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振環|中國古代也有沙龍

葉振環

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文化,上海崇明區人;1969年2月參軍,1983年2月參警,2013年11月退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在國內各類刊物發表文學作品190餘萬字,出版散文集《綠葉情懷》、中短篇小說集《旁觀者迷》、主編報告文學集《老驥伏櫪向陽紅》。曾任《上海公安研究》《崇明經濟法研究》《上海外灘》責任編輯;《三葉草》執行主編;《鄉愁詩苑》文學顧問。現為上海作家協會會員。本文經授權後發表,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編輯授權(微信:anxinlu)。

中國古代也有沙龍

讀史可以明志,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那是從大處著眼讀史。如果從細微處著眼,讀史其實也很有趣。古代的風土人情,人文掌故,古人的人情世故,喜怒哀樂。往往能穿越時空,躍然紙上,讀到會心處,常令人動容不已。故古人有以《左傳》佐酒的佳話,實不虛也。

近閒讀野史,看到一則北宋退休官員的“軒香讀書會”(戲稱),不禁令人拍案叫絕。

葉振環|中國古代也有沙龍

該會成員的名頭大得能嚇退我們三隻港檔。話說北宋元豐五年,退休富弼與另一外宰相文彥博商議,由他倆牽頭,組織一些年齡相仿,資歷相當,性情相投的退休官吏,定期相會,輪流做東,置酒作樂,詩歌唱和。該會確定了12名既老且賢的會員,年齡最長者富弼79歲,大名鼎鼎的司馬光先生是小阿弟,時年64歲。他們都定居洛陽,故時人稱之為“洛陽耆英會”。耆者,老也。英者,德才高者也。怎麼看,該讀書會的檔次都不低噢!

既然是辦會,就得有章程,古人辦事是有板有眼的。他們肯定是開了一次預備會。因為他們把意見讓司馬光撰寫了《洛陽耆英會序》,以記其事。可惜該序無從可查,我想按司馬光的才華,該序的水平比蘭亭集序差不到哪去。司馬光還把大家的意見歸納撰寫了《會約》有8條,細緻具體,妙趣橫生。

葉振環|中國古代也有沙龍

一是聚會只論年齡長幼,不論職務高低,免除官場俗套,大家輕鬆自在。他們退休後很懂得“歸零”的。二是聚餐時,餐具必須簡樸,不可以金銀碗筷講排場。官場上啥沒見識過,老了還是返璞歸真!三是作東的主人,主菜不得超過五種,佐酒小菜不得超過二十小碟。四是座次按年齡排,酒壺按順序遞,主人不可勸酒,賓客不必控制自己,一切盡心隨意。五是如果酒還沒喝夠而菜已吃完,可以破例加一些菜湯。六是簡化組織程式,作東的只寫一張請柬,列出所請物件名單,依次傳遞,傳完後回到東道之處,這和現在傳閱檔案十分類似。都懂得。七是聚會準時,不等不催。八是若有違反規定,如遲到,無故缺席,主菜超標等,無論主賓,違反一條,即罰酒一大杯。以上“八項規定”,沒有大話套話,不落俗套,具體可操作,既“民主”又“法制”,非司馬光不可寫也。

可以想見,千餘年前的洛陽都市,某退休老人精心準備了一桌家宴,眾位賓客款款而來,大家同朝為官,現在免除官場繁文縟節,暢飲開懷,談談看書心得,交流養生之道,說說年景收成,調侃當年趣聞糗事,趁興而來,盡興而歸,不亦樂乎?

葉振環|中國古代也有沙龍

到了大約十七世紀來,文化發達的都市巴黎,文人藝術家時常接受貴族的招待,在客廳集會,談論文學藝術,人們把這種文人雅士的集會稱之為“沙龍”,沙龍在法語中也是客廳的意思。發展到現在,各種主題沙龍已名目繁多。可見,這種集會是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西方社會只能在十七、八世紀才會產生。而我國曾經領先世界二千餘年,雖無沙龍之名,但有沙龍之實。再往上不可考,我國唐代有白居易的“香山九老會”,東晉有流暢曲水的蘭亭修楔,都是文人雅士定期舉辦的“沙龍”。

心語編委會

主 編:陸安心

副主編:施炳剛

編 輯:沈雯逸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TAG: 沙龍司馬光退休讀史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