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代功臣,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被漢景帝下令腰斬?

導語

:一個朝代的輝煌盛世離不開君主帝王的賢明政策,也離不開忠臣良將的輔佐。在西漢時期,

漢文帝和漢景帝一同開創了"文景之治",這是在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

為漢朝政權的長時間統治奠定了基礎。

漢文帝和漢景帝統治時期,有一位名叫晁錯的大臣,他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也是君主們十分得力的幫手。

晁錯多次向朝廷獻計,對"文景之治"有很大的貢獻。

可惜這位大功臣,最後穿著朝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當街腰斬。這位功臣到底做了什麼,會得如此下場?

他本是一代功臣,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被漢景帝下令腰斬?

一、學習法家思想,銳意改革。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各家學派湧現出來,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景象,在所有學派中,法家是重要的學派之一,雖然成熟的很晚,但是成型的很早,他們主張以法治為核心思想。

晁錯年少時學習的就是法家思想。

可是漢朝在漢武帝掌權之前,

主要的治國理念是道家學說,

主張的是道法自然。漢文帝在位時,晁錯就多次上書建議削諸侯和法令的改革,雖然最後沒有被採納,但在朝堂中引起了許多大臣的不滿,特別是各地的諸侯。

他本是一代功臣,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被漢景帝下令腰斬?

二、被漢景帝寵信,再次上書求削藩。

漢文帝去世後,太子繼位登基。早在景帝還是太子時,晁錯的才華就一直被景帝賞識,後來更是提拔他為內史。內史的主要工作就是掌管法令、擬定文書,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協助國君策命諸侯及卿大夫,

這讓一直主張削藩的晁錯覺得機會來了。

景帝二年,

晁錯再次上書建議削藩,景帝聽從意見下發了詔令。

隨後,晁錯立即更改了三十條法令,遭到了諸侯的強烈反對。諸侯們和朝廷大臣不同,大臣因為景帝寵愛晁錯,所以都不敢公開反對削藩,可諸侯們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僅公開反對,還帶兵反叛,發動了吳楚七國之亂。

他本是一代功臣,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被漢景帝下令腰斬?

諸侯們的反對並沒有讓晁錯停止削藩,他的父親在聽說這件事情後極力勸阻,可晁錯依舊不聽。晁錯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如果不進行削藩,怕是漢朝宗廟不安。

晁父深知削藩的影響,可能會導致晁家家破人亡,最後勸阻無效,只能服毒自殺。

三、 七國之亂爆發,景帝以晁錯性命平亂。

隨著削藩制度的推行,各個諸侯國以誅殺晁錯的名義發動了反叛。晁錯的意見是景帝御駕親征,而他留守在京城繼續出謀獻策。這時,對晁錯早有不滿的大臣袁盎向景帝進言,

只要誅殺了晁錯,就能不廢一兵一卒而平定戰亂。

他本是一代功臣,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被漢景帝下令腰斬?

漢景帝在幾經思考過後,決定聽從袁盎的建議,犧牲晁錯。

此時晁錯還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依舊準備上朝議事。和平常不同的是,這次馬車停在了長安東市,中尉當場宣讀了腰斬晁錯的詔書,晁錯還沒反應過來時就直接被腰斬身亡。

他本是一代功臣,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被漢景帝下令腰斬?

四、 重農貴粟、移民邊實,分析晁錯貢獻。

從漢朝初年開始,統治者就十分注重農業的發展,到了文景之治時期,這一政策更是得到了大力推行。

晁錯在文帝在位時,上書了一篇《論貴粟疏》,強調了重農的思想,

這非常符合當時的政治局勢,受到了漢文帝的採納。

在面對匈奴的侵擾時,晁錯提出了積極防禦,就是讓群眾到邊境去生活、生產勞動,給匈奴營造一種邊境人口繁茂的景象,這樣匈奴看到漢朝的強大,就不會輕易來攻擊了。這些政策在當時不僅起到了很好的防禦作用,也創造了屯田政策的先河。

為"文景之治"在物質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他本是一代功臣,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為何被漢景帝下令腰斬?

總結

晁錯對漢朝貢獻很大,可最後的下場也十分悽慘。

當時的政治情況下,他的死是一種必然。在朝堂上,晁錯嚴厲、苛刻,心也夠狠,一心只為了國家的發展,完全不顧他人的利益,所以和其他官員的相處並不好,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情商太低。

當時晁錯強行削藩,諸侯們舉辦反叛,一國之君勢必要從大局考慮,殺了一個晁錯,讓叛軍沒有了反叛的名義,同時也團結了朝廷大臣,不管怎麼算,這件事情的利都是大於弊的。晁錯死後,

後人對他的爭議其實並沒有停止,但不能否認他為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是漢朝絕對的大功臣。

TAG: 晁錯削藩景帝諸侯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