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1967年,著名心理學家塞裡格曼博士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生動地演示了狗的慣性思維是如何形成的。實驗的具體經過是這樣的:

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塞裡格曼博士把狗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首先,他將實驗組的狗放進一個安裝了電擊裝置的籠子裡。從狗放入籠子的那一刻起,它便會遭到電擊。電擊只是令狗痛苦,但不會傷害其身體。塞裡格曼發現,這隻狗在開始遭到電擊時,會拼命掙扎,四處亂竄,大聲狂叫,並極力想逃脫這個籠子。但是經過一次次地努力後,狗的逃脫慾望便逐漸減弱了。與此同時,它的掙扎程度也逐漸降低,最後它無助地趴在地上,不再掙扎,默默地忍受著電擊帶來的痛苦。原來洪亮的狂吠也變成了沉痛的呻吟聲。

隨後,塞裡格曼博士把這隻狗放進另一個籠子。

這個籠子中間用隔板隔開,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輕易跳過去的。隔板的一邊有電擊,另一邊沒有電擊。當把經過前面實驗的狗放進這個籠子時,他發現狗除了在剛開始很短的時間內驚恐之外,此後它一直臥倒在原地上忍受電擊的痛苦。面對自己輕輕一躍即可跨過的隔板,這隻狗卻沒有任何逃離或掙扎的行動。

最後,塞裡格曼博士又把一隻沒有經過前面第一個實驗的狗,直接放進第二個籠子裡,卻發現這隻狗不費吹灰之力就逃脫電擊之苦,輕而易舉地從有電擊的一邊跳到沒有電擊的一邊。

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實生活中那些長期經歷失敗的兒童、久病纏身的病人、無依無靠的老人、婚姻離異的男女、四處碰壁的求職者以及總是完不成任務的推銷員時,便會發現人類也常常陷入慣性思維的黑洞,並做出一些相應的消極事情。

慣性思維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問題,彷彿物體運動的慣性。人一旦形成了慣性思維,便不會轉個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因此處理事務時會出現盲點,且缺少創新。

慣性思維對於人類來說是普遍存在的一種“難治之症”。因為物理上的“慣性”可以直接觀察和感覺,而思維的“慣性”通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一個人要感知自己的思維慣性,並矯正自己負面的慣性思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打破慣性思維,更新自己的思維模式呢?

對此,你可以從以下5點入手:

1、突破書本定勢。

讀書當然是好事,但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你百目地信從書本知識,切從書本出發, 以書本為綱,脫離實際,那麼這種由書本知識形成的思維定勢會使你屢受挫折。 盡信書不如無書,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要保持思想的靈活性,注重學習基本原則,而不是死記一些規則,這樣知識才會有用。

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2、突破經驗定勢。

要突破經驗定勢就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初生的牛犢之所以不怕兇猛的老虎,是因為它不知道老虎究竟為何物、在它頭腦中也沒有“老虎會吃人”的經驗定勢。因此即便見了老虎,它也會本能地用牛角去頂,而此時對於慣有“牛見了我會逃跑”思維的老虎,反倒不知所措,落荒而逃。總之,敢想、敢做是一個人突破經驗定勢的最佳途徑。

3、突破視角定勢。

變換視角,變堵塞為疏導,這樣反而能輕而易舉地達到目的。有這樣一個故事:

安妮福太太有一個美麗的林園,每到週末總會有人到她的林園摘花、採蘑菇、野營、野餐,弄得林園一片狼藉,骯髒不堪。為此,安妮福太太找人給園子圍上了籬笆,並豎上“私人園林禁止入內”的木牌,然而效果並不理想。後來,安妮福太太改變思路,在路口立了一些大牌子, 上面醒目地寫著:“請注意!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傷,最近的醫院距此15千米,駕車約半小時即可到達”。從這以後,再也沒有人敢闖入她的林園。

4、突破方向定勢。

英國著名諷刺雙劇作家蕭伯納身材消瘦。一次,他參加一個宴會,一 位大腹便便的資本家挖苦他說:“蕭伯納先生,一見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蕭伯納並不生氣, 反而笑著說:“哦,先生,我一見到你,就知道鬧饑荒的原因了。”

突破方向定勢就是要善於運用逆向思維,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反面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故事中蕭伯納就是運用逆向思維有力且風趣地回擊了他人的諷刺。

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5、突破維度定勢。

有這樣一個問題:在一塊土地上種4棵樹,怎樣使它們之間的距離都相等?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將其中一棵樹種在山頂上。這個問題80%的人都說不出正確答案,原因在於大多數人都習慣於平面思維,沒有形成立體的空間思維習慣。你在認識物件或研究問題時要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多學科、多手段去考慮,而不能只限於一個視角,一種答案。

慣性思維是生物進化的一種產物,對於人類適應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不能因此淪為慣性思維的奴隸,失去思想的主導權。如果你能夠突破思維定勢,避開慣性思維,換一種視角,換一種思維方式,那麼你的思想便會衝破牢籠,你的世界也從此與眾不同。

TAG: 思維定勢慣性電擊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