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練就強大內心的秘訣之一:從“無恆”到“有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新導航

曾國藩資質一般,出身普通,最後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被譽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其成功的秘訣有很多,但“有恆”是關鍵的一條,就如梁啟超點評曾國藩是“

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

”。或許,這就是他將生前的一部“壓案之作”取名為《挺經》的原因。

曾國藩在寫過弟弟的家書中,說道: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敢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也。

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在寫給兒子的家信中,曾國藩又強調: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而他這裡所說的“有常”也是堅持有恆的意思。

曾國藩練就強大內心的秘訣之一:從“無恆”到“有恆”

難道曾國藩天生就很有毅力,做人做事有恆嗎?

其實不然,他早點的時候也很浮躁,做人不能專心致志,做事情虎頭蛇尾。就如他在家書中所說:

我生平犯沒有恆心的毛病,實在受害不小。當翰林時,本應該留心詩字,卻喜歡涉獵其他書籍,分散了心志。讀性理方面的書時,又雜以詩文各集,使學習的路子歧異。在六部當官的時候,又不太用實勁去辦好公事。在外帶兵,又不能竭力專心治理軍事,或者讀書寫字,亂了意志。這樣,人垂老了,百事無一成功。弟弟應當以我為鑑戒。

但是他“知恥而後勇”,知錯能改,敢於拿自己身上的缺點開刀,而且愈挫愈勇;經過多年的心智磨難,他終於慢慢做到了“知行合一”,戒掉了身上浮躁的“無恆”,而變成了穩重、“有恆”的處世之道。

曾國藩練就強大內心的秘訣之一:從“無恆”到“有恆”

他在家信中對大兒子曾紀澤說:

我早年的時候,對於習字之道,也曾經冥思苦想,但最終還是一無所成。直到今年,我每天都不斷摹寫,從沒有間斷過,漸漸感到日新月異,每天都會有新的進步和感悟。可見,無論年齡的大小,事情的難易,只要能夠持之以恆,任何事情都會像種樹和畜養牲口一樣,每天不一定看到有變化,但事實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後來,他繼續用自己“有恆”的成功經驗來教育兩個兒子,說道:

以我自己的生平來舉例,30歲之前,我特別愛好抽水煙,幾乎是到了片刻不離的地步。但是後來從道光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開始,立志戒菸,到今天都沒有再抽了。我46歲以前,做事沒有恆心,可是近來五年以來,深深以此為戒,努力改變,所以現在大小事情都能持之以恆。就從這兩點來看,可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改變的。

從曾國藩的家書,我們可以窺探到:曾國藩之所以能夠逆襲成功,與他做人做事持之以恆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練就強大內心的秘訣之一:從“無恆”到“有恆”

從練字一事,曾國藩悟透了很多人生道理,他告訴兒子遇到苦難了,千萬不要中斷,熬過眼前的難關,便會有些許的進步。再進步,又會再遇到困難;再次熬過去了,再次發奮圖強。如此這般,自然有“亨通精進之日”。

不僅是練字,曾國藩認為人生中的許多事情都是同樣的道理,於是他說:

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TAG: 有恆曾國藩持之以恆事情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