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您為什麼不去照顧奶奶”,面對兒子的疑問,我這樣回答

我老公是標準的鳳凰男。

他出生在皖北農村,家境貧寒,後來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取南師大,成了我的學長,成了我的老公。

婚後一年,我們有了兒子,和大部分家庭一樣,我們是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

可隨著婆婆的到來,這種和諧的家庭關係有了一定的變化。

五年前,公公因病去世了,婆婆一個人在安徽老家生活了兩年,漸漸地,婆婆身體越來越差,老公不放心把年老的母親一個人放在老家,便把婆婆接到南京和我們同住。

早期我們婆媳倒也相敬如賓,可慢慢

,各種小矛盾便陳出不窮。

矛盾的出現,主要還是因為代溝和各種觀念的差異造成的。

我和婆婆在消費觀念、教育理念、衛生習慣等方面差異很大,總是出現各種分歧和衝突。

比如:婆婆不讓我們出去旅遊,說帶孩子出去不安全,坐車不安全坐飛機不安全,又浪費錢,所以在她面前我們都不敢提旅遊的事,從婆婆和我們同住後,我們只是偷偷帶孩子去了附近的城市玩一兩天,從不敢出遠門和長途。

比如:婆婆不許我們開空調,說孩子會受涼,也浪費電,我們都是等她睡覺後,再偷偷開空調。

比如:她會給孩子穿太多的衣服,她穿幾件孩子就穿幾件,以至於孩子經常身上溫溼溼的,導致孩子身體抵抗力越來越差。

比如:她會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停送吃的送喝的。

比如: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她會干預,說我們對孩子太兇。

種種,為此,忍無可忍之時,我也會辯解也會反抗,因此,就有了矛盾和爭吵。有了爭吵之後,感情便會受到傷害。

老公知道她媽媽很執拗,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婆媳兩邊和稀泥。

我常常埋怨老公,可老公說,“能怎麼辦呢?又不好把她一個人丟在老家,又沒有能力再買一套房讓她單住,只好住在一起,寬容一點,委曲求全吧”。

明知有矛盾,而且矛盾難於調和,還要硬著頭皮去適應、去遷就、去接受,這種日子可不好過,關鍵還不是一兩天一兩個月,是長年累月要面對的問題。

當然,基本上都是我在遷就和忍讓,因為,你想說服和改變一個思想觀念根深蒂固的農村老太太,真的比登天還難。

“媽媽,您為什麼不去照顧奶奶”,面對兒子的疑問,我這樣回答

儘管有怨言,儘管不開心,總的來說,我對她還算是孝順的。因為我不想讓老公為難,同時,我要給兒子樹立榜樣:孝順父母、尊敬師長。

我兒子也一直以我為榜樣,對人謙和有禮,對家裡所有的長輩都非常的恭敬和孝順。

上個月,婆婆去菜場買菜摔了一跤,小腿骨折了,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

每天老公和小姑子輪流去陪護,去送菜送湯。有一天,兒子問我,“媽媽,您天天教育我要尊敬長輩、孝順老人,可是奶奶生病住院了,您為什麼從來沒去照顧陪護呢?”

面對兒子的疑問,我沒有做任何的迴避和辯解,我告訴他,“照理說,奶奶住院我應該去照顧的,但是奶奶和媽媽的關係一般,畢竟我們不是親母女,奶奶不是很愛媽媽,她更愛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所以,你爸爸和小姑去照顧,是最合適的”

兒子點點頭,我又說,“如果我去醫院照顧她,可能惹她不高興,讓她煩躁,那她的病就好得更慢了。但是我並沒有置之不理,我以自己的方式在盡孝,奶奶每天的飯菜都是我精心做的,我知道她愛喝雞湯,這是我特意託人在農村買的土雞,為她煲一份營養的好湯,這就是我表達愛的方式。然後讓爸爸帶去給奶奶,這樣既盡到了孝道,又不會讓她老人家不開心。”

兒子點點頭,給我豎起了大拇指,“媽媽,您做得很好,您很坦誠、很真誠、也很孝順,我支援您!”

聽到兒子的話,我很高興,兒子懂事了。

老公對我的做法也很認可,他說,“即使無法改變婆媳關係,也不應該讓上一代人之間的矛盾延續到下一代人身上。有些媽媽希望孩子可以站在自己這一邊,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對的。對於孩子來說,媽媽與奶奶都是自己的親人,這會讓他左右為難。況且,婆媳關係並不影響老人對孫子輩的態度,父母不應該讓孩子夾雜在長輩之間的矛盾中無所適從。”

朋友們,你們碰到婆媳矛盾時,怎麼解決呢?你們認可我的做法嗎?

TAG: 老公婆婆孩子兒子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