本訓子之書,也是對每一個即將進入社會的年輕人的諄諄教誨。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之後,也是對這本書推崇至極,並把它列為

“人生必讀的智慧書”。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 袁了凡、度陰山 9787555913412 河南文藝出版社 WX 全新正版

檢視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不管從前的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但願看過這本書的你,能夠真正做到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TAG: 善行行善噹噹網妄念四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