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遊,遊少年,楊花似雪不見還

年少的時候,以為自己什麼都沒有。

等到回首才發現,那時所有的,其實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

年少就是一切。

青春、活力、無憂無慮,偶爾的煩惱不過些許不足掛齒之事。

人生才剛剛開始,未來有無限可能。

世界那麼大。

世界那麼美好。

只要想去,哪裡都精彩。

這樣的少年,正是蘇軾筆下《少年遊》的主角: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少年遊,遊少年,楊花似雪不見還

一、去年今年

少年的腳步最是閒不下來。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你對自由的嚮往

天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無牽掛

歌手許巍的這首《藍蓮花》,正適合唱給少年聽,也正適合少年自己唱。

就這樣走向遠方,少年是不屑於往後再多看一眼的。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正常情況,古人大多在春季出門,這不僅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更因為春天行路有種種便利。

更不用說在奼紫嫣紅的春天行路,一路行程一路風景,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如此《少年遊》中描述飛雪時節出門的片段,就相當值得人玩味。

可能的原因之一,雖然是春天,但是早春,寒意未去,春雪飄飛。

可能的原因之二,詞作中少年出門的季節,不是春天,而是冬天。

而不管這兩個原因的哪一個,背後的原因,或者能夠說明的問題都一樣:

詞作中的少年,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情與焦灼,迫不及待地要奔赴遠方。

飛雪似楊花。

果然是相似的。

只是,楊花何曾這般冰冷過?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從去年到今年,時光不過輕悄悄地轉了一圈。

這輕悄悄的一圈,對於遠行的少年來說,也許根本未曾察覺到它的流逝。

只有那個執手相送的人,記得這一切。

楊花似雪。

果然是相似的。

只是,楊花為什麼沒有了一點暖意?

少年遊,遊少年,楊花似雪不見還

二、對酒恰似

在水裡拼命掙扎的人,會在乎一根稻草。

如此,孤獨中無比煎熬的人,夜晚會邀請明月作伴,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酒捲簾邀明月。

想等的那個人一直沒有出現,那就請明月代替吧。

風露透窗紗。

乍暖還寒的時候,夜晚的風帶著逼人的涼意,讓人沒法去忽視它。

可是,為了邀請明月,為了讓月光毫無遮擋地照進來,簾,還是要卷的。

而風露的出現,也極其明顯地暗示時間的流逝。

夜,不知不覺已經深了。

夜深了你還不想睡,你還在想著他嗎?你這樣痴情到底累不累,明知他不會回來安慰。

任賢齊的歌聲,用在這裡表達蘇軾詞作中主人公的心情,應該是極為貼切的。

不同的是,蘇軾詞作中的主人公,或許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太軟。

她應該也不會覺得那麼多的等待和守望,和自己的心太軟有關。

就算有人這樣和她說,她也會痴痴地想,啊,就這樣靜靜地等一個人,難道不好嗎?

何況,天下孤獨的人,從來就不止她一個。

你看,就連月宮中的姮娥,不也是向來孤孤單單一個人嗎?

比起姮娥漫長到看不見盡頭的等候,她這點凝眸,又算得上什麼呢?

是的,月宮中的姮娥,之所以願意應邀而來,不單是看見了她的孤獨,更是因為憐惜那樑上的雙燕。

所以,姮娥這才用她那如水的素色,清清柔柔地照在畫梁之上。

對酒恰似。

一切盡在不言中。

少年遊,遊少年,楊花似雪不見還

結語

同樣是寫相思,迥異於同一主題的粉淚悱惻,蘇軾的《少年遊》寫得清爽含蓄,讓人回味無窮。

詞作上片特別串聯起雪花和楊花的意象,在飛雪楊花、楊花似雪的描述中,不僅點明瞭時間的流逝,還巧妙地交待了詞作主人公對別離場景的刻骨銘心。

連細節,都記憶深刻。

惟其如此,方能解釋為什麼當相似的事物出現之時,主人公曾經的情感和記憶,能那麼迅速而又不可阻擋地被喚起。

而在下片,蘇軾更是別出心裁,不說主人公自己相思,而說月宮中的姮娥相思。

關於這一曲折,甚至具體到姮娥身上也沒有點明,只是說她因為憐愛雙飛的燕子,所以才用月光照亮畫梁。

詞作從頭到尾,未提相思一字,更沒有眼淚柔腸之類的常見字彙,作者的用筆如此之輕,輕到讀者還沒有察覺,蘇軾早已乾淨利落地停筆而去。

或許,這正是蘇軾的高明之處。

不僅僅是不著一字力透紙背,更因為蘇軾明白,相思到了極處,和人類所有其他的感情一樣,都是無法言說又不必言說的。

TAG: 楊花詞作蘇軾少年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