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過程的詭辯

人生就是一段過程,而且這段過程只相對於個人是有用的,當一個人走完了一生的歷程,他也就對周圍人沒什麼影響了,或者說,他的人生也就終結了,不受他控制了。

人生過程的詭辯

如果說,一個人的精神可以永存,影響下一代的話,那麼,起碼這個人死後對自己的認知幾乎是一無所有的,也就是說,這個人死後煙消雲散了,什麼都沒有了,還怎麼認知自我?

人生先天是無知無覺的,到後來開始感知世界,開始被教育,慢慢長大成人,為了生計而奔波,為了滿足慾望而努力。可是,人的慾望終究無法得到滿足。沒有房子,想要房子,有了房子還要得到更好的,就是住著皇帝的金鑾殿,也還是想要更好的,甚至想到天上的仙宮裡去居住。得到一點錢,當然不滿足,還要掙更多的錢,滿足更好的物質生活。於是,人們在慾望的支配下,投身於社會這臺大機器,被資本支配得團團轉。長此以往,人們就會忘掉了自己是誰,也會失掉了人生的意義。

人們都有一個習慣,認為預設的就是對的,預設的身邊所有事物都是對的,甚至認為存在即合理。身邊的事物存在,就會一直存在下去,人的生命也會一直存在下去,畢竟,沒人能夠算得準自己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界,也沒人能夠從一出生就了悟人生的意義。

人生不過是一個過程,並不是一個結果。人們努力奔跑,加快生活和工作節奏,要不斷提升生活質量,殊不知,跑得越快,距離人生的終點也就越近。有些年輕人整天加班,結果出現了“過勞死”,只能讓人慨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了。事業還沒弄成,房貸還沒還清,就已經走到人生終點,豈不是讓人唏噓感嘆?

人生要是慢節奏,甚至沒節奏就會讓人覺得自由率性,活得有意思了。有什麼比體驗到生的愉快更快樂的呢?錢多不能帶走,房子多不能帶走,權大也不能帶走,親人多也不能帶走,如此種種,都不能帶走,只能自己走向終點。即便兩個人同歸於盡,也不一定能到另外一個世界攜手同行,何況,另外一個世界究竟有沒有,還是一個謎題。

人生過程的詭辯

如此一來,人生過程就是

一段

自己的體驗過程,甚至是自己生活在主觀世界裡的過程。大腦對世界形成主觀認知,並逐漸豐富這種認知體驗。而這種認知和別人的認知竟然不一樣,即便有一樣的,也是有很多的差異,那麼,是不是每個人的認知差異決定了他們不同的人生軌跡?

可以這樣說。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不一樣,對人生的認知也不一樣。有人厭棄世俗生活,跑到農村隱居;有人瀟灑快活過一輩子,從來不存錢,掙一點花一點,想開了也就那麼回事;有人掙了錢存到銀行了,等到有大事的時候可以用上;當然也有人存了不少錢,自己卻過早地離開世界,沒有花了錢,等於給別人攢了;還有人一生都在追求財富,成了中產階級,或者企業的老闆,腰纏萬貫,但他們的人生並不會因此而延長哪怕一秒。或許,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命中註定的一段旅程。

要是按照物理學的解釋,就是人們都生活在時空彎曲的地球以內,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

一段

生物電流的活動軌跡,雖然不可逆,但也不可能超前。一切都是那麼完美的平衡,而生命過程也早就被一些不知名的力量所左右的,所註定了的。於是,人們無論如何也不能脫離地球,到外太空生活一輩子,當然就只能生活在地球並認命了。

古人說“三歲看老。”這話有點武斷,七八歲也不一定能看到老,但是很多人的命運已經被資本和權力所主宰,無非被分了幾類人而已,沒有什麼太大的例外。於是,人們預設為人生也無非是這樣。其實,人生完全不是這樣,而是比較隨意的過程。

即便知道已經命中註定,也是要做一點點改變,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也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開啟認知系統,儘可能多

感受世界。人們常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何要奮鬥呢?有口吃的喝的就行了,但是,說這話的人已經功成名就了,起碼已經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要是一個貧困的人說這話,人們還相信,同時還要報以同情,甚至要揣測他“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了。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呢?

人生過程的詭辯

人生不必追求意義,有各種力量推著自己走。說到底,人生是無意義的,畢竟一切都將歸於虛無。只不過,人們賦予了人生一定的意義,讓人們為了這種意義去努力奮鬥而已。而人生的過程卻是需要體驗的,獲得自己獨得的體驗,同時快樂著,獲得生

喜悅,而不是一邊享受著高質量的物質生活,一邊覺得活著沒什麼意義,或者一邊忍受貧窮帶來的苦惱,一邊說自己如何享受。

人生過程的詭辯在於,上帝賦予了人的生命,讓人一輩子拼命打拼,到死的時候卻什麼都帶不走。就好像說,人生下來拳頭是攥緊的,要把世間的一切都要抓住,而死的時候手掌是攤開的,撒手人寰,什麼都帶不走。當然並不是說,奮鬥沒有意義,而是說,改變主觀認知,讓自己認識人生過程的真相,並變得快樂起來。

TAG: 人生認知人們過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