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如何培養福德,讓生活充滿法喜的愉悅,皆是圓滿殊勝的氣息

發財致富,幾乎每個人都想,但您要知道,財富不是一蹴而就的。做人要懂得人生酬業,不培福業,永遠發不了財;福德深厚,遲早都會發財。所以,我們唯有努力優秀自己,強大身心增添智慧,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財富自然會與您相遇!

世人常說:“善良,是人身上最好的風水。”一個人的善良裡,藏著自身的運氣,在不可預知的未來,所積攢的福報,往往會帶來意外之喜。心若善良,步步生香。

佛說:如何培養福德,讓生活充滿法喜的愉悅,皆是圓滿殊勝的氣息

善良來自於善心,來自於善根,佛子們,對善根有什麼看法呢?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當斷善根佛性否?”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問:“如果有人犯殺、盜、淫、妄此四種禁,不通懺悔,且又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壞三寶、出佛身血這五逆罪,還有一闡提,這些人是否應當斷除善根佛性呢?”

佛說:“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佛說:“善根有兩種,一種是常,一種是無常。可是佛性並沒有常和無常之分,所以不斷,這就稱之為不二的法門。其次五戒十善,這是善;五逆十惡,這是惡。但佛性並沒有善惡的分別,這就稱為不二的法門。”

佛說:如何培養福德,讓生活充滿法喜的愉悅,皆是圓滿殊勝的氣息

佛說:“平等無二”,修得清淨心,你就會知道,一切都是平等無二,如此,沒有分別,無二的真性就是佛性。在佛性面前沒有善與惡,沒有對與錯,只有自性真實的佛子。如果,你還執著善與惡、對與錯、高與低、好與壞就是沒有明心見性,仍是愚痴的凡夫俗子。

學佛就是修心,把心修慈悲了,修清淨了,人生就沒有煩惱、習氣、貪念等,皆是平等、和諧、仁慈的清淨法身。佛子,就要有超凡脫俗的境界,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內在的本性。由於世人皆是矇蔽了本性,才現愚痴貪婪的色身,只看色身就是自尋煩惱。

佛說:如何培養福德,讓生活充滿法喜的愉悅,皆是圓滿殊勝的氣息

為什麼?愚痴貪婪的色身,所現的皆是自私自利、自高自大、愚痴貪著的妄念習性。執著外在的色身,就像烏雲遮住了陽光,永遠生活在陰暗之中,得不到陽光的色身,時時充滿著負能量。造成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物質等,皆不順利,阻礙重重,心煩氣惱。

如果,不執著外在的色身,放下外在的愚痴知見,當下就得清淨,即現自己的本性,就是另外一種超然的境界,自性空的境界。認識自性,就懂得處處是淨土,眾生皆是佛,處處皆是充滿法喜的愉悅,皆是圓滿殊勝的氣息,佛光普照無有黑暗。為自己在淨土播種了一顆菩提的種子,在生活中培育無量的福德業力。

比如,看到一個人衣服破舊,就覺得貧窮,其實,最窮的是沒有佛的智慧,自身得不到改觀,愚痴習氣依舊,這才是最可怕的貧窮。

佛說:如何培養福德,讓生活充滿法喜的愉悅,皆是圓滿殊勝的氣息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與魔只有一念的距離。有些人一念不清的時候,謗佛謗法了,不能說他失去了佛性,就不是佛了。只是,有相的色身一念不清,產生了妄念,但是,佛性依然存在,仍然還是佛。作為佛子,要看眾生的本性,並非他們的色身。眾生的本性皆是佛,都具有無染的清淨心,都具足無上的智慧。

“蘊之與界,其性無二,無二之性,皆是佛性。”五蘊和十八界本質是一樣的,沒有分別,這種無二的真性,就是佛性。眾生皆有佛性,就算是其他宗教的人士也具有佛性,也是佛,只不過他現在的色身處在虛妄中,佛緣沒有現前而已,不能排除在外。

佛說:如何培養福德,讓生活充滿法喜的愉悅,皆是圓滿殊勝的氣息

唸佛修行,除了在事相上用功外,還要去除色身的習性,用般若的智慧,瞭解自性的我,佛就是自己的本性,然後用“迴光返照”的功夫,不著一切境界。

無論在什麼環境,都要用一顆清淨心,看到事物的本性,懂得事物的本性就沒有了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善於惡、對與錯等,就會家庭和睦,福慧雙增,生活中充滿法喜的愉悅,皆是圓滿殊勝的氣息!

TAG: 佛性色身善根愚痴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