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原詩:辛丑七月雨僧老友自重慶來廣州承詢近況賦此答之

五羊重見九迴腸,雖住羅浮別有鄉。

留命任教加白眼,著書唯剩頌紅妝。

鍾君點鬼行將及,湯子拋入轉更忙。

為口東坡還自笑,老來事業未荒唐。

(作於1961年8月。)

(本詩第七句唐篔另一錄稿作“為口東坡休自笑”。)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歷史背景:

1961年郭沫若著文批判《論再生緣》,3月到家中拜訪,陳提了兩點請求:“一是建議組織力量整理出版《文苑英華》;二是希望能夠幫忙解決一下稿紙的問題”,郭沫若安排馮乃超解決了稿紙問題。8月30日夜吳宓從重慶抵達廣州看望陳寅恪,相會於中山大學康樂園,9月4日吳宓離開廣州準備去北京,陳寅恪寫給吳宓詩歌五首、唐篔一首。相聚期間陳寅恪把《論再生緣》油印本作為禮物送給吳宓,感慨萬千地說“柳如是一個倚門賣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際,比五尺男兒更看重家國大義,要為這個被士大夫輕蔑的奇女子立傳,以此表彰我民族‘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我寫此書,是痛哭古人,留贈來者。”(1969年10月7日陳寅恪在廣州因心力衰竭,伴以腸梗阻、腸麻痺,於悽風苦雨中含冤長逝。 1971年屢遭批鬥,腿已殘廢的吳宓仍繫念著陳寅恪,有“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的悲涼,他冒著巨大風險,寫信給中山大學革委會打聽陳寅恪的下落,但是信如泥牛入海,全無訊息。1978年晚景淒涼的吳宓也在陝西老家黯然辭世。)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賞析:

“五羊重見九迴腸”句中“五羊”是廣州的代名詞,民間傳說廣州府五仙觀,越秀公園西側木殼崗上建於1959年的五羊石雕是廣州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九迴腸”中“回”也寫“廻”,出自漢代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迴”,指愁腸反覆翻轉,比喻憂思鬱結難解。全句直譯為在廣州再次相見,其憂思鬱結難解。

“雖住羅浮別有鄉”句中“羅孚”指“羅孚山”,為嶺南道教名山,位於廣東博羅縣,據《雲笈七籤》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記載,羅浮山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別有鄉”歷來被宋代李石、許及之等人入詩,在此解為“別有天地”或“別有境界”比較恰當。全句直譯為自己雖然住在羅浮山,卻別有一番天地。

“留命任教加白眼”句中“留命”本意是猶延年、長命,在此為留有性命。“白眼”意思是眼珠向上翻出或向旁邊轉出眼白部分,表示看不起人或不滿意,典故出自《世說新語·簡傲》“(阮)籍能為青白眼,見凡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全句直譯為留有性命在大學教書,加上看不慣一些人的作法。或者直譯為留有性命在大學教書,加之遭到一些人的冷眼。此句隱喻作者於1958年郭沫若在《人民日報》上刊發《關於厚今薄古問題》一文,文中對陳寅恪冷嘲熱諷,學校也開始對其史學進行批判。

“著書唯剩頌紅妝”句中同“紅裝”,泛指婦女的豔麗裝束,在此隱喻作者的著作《柳如是別傳》和《論再生緣》。全句直譯為撰寫著作只剩下頌揚婦女的豔麗裝束。此句暗喻自己目前正在準備撰寫《柳如是別傳》。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鍾君點鬼行將及”句中“鍾君點鬼”出自元代賈仲明《雙調凌波仙·吊關漢卿》中“鍾君《鬼薄》集英才,聲價雲雷震九垓”,融合“鍾馗捉鬼”的傳說,其“鍾君”指鍾嗣成(元代戲劇家),引申為戲劇作品中的道教俗神鍾馗,專司打鬼驅邪。“點鬼”指鍾嗣成的戲劇《錄鬼簿》中的鬼魂,此處暗喻作者所剩的生命不多。全句直譯為鍾嗣成《錄鬼薄》中的鐘馗要捉的鬼魂將要到期了。此句暗喻自己所剩餘的生命不長了。

“湯子拋入轉更忙”句中“湯子”本意為“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一種粗麵條,在此暗指元代戲劇家湯顯祖,指《牡丹亭》開篇曲詞中的“忙處拋入閒處住”。全句直譯為湯顯祖拋入閒處,反而更加忙碌。此句暗喻作者因學校批判自己的史學而沒有上課,本來轉入閒處,但自己因撰寫《柳如是別傳》而更加忙碌。

“為口東坡還自笑”句和下一句化用宋代蘇軾《初到黃州》中“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的詩句而來。直譯為蘇軾謀生餬口到處奔忙而暗自發笑,此處以蘇東坡自比,具有自嘲的韻味。

“老來事業未荒唐”句緊接上一句的出處,全句直譯為到老了才發現這一生的事業沒有荒廢。此句與上句暗喻自己雖然沒有上課教學,但忙於準備撰寫《柳如是別傳》,自己覺得事業沒有荒廢,精神境界很充實。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全詩借用阮籍的白眼、鍾嗣成的《錄鬼薄》、湯顯祖的《牡丹亭》等記載的老典和翻新後的新典,化用蘇軾《初到黃州》中的“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詩句,表述了自己當時的生活處境,因學校在“厚今薄古”運動中批判自己的史學著作而沒有上課,物質生活轉入閒處,但自己抓緊時間撰寫《柳如是別傳》而精神生活更加忙碌,更加充實。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附詩1:陳寅恪《贈吳雨僧》之一

問疾寧辭蜀道難,相逢握手淚汍瀾。

暮年一晤非容易,應作生離死別看。

(作於1961年9月。)

(此詩平白如口語,卻又韻味無窮。前兩句說老友不辭蜀道艱難,前來看望,相逢握手,真是五味雜陳,不覺淚如雨下。後兩句說暮年相聚,實非易事,依依惜別之情,躍然紙上。特別是“應作生離死別看”一語成讖,兩人從此至死也沒有再見面,成為感觸至深的訣別詩,令人黯然傷神。)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附詩2:陳寅恪《贈吳雨僧》之二

因緣新舊意誰知,滄海栽桑事已遲。

幸有人間佳偶在,杜蘭香去未移時。

(作於1961年9月。)

(此詩作者自注最後一句為“玉溪生重過聖女祠詩原句”,第三句《寅恪先生詩存》刊作“幸有人間佳親在”,此版為唐篔錄存版修正。全詩主題為規勸吳宓到北京後,與前妻陳心一複合,祝願其破鏡重圓,晚年有個美好結局。)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附詩3:陳寅恪《贈吳雨僧》之三

圍城玉貌還家恨,桴鼓金山報國心。

孫盛陽秋存異本,遼東江左費搜尋。

(作於1961年9月。作者自注最後一句為“玉溪生重過聖女祠詩原句”。)

(此詩借夏承燾《虞美人》、孫盛《晉陽秋》、韓世忠大戰金兀朮而梁紅玉擂戰鼓等典故,述說自己撰寫《柳如是別傳》前期大量考證歷史資料的艱辛過程。)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附詩4:陳寅恪《贈吳雨僧》之四

箭弦文章那日休,蓬萊清淺水西流。

鉅公謾詡飛騰筆,不出卑田院裡遊。

(作於1961年9月。)

(此詩博引《太平御覽·魏書》、神話傳說中的蓬萊、佛寺救濟貧民的卑田院等典故,暗諷“大躍進”時期“新民歌運動”中的白話詩,以及許多知識分子在改造運動中丟棄自己的專業特長與思想主張,一味迎合政治運動的需要,同時告訴吳宓:自己不到北京中國科學院任職的初衷。)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附詩5:唐篔《辛丑秋廣州贈雨僧先生》

秋風乘興出荊門,故舊相逢嶺外村。

應感間關來一聚,莫辭濁酒勸多樽。

(作於1961年9月。)

(此詩為唐篔感謝吳宓到廣州來看望的答謝詩,全詩述說吳宓從四川到廣州的千里辛勞,將相聚的歡樂與感激融入一體,清淺的語言中流出濃濃的深情厚誼。)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附詩6:唐篔《送雨僧先生重遊北京》

北望長安本有家,雙星銀漢映秋華。

神仙眷侶須珍重,天上人間總未差。

(作於1961年9月。)

(此詩為唐篔送別吳宓的詩歌,全詩化用宋代胡世將《酹江月·秋夕興元使院作用東坡赤壁韻》和清朝吳湖帆《情久長次呂聖求韻》中的詩詞意味,簡單明瞭地規勸吳宓到北京後,珍惜以前的感情,結束銀河兩岸牛郎與織女般的分離,與前妻陳心一復婚,共度神仙眷侶般的晚年時光。)

陳寅恪詩歌鑑賞:辛丑七月雨僧自重慶來廣州

(所有照片均為網路下載)

TAG: 吳宓陳寅恪直譯1961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