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巧核舟嘆神奇 生動妙語展技藝|《核舟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01

學習·反思·成長

YU SI YU WEN

奇巧核舟嘆神奇 生動妙語展技藝

——《核舟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實驗學校 司露含

奇巧核舟嘆神奇 生動妙語展技藝|《核舟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習語文,更多的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參與,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教材分析:《核舟記》是選自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說明文。課文中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核舟和舟上的人物神態,表現了核舟的“奇巧”。同時也點明瞭著名的掌故“大蘇泛赤壁”,讚揚了雕刻者的技藝精湛。

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基本知識和技能,但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因此,要注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利用。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目標:1。掌握重點詞句,把握課文大意,領悟文章內容。

2。體會課文按空間順序介紹事物特徵的方法。(重點)

3。體會雕刻者精巧的技藝和構思。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微雕技藝也讓人大開眼界。下面我們來欣賞幾幅微雕圖片,感受下祖國文化的精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利用長不盈存的桃核刻而成舟的文章,題目叫做《核舟記》。(板書課題)

奇巧核舟嘆神奇 生動妙語展技藝|《核舟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二、走近作者,瞭解背景

1。魏學洢,字子敬,號茅簷,明朝浙江嘉善人,明末天啟年間著名的江南才子,是明代的文學家。

2。寫作背景:雕刻藝人王叔遠,名毅,號初平山人,曾刻一枚精緻的核舟贈給魏,魏學洢讚歎王叔遠的技藝,便寫了《核舟記》這篇文章,後來被清人張潮編入《虞初新志》。

3。文題釋義:蘇軾被貶為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官職。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磯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等著名作品,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文章中雕刻家雖取材於這件事,卻不受這件事的拘束。如大蘇泛赤壁是確有其事,但當時並沒有魯直和佛印陪同。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指導字詞讀音:罔(wǎng)有(yòu)奇(jī)髯(rán)詘(qū)楫(jí)髻(jì)篆(zhuàn)章 生齊讀

3。教師明確重點字詞解釋,把握詞義。

4。學生基於詞義並結合課下注釋,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討論疏通文意。教師進行指導、檢測。

四、深入探究,感知課文

奇巧核舟嘆神奇 生動妙語展技藝|《核舟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1。探究文章第一段。

思考:開頭首先交代了哪些資訊?

交代了朝代(明朝)和雕刻者的名字,王叔遠。

請同學們找出哪句話體現出核舟的體積小?

能以徑寸之木。

“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說明了雕刻者雕刻的題材具有什麼特點?

較豐富、廣泛。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體現了雕刻者的技藝如何?

非常細緻,精湛。

總體用哪一個詞語可以總括王叔遠的技藝高超呢?

奇巧

最後說明了核舟的來歷,同時點明瞭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雲。

教師總結:第一段總的概括核舟之奇巧,點明文章主題。

2。探究文章第二段。

(1)這一段開始分寫核舟,首先寫到了核舟的哪個位置?

核舟的體積和船艙。

開頭寫到整個核舟只有“八分長”“二黍高”。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如果去掉可以嗎?

不可以。八分長,二黍高體現核舟的體積小,去掉則不具備體積小的特點。

(2)除此之外還寫到了窗戶共八扇,文字左右各八字, 有什麼用意呢?

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蘇軾十六字文句。為了緊扣全文的文眼“奇巧”。

3。探究文章第三、四段。

奇巧核舟嘆神奇 生動妙語展技藝|《核舟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1)第三段寫到的是核舟的船頭部分,裡面提及到了幾位人物?分別是誰呢?

三位,分別是蘇東坡、黃魯直和佛印。

(2)作者分別是怎麼描寫三人的?

寫到了三人所處的位置,蘇東坡居中,佛印居右,魯直居左。

(3)僅僅寫到三人的位置嗎?還寫了什麼?

寫了三人的外貌,動作和神態。

(4)文中那些句子體現了三人的外貌,動作和神態?

峨冠而多髯。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現右足,微側。

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現左足,微側。

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 珠倚之。

教師總結:三人姿態、神情各有特色,可見“奇巧”。

(5)第四段寫到的是核舟的船尾部分,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奇巧核舟嘆神奇 生動妙語展技藝|《核舟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寫了核舟上的舟子二人。

(6)舟子是什麼意思呢?他們的位置是怎樣的呢?

指的是撐船的人。左右各一人。

(7)文中刻畫了舟子是什麼樣的動作和神態呢?

左舟子: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茶爐,視端容寂

右舟子: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活動:同學們,船頭和船尾部分的五人的動作,神態,外貌我們已經瞭解清楚,那麼你們能根據文中所給的資訊準確的畫出五人的樣子嗎?動手畫一畫。

4。探究文章第五段。

(1)作者是如何介紹船背的呢?

先寫到船的頂部較平,再介紹上面的題字、篆章的內容、大小、顏色。

(2)文中“細若蚊足,勾畫了了”這句體現了字跡雕刻的非常精細,可見王叔遠的雕刻功夫之深厚。

教師總結:透過學習第二段至第五段對核舟的介紹,我們瞭解到作者按照核舟體積——船艙——船頭——船尾——船背的順序,先寫了核舟的中間,再寫了兩邊,最後寫了頂部,是空間順序。

5。探究文章第六段。

最後一段寫了什麼?

作者總括核舟上雕刻的人、物、文字和數目。接著用“計其長曾不盈寸”說明長度之短,從而呼應了開頭的體積小,最後讚歎了雕刻者精湛的技藝。收束全文,點明中心。

五、小結寫法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成三點:

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總-分-總結構。

(1)概說核舟之奇巧,點明主題。

(2)詳細歸納核舟之精妙,總說核舟的規格——-舟正面(船艙,船頭,船尾)——-舟背面。

(3)總括核舟,發出讚歎。

六、佈置作業

設想自己也是舟上的一員,以第一人稱,展開想象,描述他人的動作、神態等。

奇巧核舟嘆神奇 生動妙語展技藝|《核舟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反思:選取《核舟記》這篇文章作為公開課,屬實有些“冒險”。因為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長,難點字較多,長句也多,學習目的是要讓學生清楚這篇文章的結構和說明順序。所以我在備課時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沒有讓學生自主的去把握課文,講授的時間把控的不是很到位。雖說教學思路和環節較為清晰,但讓學生整體朗讀的次數不是很多,而且在探究問題時總是體現我的“主導”地位,卻沒有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展示,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更多的是跟隨著我的思路,由我來總結。另外教學活動設計的較少,學生不應只有合作討論這一種活動方式,應豐富課堂活動才能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總而言之,這次的備課與反思,聽取到了更多的建議,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使我有了更加明確改進的方向,要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才有益於在教學上快速成長。

作者近期作品:

1。司露含|不斷促進專業成長,適應未來教學之路 ——2020年信陽師院國培總結與感想2。司露含|賞山川之美 品得意之情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與反思

文字|司露含

編輯|夏書傑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

語文工作室第47期

我知道你

在看

奇巧核舟嘆神奇 生動妙語展技藝|《核舟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TAG: 核舟學生雕刻奇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