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文】第104期: 康衛軍: 中年後,對什麼都麻木不仁,對什麼都

文/康衛軍

人到中年,經歷太多,逐漸被現實磨去稜角,對什麼都麻木不仁,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不像小時候,天天盼著過節,只有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上平時不大吃的美食,穿平時不大穿的新衣,暫時把書本扔到一邊,享受節日的熱鬧和歡快。

【每日一文】第104期: 康衛軍: 中年後,對什麼都麻木不仁,對什麼都

成年以後,便對節日失去興趣。因為內心裝著太多成長的煩惱,節日那種濃烈的氛圍,似乎被殘酷的現實沖淡許多。老想著逃離,找個沒人的地方靜靜的想心事,或者舔舐自己的傷口。那是一種自我質疑,對自己,還有眼中的世界。

中年以後,每到節日,會特別無奈,感覺光陰似箭。還沒怎麼好好過,時間已從手指縫溜走,度年如日。心靜如水,能看淡一切,也能接受一切,對物質的依賴逐漸變小,而對精神的飽滿靈魂的自由更加看重。

所以,當節日所能帶來的幸福感逐漸在心中消失,另一種儀式感卻愈加強烈,愈加清晰。與其說每年看羅胖的跨年演講是為了一種儀式感,不如說透過跨年演講審視自己,校正生命的精度,自己究竟身處什麼位置?

【每日一文】第104期: 康衛軍: 中年後,對什麼都麻木不仁,對什麼都

有一句箴言刻在德爾菲神廟上——“認識你自己”。人認識世界、認識別人容易,但認識自己難。有時候,不得不暫時放慢腳步,傾聽內心的呼喚,“我究竟需要什麼?”人總是匆匆忙忙,把勞碌當成一種充實,或者是用表面的匆忙,掩蓋內心的空虛。

而像跨年這樣的特殊時刻,又有這樣一場知識盛宴,透過不同的視角,回顧一年來走過的心路歷程。世界在演進,歷史在變遷,各種黑天鵝事件會層出不窮。很多事情在突破我們的認知邊界,有時我們是透過認識世界,來認識我們自己。

在社會這條奔流激盪的長河裡,個體只是很小的一朵浪花,在家、公司、圈子這些最小的殼裡,我們有時會身處重要節點。把自己放在合適位置,既能處理好與外界的關係,又不失自我本色,才是一種真正的通透和達觀。

每年收看跨年演講時,都會忍不住問自己:“這一年你都幹了啥?”這是一種回顧、一種反思、一種對照、一種梳理的過程。思考是一個不斷提升和成熟的過程。放到以前,我會心生恐慌。而現在,我會心平氣和的回答:“看了十幾本書,寫了幾百篇文章。”也算是一種收穫。

【每日一文】第104期: 康衛軍: 中年後,對什麼都麻木不仁,對什麼都

期待是一種年輕的心態,說明自己還有想法。這種心態與年齡無關,與一個人的內生動力有關。說明你對這個世界還充滿激情,渴望探索,渴望突破某種邊界,你甚至能意識到自己會犯錯,就是抑制不住內心的衝動,渴望嘗試。

期待有一個美好的明天,期待一個新的開始,期待忘記所有糟心的事情,期待雖然是一種很空的願景,只要深信不疑,它會帶你去更遠的地方。

TAG: 一種自己節日認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