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去年12月竹科40週年,競逐30年,昔日“王不見王”的晶圓雙雄臺積電榮譽董事長張忠謀、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時隔20年破冰再度同臺,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兩人在臺上互相握手,拍照留影,被外界視為難得的畫面。

不少人關心,淡出聯電經營的老曹忙什麼呢?他,其實也是玩古董老手,一個清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賣出2。07億港幣。

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為了蘇州一座8吋晶圓廠,老曹退隱江湖

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兩岸晶圓代工每片晶圓平均營收變化

在島內,很多人將臺積電稱為“護國神山”,也收斂了與臺積電並稱“晶圓雙雄”聯電的本應有之光芒。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是臺灣半導體產業“拓荒牛”之一。

據市場調查機構IC Insights調查,臺積電代工每片晶圓確實是最賺錢,去年每片晶圓平均營收(revenue per wafer)達1634美元,獨霸江湖,是中芯國際及聯電的二倍以上。假如臺積電2022年3奈米量產,每片晶圓平均營收有望繼續推升。

目前在國際舞臺上,臺積電是唯一能量產7奈米和5奈米的晶圓代工巨頭,在先進製程領先於同業。

不過,同為“晶圓雙雄”的聯電,也有其優異之處。如果對比臺積電、格芯、中芯國際、聯電四家純晶圓代工大廠的每片晶圓平均營收年增率來看,表現最佳的是聯電,較前年增長8。9%。格芯較前年下滑0。9%,臺積電、中芯國際較前年增加分別為6。8%、2。4%。

說這麼多,主要是讓大家對聯電在半導體產業的地位有粗略瞭解。在島內,聯電是僅次於臺積電的晶圓老二,也是目前中芯國際在同行裡最“對對碰”的競爭對手。

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曹興誠(右)與張忠謀(中)同臺握手言歡

去年12月竹科40週年園慶,“晶圓雙雄”掌舵人昔日“王不見王”歷史,一去不復返了。臺積電榮譽董事長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多年來首度同臺領獎,老曹更是主動走向張忠謀握手致意寒暄。

事後,曹興誠表示,他與張忠謀互祝健康,兩人其實沒有心結。

張忠謀、曹興誠二人對晶圓代工理念不合,後來也走不同發展之路,不過,兩位“半導體老兵”似乎也有“瑜亮情結”。此番“雙王同框”拍照合影,也被外界視為“大和解”,一握泯恩仇。

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眾所周知,臺積電、聯電“晶圓雙雄”,走的是不同的路,也反映張忠謀與曹興誠二位掌舵者的理念不同。臺積電早年就專注在代工業務,後來依靠自身研發製程取得先機,躍升為晶圓代工之王。

相比之下,聯電一開始走垂直整合模式(IDM),其業務佈局包括上游的IC設計、下游的IC封測,直到1995年才轉型為純晶圓代工廠,與臺積電競爭。

在先進製程上,與聯電專注在特殊製程研發,且站穩12奈米以上製程不同,目前,全球只有臺積電、三星電子、英特爾有辦法進入更先進製程。路徑不同,攻擊點也不同,不過,兩家晶圓代工巨頭均為島內半導體支柱。

聯電成立之初,最早的董事長是時任工研院院長方賢齊,總經理是華泰電子創辦人杜俊元。曹興誠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臺灣新興科技主推手孫運璿等人派往美國RCA工廠接受培訓的工研院19位年輕工程師之一。

1980年,工研院轉成立聯電,主要做技術轉移,曹興誠也從工研院轉到聯電工作,並於1982年升任總經理。工研院,成立於1973年,“小蔣時代”技術官員孫運璿力排眾議提出來的,是效仿當年韓國“科技研究院”的半官方機構。到上世紀80年代時,工研院已成為臺灣半導體IC產業“孵化器”。

張忠謀是1985年到臺灣接任工研院院長及聯電董事長,1987年臺積電成立時,張忠謀一人兼任2家公司董事長。不過,1991年,曹興誠與其他聯電董事“逼宮”,以“

競業迴避

”為由,聯合要求張忠謀辭去聯電董事長。外界認為,兩人因此事種下心結,也是日後競爭關係的開端。

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曹興誠(左3)在臺南

曹興誠,生於1947年2月,從工研院電子所副所長主動轉去聯電時,他33歲。後來,他在聯電從副總經理、總經理,一路做到董事長,退休後曹興誠任聯電榮譽董事長。

1983年,曹興誠鼓動在工研院做IC設計的蔡明介到聯電工作,一做就是10多年,聯電IC設計就是蔡明介搭起來的基礎。1997年,聯發科創辦之時,僅是聯電“分灶吃食”後分割出來的一個部門“多媒體小組”,最早是蔡明介等20多人。

也就是說,聯電、聯發科這兩大半導體巨頭,“本是同根生”。如今的聯發科,已經是全球排名第4、亞洲第一的IC設計王者。

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

曹興誠,生於臺灣台中清水,後來加入了新加坡國籍。早年,曹興誠家境清貧,到臺北讀中學時,他與三輪車伕一起睡地皮屋。

曹興誠,也曾是“西進大陸”最積極的人,早於上世紀90年代,他就派出時任聯電總經理宣明智帶團,到大陸推廣IC設計技術。當時任聯電董事長的曹興誠說,沒有廣大的腹地,聯電就難以更上一層樓。

聯電在大陸的第一個重大投資,是位於江蘇蘇州的“和艦”。最早時,曹興誠有意讓“和艦”和“聯芯”一起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此外,聯電另一筆在大陸的投資,是與福建的“晉華”合作。

多種因素夾雜,曹興誠的“西進”之夢並不理想。後來,為了蘇州一座8吋晶圓廠,老曹捲入“和艦案”,最後辭去聯電董事長、董事,淡出聯電經營。

“西進”受挫,曹興誠更是顛倒歷史,說什麼“在明末以前,臺灣跟中國一點毛關係都沒有”,對兩岸關係丟擲所謂的“胡說八道”論。有人批評曹興誠:2020大選百家爭鳴是好事,但隔行如隔山,如果只想以本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擴及其他的領域,可能非常危險。

鄭成功在給荷蘭人的招降書就明講:“臺灣者,我先人之遺物也。”

玩古董的老手!收藏就像談戀愛

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在香港拍出2。07億港元的“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琅鳳舞牡丹包袱瓶”

曹興誠是半導體業泰斗級人物,也是玩古董的老手!

2019年,曹興誠登上年度秋季香港拍賣王。當年10月8日,曹興誠釋出的“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琅鳳舞牡丹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以2。07億港元成交,創下御製料器全球拍賣紀錄,也是當年香港秋拍成交價最高拍品。

當時,拍賣只出價三次,三分鐘就落槌成交。很多人不知道,當時曹興誠購入時僅花2400萬港元,此包袱瓶讓他賺進約1。83億港元,轟動了收藏界。

此琺琅瓶,昔日為清朝恭親王府裡寶貝。近年來幾乎每隔10多年就身價翻漲10多倍。此瓶以玻璃為胎,製作繁複,形態如包袱,也取“包福”之吉祥寓意,高18。2公分,也是目前所見最大尺寸的宮廷制料胎畫琺琅器。

這幾年來,曹興誠在國際拍賣市場多有幾分名氣。他在2017年拍出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成交價達2。14億港元;另一件拍品“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成交價達2。94億港元。

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曹興誠

作為藏家,曹興誠自稱為“樂從堂主人”。

讓曹興誠大賺1。83億港元的包袱瓶,本是“無心之作”。2000年聯電成功登陸紐約交易所掛牌上市,當時曹董僅是想買些東西作為紀念,在香港以創紀錄2400萬港元買下此瓶,19年就賺翻了。

亂世投資,買磚頭(房地產)不如買古董!近年來亞洲藝術市場表現相對強勁,香港蘇富比的春、秋拍在全球藏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事實上,“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琅鳳舞牡丹包袱瓶”前次上拍場也創下十年增值十倍的記錄,遠遠超過炒房回報。

一個乾隆包袱瓶,在香港蘇富比賣出2.07億港幣,他是怎麼做到的?

香港拍賣師介紹包袱瓶

客觀來說,這幾年中國富豪的購藏實力也是廣受矚目。

上海資本大佬、新理益的劉益謙,被人稱為“雞缸杯大叔”。王羲之《平安帖》,他花3。08億買下;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16。9億買下。

一個小小的茶杯——明化成鬥彩雞缸杯,劉益謙花了2。8億港元的天價買下,可他竟然拿2。8億的杯喝茶。有人問他什麼感覺,他說:“

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溫和,語言都無法形容。

一手玩錢,一手玩古董,也有人質疑:到底是玩金錢還是玩藝術?

單從家族企業傳承角度而言,藝術品收藏,也是家族企業財富管理模式之一。

藝術品收藏,除了讓人感悟美,更帶有極高的投資金融屬性,可作為傳承的家族資產。由於藝術藏品有很高的藝術追求,且相對容易變現,一定程度上可滿足財富保值和增值的投資型需求。

曹興誠,曾經被蘇富比評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百位收藏家之一。對於收藏,他似乎也沒有特定主題,領域寬泛。他曾說過:

收藏就像談戀愛,要碰到了才有可能。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傳送

TAG: 曹興誠聯電臺積張忠謀晶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