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最近有個妹子在相親56次後終於修成正果。我發現這姑娘的情商不是一般的高。

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而提問是關鍵。

妹子也會在相親時遇到渣男,但你看看人家大氣不卑不亢的反應,不得不佩服她的提問技巧。比如男的問:你的收入多少?你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你是處女嗎?類似查戶口或者令人尷尬的問題,這就犯了人際交往的大忌。

聽了這樣的提問,估計很多人就不想說話,或許掉頭就走了。而這姑娘用了一個提問就顧全了兩個人的面子:你覺得現在問這些問題合適嗎?

看到了吧,在溝通中提問多麼重要。話不投機半句多,一句沒水平的提問可能把人噎死,這對話就根本無法進行下去了。而

日本學習領域的專家齋藤孝所著的《如何有效提問》這本書。

綜合了名人們的對話,教會我們,如何在初次見面三分鐘就將對話深入下去,如何從別人身上獲得自己想要的、有價值的資訊,如何激發出彼此的創造力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掌握有效提問的方法,你也能成為溝通專家。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如何有效提問》作者齋藤孝先生是日本明治大學教授,著名的溝通專家,他還著有《學會學習》、《深閱讀》等著作,致力於學習與溝通效率的研究,透過簡單有效的方法,提高我們的學習力與提問力。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麼下面我就為你來詳細講述書中內容。

我將透過以下三個方面為你解讀書中的重點:

第一, 訓練提問的能力,成為提問專家。

第二, 用座標軸法梳理問題,提煉“好問題”。

第三, 掌握有效提問的技巧,提高溝通水平。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01 訓練提問的能力,成為提問專家。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提問在溝通中的重要性,那麼如何培養提問的能力呢?我們在這裡重點說三種。

第一種是三色筆記法。

我們在當學生的時候總是會把重點放在如何回答問題上,而實際上,真正掌握知識的是那些善於提問的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才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準備一支三色圓珠筆。在聽講的過程中,對方所講的自己有困惑的部分用藍色筆寫下來,講的重點部分用紅色筆標註,用綠色的圓珠筆記下問題。也就是對方所說的用藍色和紅色筆記錄,自己的問題用綠色筆記錄。

在聽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不止一個問題,但我們的提問機會可能會比較有限,這就需要做出取捨。

我們可以用畫圈圈的方式進行分類:三個圈圈表示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或者最想提的問題;不太重要的可以用兩個圈圈或者一個圈圈標註。這樣就可以根據重要程度來提問了。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第二種,是在提問遊戲中訓練提問能力。

這個遊戲規則完全可以自己設計。比如一個人上臺去演講,臺下的每個人有一次提問機會,一共可以提五個問題,並且問題不能重複。這實際上有點類似頭腦風暴法。把這些問題記錄在黑板上,由演講者挑選一個問題回答。然後再換下一個人上臺,重複同樣的玩法。

我們發現不同的主題,會引伸出許多的問題,這也訓練了提問者的快速反應能力。

如果反應慢了,就失去了提問的機會。而演講者選擇回答的問題,或許是他最擅長的方面,或許是他認為大多數人都希望瞭解的方面,這樣就擴充了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同時也可以從中發現優質的問題,並總結出一套優質提問的標準。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第三種,是在日常會話中訓練提問的能力,我們也可以把這稱為提問思考力。

對於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我們可以像孩子一樣保持著好奇,肚子裡裝著十萬個為什麼。這樣,我們就有了大量的問題素材。這些問題,或許透過我們自己的思考就可以回答,或許透過查詢資料可以找到答案,或許透過詢問別人可以獲得解答。

最好的成長方式是與最優秀的人經常交談

。我們都知道差異可以製造出新的資訊,與優秀的人的差距創造了我們的提問空間。我們想要的知識,想要獲得的資訊都是透過提問獲得的。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別人的回答總結自己的提問,什麼樣的提問,我們獲得了真正想要的資訊,什麼樣的提問,會阻礙我們的對話難以深入、甚至無法進行下去。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和那些與自己的價值觀不同、年齡不同、專業不同、階層不同的人進行一對一的溝通,我們有了提問的意願,也意味著我們對對方感興趣,我們瞭解與自己不一樣的世界的同時,也與這樣的人建立了關係。你會發現,你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好了,上面為你講述的是第一個重點:訓練提問的能力,成為提問專家。透過這樣的訓練,你已經具備了提問能力。但這麼多的問題,什麼才是有效的問題,什麼才是好的問題呢?

02 用座標軸梳理問題,提煉“好問題”

座標軸思考法,又稱為四象限法,是一種非常好的思維整理的方法。透過這種方法整理問題,優質的問題一目瞭然。

那麼,什麼是優質的問題?

第一類是具體且本質的問題。

用座標軸思考法,把本質放在橫軸的左邊,把本質的放在橫軸右邊;把具體的放在縱軸上面,把抽象的放在縱軸的下面,那麼,我們的問題會落在四個象限中。

對於具體非本質的問題,一般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很難引發對方談話的慾望或者獲得對方真正想要的資訊。比如:你平時是怎麼上班的?對方可能一句話就回答了:坐公交。然後話題似乎就無法深入下去了。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對於抽象非本質的問題,一般是一些哲學型別的問題,其實是跟談話雙方完全不相關的話題。比如一開始就提出“你認為宇宙的秘密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會讓對方不知所措,甚至覺得這人腦子可能有毛病,也不知道如何做答,這就讓被提問者非常的尷尬。

那麼,對於抽象而本質的問題,一般是有關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信仰方面的問題,抽象提問,只能獲得抽象的回答,其實很難得到我們想要的資訊。

比如:你認為,人沒有信仰會怎麼樣?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問題,假如對方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他很難去回答。實際上,問題不是出在回答者身上,而是出在提問者身上。

對於具體而本質的問題,我們可以聚焦在當下,從對方的話題中引出問題。

比如對方說平常喜歡讀書,你就可以問他,具體喜歡哪一類的書?是哲學類、經濟類、人文類、心理類或者社科類等等,再具體到某個領域,再到某本書。透過一個人的閱讀習慣,我們可以瞭解這個人最關注的是什麼,我們就可以從側面去理解在你面前的這個活生生的人。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第二類是我願意提、你願意回答的問題。

愉快的對話一般都是我關心的、我想知道的,而對方又感興趣、樂於回答的。所以提問之前需要揣摩對方的興趣愛好,對方熟悉的領域,而自己又好奇、想要了解的,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問。

還是用座標軸來整理思緒,橫軸左邊是對方不想答的,右邊是對方想答的;縱軸上面是自己想問的,下面是自己不想問的,那麼又出現了四類問題。

對於自己想問對方不想回答的問題,比如“你條件很不錯,為什麼拖了這麼久還沒結婚?”這樣的問題你很想了解,你也很好奇,但初次見面就問地這麼直接,對方會有種被侵犯感,甚至在言語中還有些貶低的意味,她就很可能會拒絕回答。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那麼,對於自己不想問對方不想回答的問題,那就更沒有必要去問了,這不會產生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自己不想問對方想答的問題,一般這裡帶著某些恭維的成份,迎合對方的喜好,激發他想表達的意願。當然,這種提問方式在建立關係初期可以使用,但你對對方的迴應非常關鍵。

一旦對方發現你其實對他講的並不感興趣,或者,你無法與他達成共鳴,對方就無法感受到你的真誠。這種提問可能需要慎用。

對於自己想問而對方又想回答的問題,可以想像,這一定是一場妙趣橫生的對話。你的提問激發了對方的表達欲,對方的回答讓你帶著好奇想繼續深入下去,你們對共同喜歡的話題分享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談話只會讓人感覺時間過得太快,而不是度日如年。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第三類,是提問雙方有交集的問題。

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如果在對話中找不到有共同點、有交集的部分,這將是一場平行的乏味的對話。

所以在提問時,我們需要提出符合當前談話氛圍的問題,同時也貼合對方的生活經歷。

比如談到現在喜歡讀的書,可以聯絡到他所學習的專業,這樣的談話就會給出豐富的資訊。當他提到專業時,可以會關聯到他所就讀的大學,而你恰恰是那個學校畢業的,一下子就會拉近兩人的距離。

比如談到他現在在為下個月的馬拉松做準備,想要深入這個話題,就可以聯絡到他平常是怎麼訓練的,經常在哪裡跑步,跑步有哪些注意事項,這些都是對方願意分享的內容,你在對話中也瞭解了很多有關跑步的知識。

找到兩個人的交集是將對話深入下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也就是尋找過去經歷中的重合點:興趣、老鄉、校友、專業、旅行目的地、共同的朋友等等。只要是人都有共通的東西,所以,我們總能找到相似的有交集的地方深入我們的對話。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其實座標軸法就是一種思維方式,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關注的關鍵點建立四個象限,梳理提出的問題,這樣就知道在何種場合,在什麼階段應該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了。

好了,以上就是本書的第二個重點,用座標軸法梳理問題,提煉“好問題”。

03 提高我們的溝通能力有哪些技巧。

我們也可以從中學習一些套路。我們可以把溝通的技巧分成初級、中級和高階三個階段。

初級為附和技巧。

溝通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傾聽的能力。如何證明你是在聽呢?我們除了語言上的迴應,可能還需要配合肢體語言,比如身體前傾,點頭,看著對方等等。與人談話,我們首先要建立關係,附和可以讓我們很容易接近對方,對方能夠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認同,並且有了繼續說下去的動力。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你的閨蜜因為和男朋友吵架心情沮喪,來找你聊聊天。你看到對方不開心,你可以描述自己看到的:看起來,你今天的心情不靚啊!對方馬上能感受到你是真的在關心她。

她會細數男朋友的種種不是,抱怨男朋友太幼稚,沒有責任心等等。這時,你要做的可能就是共情她的感受,點頭,附和她,“嗯”。或許,她只是想向你發洩一下她的情緒,她說著,你聽著,就達到了溝通的效果。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我們還可以使用引用或者轉述的方式來回應對方。

還是上面那句話,我們可以這樣說:換句話說,外面那麼大的雨,他都不來接你。“換句話說”就是澄清我們的理解,看是否抓住了對方想要表達的重點。

在對話中引用對方所說的重點,會提高對方對我們的好感,她會感受到你理解了她,你沒有評判她,同時,你也沒有評判她的男友。如果,你此時跟她站在同一立場,這立馬變成了男友批鬥會,只會讓她越說越生氣。

閨蜜來找你,除了發洩情緒,可能還希望你給予她一些建議,這就是更高級別的附和術——在附和和理解對方情緒的基礎上發展新的話題。我們要去尋找能夠引發她共鳴的東西,並讓她有更多的思考:是我自己有問題,還是男友有問題,還是有什麼方法能改善關係?

你可以用自己的經歷迴應她

:“我記得談戀愛那會,有一次颱風天……”這樣帶入類似的情景中,你當時是如何去看待這個行為的。對方則會在情緒平復後,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透過上面這個例子,溝通不僅讓兩個閨蜜的感情更深,而且還獲得了很多關於親密關係方面的資訊,並且產生了有益的思考,這樣的溝通,毫無疑問是有價值的。

中級為轉移話題技巧

一場令人精神愉悅的對話,在於共鳴的基礎上思想上的碰撞,也就是在確認對方真正想法的基礎之上轉移話題,從而引發更多的資訊與思考。

那麼如何轉移呢?

這就跟我們要將一個問題弄明白一樣,透過具體化的提問來做轉移。

舉個例子,一個人說:人生本來就是無意義的。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哲學問題,你想跟對方就這個問題有更深的探討,你可以跟對方確認觀點之後,這樣提問:具體來說,人生無意義是怎麼樣的?或者,你能舉個例子說明嗎?

或者,可否換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說法?這樣的提問,就會讓對方嘗試用更具體、更通俗的方式去表達,同時也會讓對話更深入。所以,請舉一個例子,具體來說,這樣的表達,就可以把我們的對話帶入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另外,我們還需要在具體與抽象之間來回反覆進行轉移。

當我們提到一個抽象的或者本質性的問題時,我們可能需要去更多具體化的例子來說明,這是一個發散的過程。但如果話題一直在這個層面,就會流於閒扯或者雞毛蒜皮的事情上。

還記得我們之前的關於具體、本質的座標軸法嗎?落在四個象限的四類問題,其實在提問過程中都有可能涉及到,但我們最終需要回到具體而本質的問題上。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還有一種轉移就是把自己的經驗融入話題。

把自己的經歷或者興趣,甚至暴露自己的的糗事,來配合對方的經歷,這是建立連線的基本條件。提問能力最重要的部分是努力找到關聯的地方,這個可關聯的部分,是自己有著深刻體驗的部分,或者是對方所說的關鍵點,或者自己熟悉的部分。

將對方的話題轉移到自己身上,但切忌不要說到自己,就像開啟話匣子,滔滔不絕,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對話很容易讓對方認為你是故意將話題引向自己,從而吸引注意力。

我們可以在對方開始不耐煩前重新透過提問,把話題再拋回給對方。

溝通高階階段——創意提問

創造性地提問會激發對方的靈感,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他的內心有一個聲音說,哇,這是一個好問題,很值得回答。回答的人會感受到這個問題既在他的知識體系之內,但又具有挑戰性,並不是那麼容易回答,或者並不容易解釋清楚,但他認為很值得一試。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談話的基礎是關係,而關係的核心在於平等。在開始創造性地提問之前,我們需要先去表達共鳴。這和前面的附和還是有些差別,這裡是去反饋:這部分我懂了,我理解了。

那麼,說話者就可以繼續往下說。會說話的人總是會關注聽者的反應,有時還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個部分我說清楚了嗎?已獲得聽眾的再次確認。

在對話中要保持對等的關係,我們可以在共鳴的部分這樣說:你說的這個部分我認為是這樣的,我的理解對嗎?你再將你的理解轉述出來,假如有歧義,對方就會進一步地澄清解釋,直到雙方在這個點上都獲得了充分的理解。

《如何有效提問》:你和會聊天的距離,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提出創造性的問題的前提是溝通雙方彼此的瞭解。所以,當我們向對方提問時,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比如你要了解對話物件的公開資訊,他的著作,他的家庭,他的成長經歷等等,將你的發現作為假設,向對方提出問題,並請對方確認。因為問題本身都是從訪談物件的經歷中挖掘出來的,甚至是被他人所忽略的,他會非常樂意去回答。即使你的假設他不認同,那麼這又開啟了一個新的話題。

04 小結

首先,我們講到了如何訓練我們的提問能力,總結了三色筆記法、遊戲訓練法、日常生活訓練法等。接著,我們講到了用座標法梳理優質提問,優質提問一般是“具體且本質的”、“自己想問對方又想答的”、“雙方面有交集的”問題

最後,我們講到了幾種溝通技巧,包括附和技巧、轉移話題技巧以及創意提問。

聽完這些內容,你是否對有效提問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齋藤孝先生在《如何有效提問》這本書中,更多地教給我們一種思維方式。

比如用座標圖示法梳理自己的思緒,養成提問的習慣,隨時記錄自己的問題,這樣,你不僅會成為一個跟誰都聊得來的人,而且還會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

習慣,隨時記錄自己的問題,這樣,你不僅會成為一個跟誰都聊得來的人,而且還會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

作者:任麗

TAG: 提問對方問題我們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