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父母沒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社會學的答案很扎心

“父母在的時候,家就是家。父母不在之後,家就不是家了。”

近些年來,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很多家庭,在父母去世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從之前的一段時間聚一次,變成了躺在朋友圈鮮少有聯絡的“陌生人”。

李大姐兄弟姐妹4個,父母在5年前去世。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幾個會在父母生日、過年過節的時候,聚在一起熱鬧熱鬧。可隨著父母相繼離世,兄弟姐妹幾個就再也聚不齊了。雖然偶爾會在某信聊天,但不可避免的還是越離越遠。

為啥父母沒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社會學的答案很扎心

為啥父母沒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就這麼經不起考驗嗎?血緣關係隨父母去世說斷就斷嗎?

沒父母之後,兄弟姐妹之間說散就散了?社會學給出的答案,扎心了。

1、“鄉土社會”與“現代社會”

什麼是“鄉土社會”呢?所謂的“鄉土社會,其實就是“熟人社會”。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一個地方,無論是嫁人還是娶親,都相隔不遠。再加上土地的固有屬性,很難發生流動。所以人們的家族意識非常重,就算父母去世之後,聯絡還會如之前一樣的親密。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結構也在發生改變。就拿現在的城市來說,是典型的“現代社會”,也就是“陌生人社會”,流動性比較強。大家因相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但個體之間卻又沒有太大的關係。就像是關係再好的同事,也只是同事而已。

為啥父母沒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社會學的答案很扎心

為啥父母沒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

而“現代社會”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家族觀念薄弱,一般是以一家三口為整體。和家族距離遠,聯絡不密切,各自又有各自的圈子。就造成父母沒了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

2、“弱關係”與“強關係”的對比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靠麻煩一步步維繫的。你麻煩我,我麻煩你,就會越來越親密。你用不到我,我用不到你,感情就慢慢淡了。

社會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叫“弱關係”。什麼是“弱關係”呢?就是互動次數比較少,感情薄弱、親密係數低。相反的,“強關係”就是互動次數多、感情深厚,親密係數比較高的。例如,父母、兄弟姐妹、閨蜜、要好的朋友、事業上的核心夥伴,都可以稱為“強關係”。

為啥父母沒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社會學的答案很扎心

為啥父母沒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

但有意思的是,根據研究顯示,當一個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那些緊密的朋友,反倒沒有不經常聯絡、關係一般的人更能為其提供幫助。所以,社會學家馬克認為,“弱關係”比“強關係”更有用。

當個體步入社會,進入大城市工作之後,會發現,幫自己解決主要問題的不是老家的人,而是現在的這些關係。慢慢地,和老家的關係也漸漸削弱。當父母在的時候,父母就是連線他們和老家的“橋”,當“橋”斷了,兩端的人也就散了。

為啥父母沒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社會學的答案很扎心

為啥父母沒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

綜上所述,兄弟姐妹在父母沒了之後就散了,也並非是沒感情和利益衝突,而是大趨勢下的順勢而為。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和交際圈,聯絡不那麼緊密之後,自然就越來越疏遠。因此,也不必太過傷心。

但是,事在人為,具體的情況還是看自己的選擇。

網友們,你們認為父母離開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的原因是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

TAG: 兄弟姐妹父母關係之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