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她名叫

露西·馬內特

,生在亂世,美貌動人,兩個男人同時愛上了他。

其中一個名

達爾奈

,出身高貴,風度翩翩,和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另一個叫

卡頓

,是個職業“訟棍”,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猥瑣、懦弱,甚至市儈、冷酷。

卡頓把對露西的愛,深深埋在心底。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達爾奈遭遇了一場冤獄,露西冒險前去救助,但無濟於事。

在最後關頭,卡頓設法“掉包”,代替達爾奈,上了斷頭臺。

露西和他的心上人,終於重聚,喜極而泣。

然而,就在這一刻,露西才意識到:

我雖然救回了能夠和我共度一生的男人,然而,世上最愛我的人,卻永遠離開了……

——這是英國作家

狄更斯

的名作

《雙城記》

的梗概,露西是小說的女主角。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01

地獄中的花朵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雙城記》的背景,也是露西所處的時代——

法國大革命

時期。

露西生在一箇中產之家,父親是巴黎的醫師。

大革命前夕,也就是

波旁王朝

末期,朝廷腐敗、民不聊生,貴族橫徵暴斂。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露西的父親馬內特,心地善良、為人正直,同情貧苦人民,對波旁王朝的一些做法不滿。

這因為這個,馬內特成了政治犯,被打入死牢——

巴士底獄

,足足關押了十八年,出獄遙遙無期。

製造這起冤案的,是厄弗裡蒙底侯爵,一個權勢熏天的朝廷狗腿子,腐敗貴族的代表人物。

遭受厄弗裡蒙底侯爵迫害的人,還有很多,包括德發日太太的多名家人。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德發日太太倖存下來,對朝廷痛恨至極,加入了革命組織,成為婦女領袖。

這期間,年幼的露西被送到英國倫敦,她在那裡逐漸長大。

1789年7月14日,革命團體和早已不堪壓迫的各界民眾,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佔了巴士底獄。

馬內特醫生和眾多囚犯,都被釋放出來,隨後,他告別了“傷心之地”巴黎,趕往英國倫敦,和女兒露西相聚。

但就在這時,露西偶然邂逅了一個同情革命的小夥子,雙方一見鍾情。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這個小夥子,就是達爾奈,他是厄弗裡蒙底侯爵家族的一員,但立場和家庭截然不同。

馬內特醫生雖然對厄弗裡蒙底侯爵恨之入骨,但沒有把仇恨波及到這個家族的後代。

他對女兒露西,和達爾奈的愛情,予以祝福。

然而,已經翻身做主的德發日太太,發誓將厄弗裡蒙底侯爵,以及諸多舊貴族的所有親屬,統統斬盡殺絕……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02

以死明志的愛情

除了風度翩翩的達爾奈,還有另一個男人,也深愛著露西。他就是卡頓律師。

因為一場官司,卡頓和露西以及達爾奈,都成為朋友。

卡頓的容貌和達爾奈有些相似,但在氣質上,達爾奈開朗、熱情,卡頓則顯得充滿市儈,透著幾分小市民的猥瑣。

大革命發生後,達爾奈的一些親屬,紛紛被逮捕,其中不乏未曾作惡的無辜者。

遠在倫敦的達爾奈為了營救管家蓋白勒,冒險回國,但他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獄。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馬內特醫生得知此事,帶著女兒露西趕往巴黎。

他相信,自己在巴士底獄長期被監禁的經歷,會博得法國人民的同情,從而能有助於搭救他的女婿。

但是,法國的革命者取得了權力,變得越發嗜血,昔日的受壓迫者,已經成為比路易十六更加殘酷的暴君。

包括德發日太太在內的革命群眾,強烈要求對所有舊貴族子弟,斬盡殺絕。

達爾奈最終被判處死刑,即使大家明知道他未曾作惡,但其貴族血統就是“原罪”。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露西悲痛欲絕,卻束手無策。

卡頓也來到了巴黎,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他暗中制定了一個近乎瘋狂的計劃。

在即將對達爾奈執行死刑的前一個晚上,卡頓透過賄賂,獲准進入了監獄。

然後,利用自己的相貌與達爾奈十分相像這一點,

他把被麻醉的達爾奈挪出牢房,自己代替達爾奈留在牢房裡。

第二天清晨,卡頓代替達爾奈,被砍下腦袋。

臨死前,他平靜地微微一笑,同時把頭髮擺動得更鬆散些以遮蓋他的臉部。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在斷頭臺上,卡頓為了愛情,從容獻身。

他用這種方式,對露西進行無言的表白:

我愛你,希望以我的死,換來你和你心上人的幸福……

當達爾奈醒來,和露西重逢,誰也不敢相信這一切。此刻,卡頓已經被砍了頭,德發日太太等群眾,為之聚飲相慶。巴黎已經淪為一座血腥的地獄。

露西和達爾奈,和巴黎永久告別,回到倫敦。

這似乎是個幸福的結局。但露西內心卻倍感失落。

“真正愛我的那個人,我過去一直不曉得;當我懂得了真愛,那個人已經永遠離開……”。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03

真愛,究竟如何發現?

《雙城記》問世後,眾多評論家都對露西的愛情經歷,頗多感慨。

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怎樣才能覺察到真正無私的愛情?

試想,假如沒有達爾奈的冤獄,卡頓對露西的至愛,也許會一直壓在內心深處:

他的外貌雖然和達爾奈有幾分相像,但一直覺得自己配不上露西,更不忍心做第三者,試圖拆散這對天造地設的情侶。

那麼,露西也永遠無法覺察到卡頓對自己的愛,哪怕彼此是再好的朋友。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當達爾奈突然遭受冤獄橫禍,如果卡頓沒有主動獻身,換回達爾奈,也是無可厚非的。達爾奈死後,露西或許會把卡頓作為“替代物”,和他走在一起。

此時的卡頓,甚至可能為達爾奈之死,而感到慶幸……

——但如果是這樣,卡頓對露西的愛情,就不再那麼美、那麼真,他即使成為露西的法定伴侶,也很難說是“天底下最愛露西的那個人”。

卡頓在危難關頭,以自我犧牲,實現了真愛,在面對斷頭臺的時刻,他的內心大概是幸福的,無怨無悔。

為愛而生|“最愛我的人,永遠失去了!”

但他的獻身,留給露西的,與其說是幸福,不如說的

內疚和失落

也只有到了這時候,露西才曉得,卡頓才是天底下最愛自己的,勝過其他所有人。

但這份真愛,已經永久離去……

小說至此戛然而止。

露西和達爾奈,接下來的日子,會作何感想?又會如何度過呢?

這個問題,只有交給讀者,一百個讀者也許會有一百種不同的設想……

TAG: 露西達爾卡頓內特蒙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