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偏偏不說(1)——談談對於張愛玲及其作品印象

愛,偏偏不說(1)——談談對於張愛玲及其作品印象

這幾天讀的書是《張愛玲作品》。這是我的老早的一本書,何以見得呢?書裡扉頁過後賈平凹給寫的《代序》和目錄之間已經被用膠布仔仔細細地貼上過,一個“王”字出天出地形。要說,我對於自己的書還很少這樣待遇過。一是很少有這樣的書翻成這樣的,肯定是脫落了然後經過了修補,但是用的卻也不是時下流行的雙面貼,而是一種類似包紮傷口的紙膠布,已經發黃,透著油油的光。這是一個讓我覺得奇特的地方。另一個奇特之處就是,我翻遍了書前書後、書裡書外也沒見到隻言片語可以證明這本書是我購買自何年何月何地的。我的書大抵會寥寥綴上一筆的,但是很奇怪這本書卻沒有。據我自己回憶,彷彿在2004年那時候在徐州延滯了幾個月也還是讀到過這本書,那麼,如此推算,這本書當時購買過十幾年前了。年代久遠矣。

為何這幾天要興興頭偏要尋出這本書看,緣於前幾天在微信上讀到一篇文章,是關於民國時幾個文人的齟齬,說的是楊絳和張愛玲之間的一些過往。

我今天寫這篇小文純粹是練練手,也不投稿什麼的,因此就不搞那些原文、原話的摘錄和引經據典的名堂了,一是煩瑣,二是透著些些虛偽。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對於楊絳,大家都知道他是錢鍾書大人的老婆,也很有文采,近年來更是被譽為“最後一個女先生女學者”,“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等等。晚年修訂錢老遺著,自己也出版了好幾本書,《洗澡》,《我們仨》等,這幾本書我沒買過,也沒有看過。只是透過一些介紹知道了大概意思。單單從題目上就透露出一個小家子氣。當然,我這樣說,恐怕有人,特別是喜歡楊絳的要不屑於我,釋出出來又要舉報什麼的。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本就是我的想法,叫我裝我也裝不來的。那就隨便什麼好了。

對於楊先生,我本來沒有什麼惡意。只是不喜歡而已。就像在女作家中,我不喜歡畢淑敏一樣。以前倒是喜歡過她。比如她的《紅處方》,我就看得很入心。但是後來讀到她寫的一些散文,什麼談女人、談幸福啦。沒有我的期望在裡面,彷彿一個賺稿費的練習者在那裡瞎扯。我就有些失望了。如此越來越失望。後來讀到她的文章,基本都這個調調了。覺得這個人基本這樣了。你本來可以達到的深度厚度,卻偏偏要跟人學舌,一片爛熟,那就已經很沒有意思了。

因此,對於楊絳,我也可以不喜歡。她的精明和細緻,是我所不喜歡的。人們說,她自己也說,如何照顧錢老,如何經家理財。那你就經家理財好了,要寫文章,那就拿出本心本意寫,非要弄得自己好像樣樣都行、別人樣樣都不行似的。一副成功人士的樣子。倒不是我羨慕嫉妒她,這和那無關。

不但這樣,還刻薄。楊絳真的刻薄。我之前讀過她寫的幾篇回憶錄,寫自己的居家生活,如何與下層人交往,如何與自己的女傭鬥心眼等等。那種市民階層、知識分子的精細、清高一目瞭然。雖則也有體現她的對窮人的憐憫和惜貧恤老。但是,那種疏離心態,我能看出來,也能體會出來。就像有時候不喜歡自己身上的毛病一樣。特別是她和小心眼的老女傭鬥心眼一節,她寫的很真實,但是我就是不喜歡,連帶對她這個人也不喜歡了。一種精刮、算計和刻薄,是我所不喜的。

讀到她和張愛玲的往事。夏志清寫了張愛玲傳記,也因此發起了對於張愛玲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地位的討論問題,並最終引起重視而確立了他的看法。這是對於張愛玲這位天賦異稟、命運多舛的女子的安慰。但是楊絳卻在之後給夏去信,直戳戳地表達對於張愛玲的嫌惡和其作品的惡意否定。雖然是文人相輕是常態,

但是這些話這件事出自楊大先生,到底讓人有些不忍卒讀。到底有多大的仇恨,要這樣的評論和刻薄呢?她說,張愛玲本人長相難看,但是卻自以為是,作品都是陰暗的,作品裡的女人幾乎都是性飢渴者等等,你們對作者本人有些高估了,等等。而讓人心內不忍的卻是張愛玲在上世紀5、60年代讀到楊大先生寫的散文,卻是欣賞讚美有加,認為寫得美,沖淡平和,有興味。一來一往,看出兩人品格之高下。張愛玲是有些冒進、太高調,說出名要趁早等等,愛吃愛穿等等。但是,這難道不是一些文人、尤其是老式男、女文人的通病嗎?從另一方面說,也是她簡單、單純的證明,如何城府稍稍有些,她也不會這樣。可見,她的本性是善良、簡單的。那麼,同為同時代的人,女人,難道就不能寬容、理解一些?

且不說,有人因為夫婿、自身之故吧,家業興旺,夫婿子女齊整,即便後來徒生變故,那也是歷史、世事使然,比起張愛玲的錯愛、失愛、去國離鄉,終生無兒無女悽然而故強了多少了吧?也許有人說,張愛玲自己要去美國僑居,脫離了多災多難的中國,可以算是享清福了,是這樣的嗎?不是的。你只要看看她在《作品》之散文最後一篇《中國的日夜》就可以看出,她對於故國是多麼愛戀和不捨。

我這回重新翻出這本書讀,這是綜合了小說和散文兩大部分。之前很大注意讀了前面的小說部分,對於後面的散文部分寥寥翻翻。這回仔細讀了後面的散文,對於張愛玲的身家心路更多了些瞭解。非常同情也理解了她。之前,我讀她的小說,但是說不上很喜歡。現在帶著一種尋覓和研究的心理,我覺得更能理解她。

彷彿對於一位經歷坎坷的舊友,還算不上舊友,就是一個熟人,她在向我講述關於她自己的一些故事,於是我理解了她,也同情她,我很想親近她,安慰她,抱抱她。

我覺得她是受了很多很多傷害的,很不幸。我不羨慕她的很早成名,我覺得這個是很多早慧的喜歡文學的女孩應得的榮耀。倒是命運給了她那麼多的傷害和淒涼,這對於一個女孩子是致命的。童年的陰影是會影響一個人到終生的。

因此,我很同情的,也有些愛她了。

今天就先談到這裡吧。希望以後寫,少些這樣東拉西扯的毛病。

TAG: 張愛玲喜歡本書對於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