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越是真愛的兩個人,越是不能走得太近

心理學:越是真愛的兩個人,越是不能走得太近

在一段感情當中,我們希望對方能夠佔據自己沒印象最重要的位置上,與此同時,也希望自己在對方的內心具備同樣的位置。

可是,心理學的聚光燈效應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會放大某一個不起眼的東西,然後高估別人在自己心裡的地位,也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地位,由此就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悲傷。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誰的缺一不可,可能我們自以為很重要的事情,不過是別人那裡的無足輕重,而我們若是強行拉近彼此的距離,反而會在一個期望值過高的環境下,去體會失望帶來的負面影響。

所以,處理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順其自然,不要去強求,因為對於一段感情來說,距離太近,反而不利於它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

心理學:越是真愛的兩個人,越是不能走得太近

為什麼真愛的兩個人,不能走得太近?

兩隻刺蝟依偎在一起取暖,但是它們的距離太近了,不僅沒有感受到溫暖,反而還會對方身上的刺扎得遍體鱗傷。

在兩性關係中,那些有得太近的人便是因為不懂得把握分寸感,所以才讓感情滋生了各種矛盾,變得脆弱不堪,變得千瘡百孔。

其實,越是真心相愛的兩個人,越是不能夠走得太近,因為人與人之間會有一個心理空間距離,只有在合適的距離之下相處,兩個人才會有一種其樂融融,如沐春風的氛圍,而距離近了,兩個人反而會劍拔弩張起來,從而爆發爭吵。

《情商》的作者丹尼爾。戈爾曼說過:“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你所能抵達的高度。有時我們無法判斷距離近點還是遠點,搞得雙方都很僵,出現這種情況,說明我們的心理邊界不夠清晰。”

愛情應該是勢均力敵的,是兩個人誰都不會依附於誰,相互依賴但又彼此獨立,不會打著愛的旗號去壓榨對方的私人空間。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所以他們在處理感情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度,不會越距,感情自然就會有一個良性發展。

心理學:越是真愛的兩個人,越是不能走得太近

舒適自在,是愛情裡面的潛規則

“愛情最舒服的狀態是什麼?”這是之前知乎上很火的一個話題,評論區眾說紛紜,有說是無話不談的,有說是志同道合的。

而其中點贊數最高的回答是這樣的——我雖然愛你,但我會給你保留足夠的空間讓你去做你喜歡做的事;是我很依賴你,但我們的相處狀態又不會是膠著的,而是我們同處於一個空間下,各自忙碌著,哪怕是不說話,也不會覺得有多尷尬。

是我喜歡看書,而你不喜歡,是你喜歡旅遊,而我喜歡在家裡宅著,但是我不會仗著你對我的愛而強迫你去做你不喜歡做的事,你也不會強迫我去迎合你的喜好,相反,在愛好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就算是一個人也能夠享受這段時光。

心理學:越是真愛的兩個人,越是不能走得太近

在很多人看來,所謂愛情就應該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黏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每天有說不完的話,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和對方說早安,不說好像就沒有儀式感。

可是,這樣的愛情真的可以稱之為是愛嗎?

那些早安就像是例行公事一樣,每天成為了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每天都黏在一起,久而久之,彼此的時間就會被壓抑,這樣下去,我們必然會對其心生不滿。

所以,好的愛情應該是給人一種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舒適自在才是感情能夠走下去的關鍵所在。

心理學:越是真愛的兩個人,越是不能走得太近

再親密的關係都應該保持一個距離

我們始終都需要明白,我們生命當中出現的那些和我們有著親密關係伴侶。

其實都是用來幫助我們更加認識自己,意識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意識到自己應該擁有的感情是什麼樣的,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療愈我們的創傷。

然後,在這樣一個有效的途徑下,我們最終透過另一半來找回真正的自己。

因此,好的愛情應該是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樑,而我們維護橋樑的關鍵就在於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

周國平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懂分寸,知進退,大家才能過得舒心。”

心理學:越是真愛的兩個人,越是不能走得太近

再親密的患者都需要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就像是中國的水墨畫一樣,不會把色彩鋪滿整張畫紙,反而會留一片空白,也正是這片空白,給觀賞的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而好的愛情也應該是這個樣子。

TAG: 我們距離愛情感情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