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喜歡往森林深處走去

喜歡在青燈下讀一本書

喜歡安安靜靜的寫東西

喜歡在一群人的交流中做傾聽者

只在必要時發表看法

喜歡三兩好友的深入交談

……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你發現身上貼著許多標籤——比如,不愛說話、傲慢、不合群、孤僻等等。

你也不是沒有想過變開朗一些,看起來是變得外向了,然而只有自己知道,做這些事情,是需要刻意努力的,因為你骨子依然是個內向的人。

嘗試過很多次之後,你不禁問自己:“內向真的不好嗎?”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內向似乎成了貶義詞。

大多數人似乎習慣把“內向”看作是一個人的缺點,好像內向的人形象就是:

沉默寡言,不合群,內心乾涸,消極厭世,天生就該是個Loser。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你怎麼不說話啊?”

興許是無意間的提問,也可能是善意地怕你被冷落。但正是這樣的“好心”讓內向者變得更加窘困了。或許相對於外向者而言,內向者只是……沒那麼需要和人說話而已。

內向的人不應該就是侷促不安的形象,找到自己的定位,更加專注和享受自己喜歡的事。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除此之外,外向者透過多樣化的人際溝通掌握了調節社交環境的能力,這使得內向者陷入被動的情形之下。

社交對內向者來說變得更加耗費能量,在工作之後,只想呆在家裡看書、刷劇……獨處變成了他們“回血”的方法,就跟“睡覺可以恢復精神”的道理一樣。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把所有的內向者不加區分、籠統概述,是不明智的做法。

好比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生活中也沒有兩個相同的內向者。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STAR模型闡述,我們可以瞭解到——

我們每個人可以是單一的某種型別內向者,也可以同時是幾種型別的結合: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在家長和老師們的傳統觀念裡,內向的孩子就是不合群的、不好的。長大了到了職場,也會被上級要求成為積極氛圍的配合者。

可是,當我們換一種思維考慮,內向並不會妨礙一個人的成功,反而會讓他對自己的領域更加敏感,更加專注。。

音樂家、藝術家、哲學家、科學家般的沉浸思維、品質,也同時是這個世界所需要的。內向者會喜歡深入地鑽研問題,享受獨立思考的時間空間。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內向和外向性格的人,在人群裡的比例是1:3,每4個人裡就有1個人是內向的。

如果你明明不是外向的人,卻偏偏要裝成外向的模樣,這種割裂的活法,會帶來無數內耗,讓你感覺很累。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就像《內向不好嗎》一書所寫:“把外向當成是全社會認同的價值,強迫所有人都必須假裝外向,是一種社會暴力。”

只有認清了自己內向者的本質以後,才能更客觀地對待自己內向的特質,揚長避短。內向者不需要羨慕外向者,而是要發揮自我內向的優勢,展現自己的特色。

倘若你陷入了嫌惡自身性格的焦慮當中,那麼可能要做的是重新構建自己的心理自信。

別再逼我開朗……社恐是我錯了嗎?太內向怎麼辦?

你就是你,不可能成為別人。勇敢向內看吧,你會看到自己的光。

無論內向還是外向,讓自己舒心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TAG: 內向外向喜歡自己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