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正卯在魯國很有威望,孔子卻執意將其斬殺,這是為何?

少正卯在魯國很有威望,孔子卻執意將其斬殺,這是為何?

報復之心,人皆有之,名人自然也不例外,無非手段更高明,影響更大罷了。報復還不等同於報仇,報仇是你給我初一我給你十五,你對我殺父奪妻,我對你滿門剿滅。報復則往往可能是一言不對、一事不和、一次慢待等小事引起,但後果很嚴重。

少正卯在魯國很有威望,孔子卻執意將其斬殺,這是為何?

春秋時期,有一位和孔子“齊名”的人物。

論學問,他談古論今,旁徵博引。他太會說話了,不僅能言善辯,還經常爆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觀點。他“吸粉”無數,被稱為魯國的“聞人”。

他辦學的規模不亞於孔子。孔子開辦私塾,他用實力和孔子爭奪生源,甚至孔子的弟子也成為他的粉絲,以至孔門“三盈三虛”。最冷清的時候孔子只剩下顏回一個鐵粉。

論為官,他先於孔子做了魯國的大夫。後來,孔子被魯定公重用,他和孔子同朝為官。

但他的運氣實在太差了。

少正卯在魯國很有威望,孔子卻執意將其斬殺,這是為何?

孔子之前沒做過官,卻一入朝直接做了大司寇,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部長。

孔子一生以仁愛為行事準則,卻一直對他沒有好印象,更讓人驚訝的是,孔子上任才七天,就直接把他殺掉並曝屍三日。他才華橫溢,卻沒留下隻言片語。

殺他的人名垂千古,他卻一直被鎖著嘴押上被告席。

他就是少正卯。少正是官職,卯是他的名字。

少正卯在魯國很有威望,孔子卻執意將其斬殺,這是為何?

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即使少正卯的學說與孔子格格不入,也是井水不犯河水。縱使少正卯言論有些偏激,也罪不至死。於是,一些人對孔子殺少正卯的行為頗有微詞。

被別人形容“累累若喪家之狗”,孔子都欣然接受,如何容不下一個少正卯?於是,有人說孔子殺少正卯是不真實的。甚至有人認為,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少正卯這個人!

少正卯在魯國很有威望,孔子卻執意將其斬殺,這是為何?

日前讀《荀子·宥坐》,無意中接觸孔子殺少正卯一案,覺得其中確有冤情。

孔子殺少正卯是他“為魯攝相,朝七日”後的事,連他的弟子也感到很不能理解,於是孔子對他們說了一番為什麼要殺少正卯的理由。

按孔子所說,除了盜竊以外,有五種罪惡,只要犯有其中一條,就“不得免於君子之誅”。這五種罪惡:

一是腦子精明而用心險惡(“心達而險”);

二是行為邪僻而又頑固(“行闢而堅”);

三是說話虛偽卻很動聽(“言偽而辯”);

四是記述醜惡的東西而又十分廣博(“記醜而博”);

五是順從錯誤而又加以潤色(“順非而澤”)。

意思是說,少正卯心思通達而陰險,行為乖僻而固執不改,言辭虛偽而能動人心,專門記誦一些醜惡的東西而且十分博雜,順應錯誤而認為理所當然。

就憑著這五點根本擺不上臺面上的理由,孔子就下結論說:“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

少正卯在魯國很有威望,孔子卻執意將其斬殺,這是為何?

但即使這五條理由完全存在,也不足以殺少正卯。

特別是第一條理由,也是孔子認為最為重要的一條理由,什麼“心達而險”,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這個人有點居心叵測,想入非非了。這就是最大的罪狀了。用這樣的理由殺人,實在是開了莫須有的先例。後來南宋趙構、秦檜藉此理由殺掉抗金英雄岳飛,當然也就不稀奇了。

如果此事成立,後人無論怎樣愛護孔子的名聲,怎樣尊孔、敬孔、愛孔,總也還有一絲絲陰霾在內心。

因為一邊說仁義,仁者愛人,一邊就這樣草菅人命,無論怎樣都是難以自圓其說的,且難以讓人接受,只能認定孔子是一個愛好殺人,且只能以為做官就要殺人擺威風來解釋此種現象了。

少正卯在魯國很有威望,孔子卻執意將其斬殺,這是為何?

這種“君子之誅”,確乎與孔夫子的“君子之風”很不相稱。

然而,即使是君子,靈魂深處仍不免有人性之弱點,一旦與權力系數結合,就會放大突顯。人之所以不能輕信以至於迷信包括孔夫子在內的所謂“聖人”,其原因即在於此。

少正卯的的幽靈仍在遊蕩。我似乎聽到他在向人訴說,他死得很冤,其冤至今未解。

他更希望那些莫明其妙的罪名能夠永遠絕跡,使兩千餘年之後的人們不會再遭遇他曾遭遇過的那種悲劇。

TAG: 孔子少正卯殺少正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