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如何面對人生的絕境

“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仕途和職業道路上能像羅曼·羅筆 下的貝多芬那樣、不斷往上走,在人生的最後達到光輝的頂點同時、沒有人希望自己像李商隱那樣,雖有才氣,且努力了一輩子卻發展一直不順利,最後鬱鬱而終。當然,還有很多人比李商隱更慘、他們是一路往下走的、比如曹雪芹、茨威格。而最可悲的,莫過於那些苟活下來的亡國之君,他們前半生和後半生的反差實在太大。”

李煜:如何面對人生的絕境

上面這段一話,我是在吳軍先生寫的這本書看到的,如果不知道,你一定會認為這是一本人生勵志的書,其實不是,這是一本寫作書。我曾看到一個群裡的網友說,看完這本書,你就很想去讀世界名著。我開始也覺得好奇,等我讀完,的確如此。

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著本來就是很經典,往往我們讀起來很吃力,也很難理解,但經他這麼一導讀,你發現,

經典名著跟你生活息息相關,跟你的職場,處事哲學相關。

這本書,分兩部份,上篇寫作乾貨,下篇閱讀與寫作經典範例。我很最喜歡他們的下篇,每一篇都是經典。每一篇都是社會縮影。

李煜:如何面對人生的絕境

舉其中的人生篇,講李煜的,他透過李煜的,詩詞來講述他悲慘的人生。而作為現代的我們該,又如何去評判歷史人物,他帶給我們怎麼樣的啟示。

他開篇點出來生活中有四種人一種是至始至終都很順的人;一種是懷才不遇的人,終日鬱郁的人;一種是一直往下走的人;前面三種都不算最慘,最慘就是,前半生好,後半生很差。由差變好,人都覺得沒什麼,而由好變差很多人是無法適應,也不能接受。而南唐後主李煜了就是這第四種人。李煜也是歷史上眾多昏軍中的一個。歷史上對他有“性嬌侈,好聲色,又喜圖,為高談,不恤政事”的評價,也是非常準確的。他每天生活,用他的自已的詞來講是這樣的:

李煜:如何面對人生的絕境

《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當時北宋隨時會入侵,李煜卻依然能混一天是一天。頭一天晚上玩到半夜,第二天睡到接近中午,然後繼續和美女們開派對,喝得醜態百出。這邊玩完了,那邊又開始了。

後期,李煜成為俘虜之後悟出一個道理:

就是自己再也沒有機會東山再起了,伴隨他的將會是綿綿無盡的悔恨。

而人生的不如意,莫過於此。

最後,李煜寫下了《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表達了李煜感懷故國的心情,將亡國之君的悔恨抒發到了極致。歷史上有很多感懷故國的詩詞,比如辛棄疾的“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但是,對那些詞人來說,江山畢竟不是自己的,自然也表達不出李煜那種悲憤和悔意。據說宋太宗看了這首詞,覺得李煜依然思戀故國,就把他殺了,於是這也成了李煜的絕命詞。

李煜:如何面對人生的絕境

而李煜的經歷又給出了我們怎麼樣的啟示呢?

1、

對下行風險保持防範

李煜最可悲之處在於,他的人生之路是斷崖式地下跌的,直到低俗也看不到那重,重見天日的可能性,即使在今天,這種滅頂之災也會發生。

我的一個朋友小楊,炒股票,聽說有千萬身家,開著好車,住著好房。朋友也很多,經常跟朋友聚會,也總是他埋單。每次聚會他也都是主角,別人都在聽他的成功說,聽他的經驗談,朋友都在附合。有段時間,我少見了他,問一些朋友,朋友說,他的股票虧了,破產了,朋友的聚會也少去了。

其實,當時也有人,給過他建議,讓他分散投資。但在那個當下,他是聽不進任何人的話,覺得自已是成功人士,我是不會聽你們的。

2、

換一種身份和方式繼續生活,有些人依然活得精彩。

曾看過一句話:“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現實,就有一個人,他是活著的傳奇。他在曾經的輝煌中跌倒,但在跌倒後又一次創造神話。他就是褚時健,以前的“菸草大王”,如今的“中國橙王”。

51歲開始,他將瀕臨倒閉的玉溪捲菸廠打造成亞洲知名的捲菸廠,然而菸草大王卻在人生的時刻跌落。2002年,他75歲時保外就醫,與妻子承包2400畝荒山開始種橙。10年努力,“褚橙”成為勵志的橙子,名滿天下,供不應求。

所以,只要你自已不倒下,沒人可以讓你倒下。

我的小楊朋友,他現在到一個公司上班,自已學英語,唱歌,我再次見到他的時候,他說,其實生活也可以很簡單,好象也挺好,以前吃吃喝喝,把生體也喝壞身體。

3、

用筆寫自已人的生活,給後人一個教育

當我們遭遇失敗時候,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記錄和寫。

很多年前我讀了《安妮日記》,感慨萬千。安妮一家是猶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逃到荷蘭,在當地一家人的幫助下,於一間倉庫密室裡躲了很多年,最終卻沒能逃過劫難。所幸,安妮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當時的生活,而這些文字成了弱者對強者暴行的控訴。

李煜離我們有千年之久,《安妮日記》講的也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為什麼這些東西還有人讀呢?因為它們是對人性的刻畫。人性是文學作品中不朽的話題,幾千年來都沒有什麼改變。

如果你想給後人留下什麼文字,不妨用優美的文筆記錄下自己對人性的思考吧。

TAG: 李煜人生自已朋友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