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為何已成沉默的大多數?

三十而已,為何已成沉默的大多數?

這是「文説」的第151篇原創文章

這天,我腦海中忽然閃過“沉默的大多數”這幾個字,好像在哪裡見過,查一查,原來是王小波的同名書籍。

他在書中這麼寫道:

“沉默的人,是因為珍視自己的清白。在寬鬆的社會環境裡面,人們可以收穫優雅,收穫精雕細琢的浪漫;而在呆板的社會里,人們可以收穫幽默——起碼是黑色幽默。”

為何我會忽然想到這個?

因為,我見到了不少人到三十歲,已經成為大多數的沉默者。他們不再發動態、不再有好玩的心態、不再像個小孩般嬉笑怒罵。

三十而已,為何已成沉默的大多數?

我認為很值得深思。

究其原因,其一,自然是隨著歲數漸長、閱歷增加,不輕易再為一餐豐盛的晚餐一次難忘的旅遊產生心理波瀾(雖然很好吃很好玩,但發出來怕被人說見識少幼稚曬命);其二,職場壓力跟家庭壓力一起來,更多時間花在了處理繁瑣事情以及協調平衡上;其三,不想成為朋友間話題焦點,不想發展任何無錢途的興趣,只想悶聲發大財。

成為沉默者,意味著不太願意跟人分享,不喜歡被人指指點點,喜歡藏著掖著,什麼事情都放心裡鎖起來(密碼是168或888),也便容易感到越長大越孤單。

當然,沉默只是一種形式,它還可以細分:有人沉默,是因為本性淡然;有人沉默,是因為無fuck可說,不屑表態;還有少數人沉默,是因為在醞釀思想,組織語言,蓄勢待發,這是大音希聲,靜水流深的緣故。

然而,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句話,魯迅真的說過。

哪有人喜歡沉默,只是不喜歡失望罷了。沉默久了,成為習慣,自己都想躲進隱蔽的角落,靜靜看著鏡中禿然而至三十而立未立的自己。

但其實不必擔心,實話說,大家都很忙,沒時間關注你,更沒閒暇記住你做過的傻事以及出過的醜態。這麼一說,會不會感覺緊繃的眉頭可以稍微放鬆一下咧?

三十而已,為何已成沉默的大多數?

沉默不語,對應開口說話。

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開口說話,或者敢開口說話,都代表一種話語權。能夠擁有話語權,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你有見識和魄力,暫且不管話語質量是否魚目混珠,說話多,總能刷一絲存在感。君不見很多KOL很多大V都在誇誇其談,有關注度就有流量,有流量就可以考慮變現。要求媒體為其話語負責?難過上青天。

王小波繼續寫道,“你作為某些群體的一員,要把聲音說出來,不然別人以為這個群體不存在或者很遙遠。”

比如說女性發聲、弱勢群體發聲、996社畜發聲,期待他人發聲,自己沉默,得到的永遠只有壓榨和剝削。不然你以為資本家都吃素的嗎?

飛越瘋人院吧,不要再做沉默的羔羊。

再說,年輕奢求沉默是金,為時過早。沉默是沉默,不代表沉穩,你不能指望沉默為你塑造一個穩重的形象,沉默大多伴隨著沉寂,最後銷聲匿跡。你不把自己當回事,別人也把你當透明。

能在沉默中爆發,背後總是伴隨著不甘心;選擇沉默後發言,大多是在認真思考事情來龍去脈,不輕易做個被煽動者。

怎麼處理兩者關係?一味追求發聲和一味只懂沉默,都是極端做法,正確的操作是:什麼年齡,就做什麼事情,三十歲,不要過於老成也不要像個傻逼,至於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時間來到,再進入狀態不遲。

禪語道:任何事情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年輕時候說沉默是金,是你個屁,老了說沉默是金,才有分量。

張國榮《沉默是金》這樣唱道: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別人

遇上冷風雨休太認真

自信滿心裡 休理會諷刺與質問

笑罵由人 灑脫地做人

抹淚痕輕快笑著行

三十而已,為何已成沉默的大多數?

不要讓沉默成為困住自己說話自由的枷鎖。

想說就說,想放屁就放屁,想靜靜就靜靜,三十而已,不要太憋屈。率性而為,做自己做很好。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繼續乘風破浪吧。

三十而已,為何已成沉默的大多數?

圖文 排版 | 文風

文風說 |  張國榮的歌曲真心推薦

- 關注我,帶你做一個會沉默會嗶嗶的設計師 -

這是「文説」的第151篇原創文章

文風,文藝設計師,與您分享有趣事物和創意設計。

TAG: 沉默沉默是金發聲看山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