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這座六百年的古建築群,為何如今仍能矗立在北京中軸線上?

“據坤靈之正位,仿泰紫之圓方——六百年,紫禁城。”這是國家寶藏第三季對紫禁城的介紹語。

作為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故宮依然閃耀著歷史的光華,以雍容的氣度接受著來自四面八方遊客的瞻仰。那麼,在迎接八方來客的同時,如何做到對這座龐大的古建築群的保護?是什麼讓故宮這座六百年的古建築群,到今天依然能夠神采奕奕地矗立在北京中軸線上?

在紀錄片《故宮新事》裡,《養心殿的秘密》講述了養心殿的研究性保護工程,揭開了養心殿及所有古建抖落塵埃,照耀未來的秘密。

01 傳承,看見古人的智慧

在故宮眾多的宮殿中,養心殿並不是最大的,但是從雍正帝開始,這裡成為了皇帝的寢宮。本片從兩條線索展開,其中之一介紹了養心殿文物在全國各地博物館歷時四年的巡迴展覽,而另一條線索,就是在文物外出巡展的同時,養心殿的研究性保護工作。

故宮這座六百年的古建築群,為何如今仍能矗立在北京中軸線上?

研究性保護工程,顧名思義,就是在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保護。整個工程歷時四年多,涉及眾多領域,而核心在於傳承和發展。

所謂傳承,一是傳統技藝的傳承,也就是技術層面的代代相傳。一是匠心的傳承,是精神層面的傳承。

養心殿的古建修繕包括了官式古建技藝八大作的四類:搭材作、瓦作、油作、木作。其中,搭材作就是腳手架的搭建,這一步是古建修繕的前提與基礎。搭好了腳手架工匠師傅們才能將覆蓋在頂上的琉璃瓦揭下,並進行後續的修繕。

經過歲月侵蝕,許多琉璃瓦仍能保持原樣,但也有許多嚴重老化的。被剔除的嚴重老化的琉璃瓦需要補齊,必須在沿襲傳統燒製技藝的琉璃瓦廠。在這裡,從選料、製坯、施釉到燒製,每一道工序都是純手工。沒有流水線,也沒有千篇一律,在老師傅的手中誕生的每一片瓦,每一個脊獸,都有細節中的獨特與生動。

故宮這座六百年的古建築群,為何如今仍能矗立在北京中軸線上?

從宏偉的古建築,到小巧精緻的文物,無不體現著古人的智慧,而除了修繕過程中各種技藝的傳承,在片中讓我震撼的還有對匠心的傳承。

搭好腳手架,養心殿修繕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屋頂的琉璃瓦逐壟、逐片地取下。取下之後,還需要在修繕結束以後按原來的位置復位。因此,揭瓦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輕鬆。71746片瓦需要逐一編碼、標註,其中有款識的瓦片還要逐一拓印,梳理歸檔。這些簡單的、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故宮人卻極其耐心地做。並且拓印、梳理、歸檔了110多種瓦片款識,為今後的研究和解讀奠定了基礎。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卻是故宮文物工作者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初心。只要與文物相關,便沒有小事。因為心存敬畏,便能不厭其煩。

在機械化、流水線席捲一切的工業時代,人們不自覺地被裹挾著。效率、速度成了普遍的追求。然而古建築、文物的存在卻與當下的生活節奏是相對立的。

成就古建築的,除了讓人驚歎的技藝,還有匠心。是讓人肅然起敬的工匠精神,是不厭其煩、對精雕細刻的極致追求,是耐得住單調重複的工作,耐得住寂寞的生活。

02 發展,為古建築注入強勁生命力

故宮這座六百年的古建築群,為何如今仍能矗立在北京中軸線上?

養心殿的研究性保護工程,將研究放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在工程的全過程中,都離不開現代高科技手段的使用。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工程開始前,先進行了兩年的前期勘測和實驗性修復,在做了充足的準備之後,工程才正式拉開帷幕。

修復是為了延長古建築的壽命,是為了保護,但每一次人為的修復,也是對古建築的擾動。工程管理處的老師實時監測著各種資料,並利用高科技手段,開展病害問診,對木結構的傷情進行科學分析。眾多技術手段的使用,都是為了確保對古建築的擾動始終在可控的範圍內。

同時,工程也始終堅持“最小干預原則”,能保留的要盡力保留,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築的原有面貌。

除了高科技裝置與技術的使用,發展還更加註重可持續性。古代廣泛應用於首飾和掛屏的點翠工藝,使用的是翠鳥的羽毛,而且是翠鳥背部最中間的羽毛。最珍貴的材料加上高超的工藝,當然造就了許多傳世的點翠文物。然而這部分文物的損毀也十分嚴重。那麼,在對點翠文物進行修復的時候,是不是還要選取翠鳥的羽毛?是不是還要繼續對已經稀缺的翠鳥進行傷害?故宮的老師又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呢?答案還需要讀者自己從片中尋找。

養心殿的修繕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技藝的魅力。然而,如果只是把古人的東西原封不動照搬,那麼古建築的生命力也必然不會長久。

傳承一定要與發展相結合,發展才能為古建築注入更強勁的生命力。以發展的眼光為傳承做更長遠的規劃,以高科技的技術與裝置為傳承提供更科學的依據和保障。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才能在未來儲存得更長久。

故宮這座六百年的古建築群,為何如今仍能矗立在北京中軸線上?

從養心殿文物在全國巡展,到養心殿研究性保護工程的進行,故宮人默默付出,認真而又嚴苛。他們帶著對歷史與文化的敬畏,行走在古建築中,他們在一件件文物中徜徉流連。六百年的紫禁城,承載著歷史的古建與文物,浸潤著每一個故宮人。對技藝精雕細刻的琢磨,對精緻的極致追求,是這個快節奏社會寶貴的慢風景。只有以發展的眼光傳承古老的技藝與匠心,誕生於歷史深處的古建築,才能熠熠生輝地照耀未來。

TAG: 養心殿傳承古建築文物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