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禮儀制度與文明起源

文明起源・禮儀制度與文明起源

戰國“陳胎之右戶戈”銘文銅戈

通長21、弧長9。5、內長11。2釐米。

直援,無脊,短胡,飾有四個長孔穿,欄較高,內後部略呈弧狀。在援部和胡部陰刻一直行銘文:“陳胎之右戶戈”。古代每輛戰車一般配備三人,駕駛戰車者披堅執銳為短兵器,一般配備短劍,作為近距離格殺搏鬥時的武器。車廂兩側各乘一人,皆配長兵器銅戈,便於站立於車上。雙方交戰兩車交錯時,用帶柄的長戈擊殺敵方,作為遠距離作戰格殺的武器。此件銅戈,即是陳胎這輛戰車上右側的戰士姓戶的人所配備的銅戈。

(以上圖片、文字說明來源於青州博物館網站)

《論古代禮制的產生、形成與歷史作用》

許順湛,《洛陽考古四十年》第164~172頁科學出版社1996年

本文研究的是商周以前中原地區原始禮制的產生和形成。在禮制的萌芽階段,許多方面都是以原始宗教的面貌出現的,它的基本內容是宗教性質的。早期禮制是建立在原始宗教的基礎之上的,由宗教滲透的禮制在很長的時間內起著重要的作用。

葬俗是古代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裴李崗文化的氏族已有公共墓地,頭向、隨葬品等有一定的形式。仰韶文化時公共墓地普遍出現。龍山文化的葬俗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公共墓地在其中晚期已很少見到,隨葬品已表現出較大的貧富分化。祭祀儀禮是古代禮制的核心內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奠基禮儀;對祖先的崇拜;對地母神的崇拜;對天神的崇拜與占卜。在上述祭祀活動中,巫師起著神人間的溝通作用,成為神的代言人。等級制度的出現促進了禮制的發展。中國的等級制度大體在黃帝時代已經出現,堯舜時期成熟,三代時期趨於完善。

作者在最後闡述了禮制的歷史作用。原始宗教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就是禮制的代名詞,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統一思想,規範行為,管理社會。古代政教合一,帶宗教性質的禮制對古代社會的穩定,有次序的生產、生活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商周以前的禮制應有如下幾個發展階段:朦朧階段、宗教性階段、宗教與階級性結合階段。

文明起源・禮儀制度與文明起源

《禮儀制度與文明起源》

韓玉玲、桑永夫,《夏 文化研究論集》第274~276頁中華書局 1996年

關於文明起源的標誌,大家一般都表示同意的有:城市、文字、青銅器和禮儀制度。作者認為,屬於上層建築的禮儀制度與文明起源關係密切。近年來,在相當於仰韶文化晚期的紅山文化時期,發現了一些禮儀建築,包括女神廟及其附近的大型積石冢和禮器、秦安大地灣的大型房屋建築及其出土的四足鼎等禮器、長江中下游良渚文化的大型祭壇及其精美的玉質禮器以及龍山文化時期的蛋殼陶杯和白陶等禮器。資料表明,龍山文化時期的禮儀制度已經相當完備和嚴格,可以說看到了文明時代的曙光。到了二里頭文化時期,已有了一套很完備的禮器和禮儀制度,出現了大型的宮殿(宗廟),有成套的禮器、玉器、青銅器,證明當時國家已經產生。

禮在中國奴隸社會里是一種很重要的制度,是表明人們身份本質的制度和規定。禮制和文明起源關係密切。“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與戎,不僅僅是指國家的職能,同時也是文明誕生、國家起源的關鍵所在。對於社會的每一個發展和進步及各階段的意識形態,社會總是以宗教的教條、祖先和神的意志以及法的形式在人們的意識中固定下來,成為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國的禮儀制度在仰韶文化晚期出現,在龍山文化時期得到發展,在二里頭文化時期完備。由此可知,中國文明的源頭在仰韶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時期已接近文明的門檻,二里頭文化時期已有了國家,進人了文明社會。

文明起源・禮儀制度與文明起源

文字來源《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編

TAG: 禮制文明禮儀禮器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