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為什麼又叫《風月寶鑑》?

首先我們得說說“風月寶鑑”的由來。

書中第一回在介紹此書的由來時,說的是“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這個東魯孔梅溪,是何許人也?鍾長山認為,孔梅溪便是寫《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是紅樓夢的批語者之一。最重要的證據就是甲戌本第十三回的 眉批有梅溪批語一條:“不必看完,見此二句即欲墮淚。梅溪”。(鍾長山論《紅樓夢》)

民間資深紅學家吳雪松則認為,《紅樓夢》一書,原著乃明末清初文壇領袖吳梅村,20年後,在徐乾學與韓菼的組織下,由嚴繩孫主筆潤色,參與本書集體創作、批註的人物分別為:嚴繩孫筆名曹雪芹,韓菼筆名脂硯齋,秦松齡筆名畸笏叟,吳綺用號綺園,書中吳玉峰就是徐乾學,孔梅溪就是徐可先。

而在2008年傳出的《吳氏石頭記批刪本》,更是直指“風月寶鑑”是吳梅村所作,他的朋友學生以此為藍本豐富潤色批閱增刪而有了《紅樓夢》。同樣在第一回有段長長的文字,但說到下面這裡是就斷了:

“…… 開卷即雲‘風塵懷閨秀’,則知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並非怨世罵時之書矣。雖一時有涉於世態,然亦不得不敘者,但非其本旨耳,閱者切記之。”

但這部不被紅學界認可的“吳氏石頭記”,卻在這後面多出了一段驚世駭俗的文字:

……。。。。

此書本系吳氏梅村舊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風月寶鑑》,每回僅三四頁也,故事倒也完備,只是未加潤飾稍嫌枯索,吳氏臨終託諸友儲存,閒置幾十載,有先人幾番增刪皆不如意,也非一時,吾受命增刪此書莫使吳本空置,後回雖有流寇字眼,內容皆系漢唐黃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錄修之,另改名《石頭記》。

…………。。

如果這是真的,那意味著《紅樓夢》最早就叫《風月寶鑑》,東魯孔梅溪只是將其恢復到原來的書名而已。

而著名紅學家劉心武卻認為,《風月寶鑑》是曹雪芹的舊作,是他年輕時的習作,是他人生的第一部小說,小說內容比較簡短,僅限於賈瑞與風月寶鑑的故事。後來在寫《紅樓夢》的時候,捨不得丟棄這個故事,就信手將這個故事安插到王熙鳳與賈瑞的故事裡了。

劉先生的這個解讀,實在是沒有領會到“風月寶鑑”四個字隱藏的深刻寓意,而僅僅憑著那則甲戌眉批做出的想當然的臆測。(〖甲戌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鑑》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

有看官說了,這風月二字,不更加證明了《紅樓夢》是部風月小說嗎?可能是太容易被當做風月豔情讀物,所以曹雪芹後來沒用這個名字。

如果這麼想,那就是中了作者的障眼法了。在開篇甲戌本凡例中就說到,“是書題名極多,《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風月寶鑑》,是戒妄動風月之情。又曰《石頭記》,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此三名則書中曾已點睛矣。”

《風月寶鑑》,真的是戒妄動風月之情嗎?其實是作者反語也,就像凡例中提到“此書不敢幹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筆帶出”,書中又說“朝代年紀,地輿邦國”,皆“失落無考”。是真的不干涉朝廷嗎?是真的失落無考嗎?明明寫的就是明末舊事嘛。

其實凡例裡已經告訴了我們:紅樓夢、風月寶鑑、石頭記,這三個書名是“點睛神妙”。看懂了這三個書名,就看懂了整部書,就看懂了作者的“極苦心思”!

風月寶鑑,是書名,也是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 一面鏡子。不像“紅樓夢”,書裡並沒有叫‘紅樓’的樓)。

在第十三回《賈天祥正照風月鑑》,賈瑞中了鳳姐的相思局,結果患病,跛足道人送給他一面風月寶鑑,這鏡子正面是美女,背面卻是白骷髏。看背面病很快就好,看正面就沉溺其中死得快。我們不妨來回顧這一段:

賈瑞收了鏡子,想道:“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試試。”想畢,拿起“風月鑑”來,向反面一照,只見一個骷髏立在裡面,〖庚雙夾:所謂“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唬得賈瑞連忙掩了,罵:“道士混賬,如何嚇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麼。”想著,又將正面一照,只見鳳姐站在裡面招手叫他。賈瑞心中一喜,盪悠悠的覺得進了鏡子,與鳳姐雲雨一番,鳳姐仍送他出來。

紅樓夢為什麼又叫《風月寶鑑》?

再讀紅樓,最吸引我的是這條批語中的詩:

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

這些紅樓掩面人,很快就要變成青冢白骨了,可笑賈瑞還沉迷於 風月的假象而不能自拔,最後也丟了性命。

前面我們已經點明瞭“紅樓”的寓意,那 紅樓掩面人,當然是指朱明子孫,甚至可以指千千萬萬的明朝子民,他們都曾經是紅樓裡的紅顏,如今都成了青冢裡的累累白骨。

正所謂:

白骨如山忘姓氏 無非公子與紅妝。

那位篤信曹學的朋友, 曹家可有“白骨如山”乎?曹家可有“忘姓氏”乎?

接下來的筆墨更是奇峭了:

代儒夫婦哭的死去活來,大罵道士,“是何妖鏡!若不早毀此物,〖庚雙夾: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遺害於世不小。”遂命架火來燒,只聽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

……。。

賈代儒要燒鏡子,已是很奇怪了,鏡子怎麼燒?批書人的話更奇怪 —— “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這到底是鏡子還是書?說野史可毀,言下之意此書是正史,不可毀。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的是,鏡子會說話。其實這不奇怪,青埂峰下的那塊石頭不也會說話嗎?不過在通行本里,石頭化為通靈寶玉之後反而再沒說話了。令人驚奇的是,在《吳氏石頭記》裡,通靈寶玉不但會說話,而且還會趨吉避凶會自行逃走躲藏。僅就這一點來說吳本後28回,就比通行本後40回合理得多。

【注:關於鏡子不可燒之解讀,民間紅學家吳雪松都有過類似的精彩解讀,而對‘風月’的解讀,在吳本界早已不是秘密】

原來《風月寶鑑》不只是一塊鏡子,乃是一部隱寫的正史!

鑑,以史為鑑,可以知更替。寶鑑,便是寶貴的歷史借鑑。

那風月又當做何意解?

風月是指風花雪月嗎?那依然是字面上的。風月寶鑑的本意並不是要告誡後人不要沉溺女色,而是一部隱寫的歷史,是充滿白骨血淚的歷史借鑑。

那風,究竟指什麼,月,又是指什麼?

旁邊有看過某大師在百家講壇講座的看官脫口而出:月喻太子,月就是指康熙時期的廢太子胤礽!

好吧,姑且認為你說得對,那“風”指誰?

這位愣了愣: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日”是什麼,“日”是指雍正,月是指廢太子,日月雙懸照乾坤嘛。

我……我、我日勒個去!

唉,悲哀啊,遺憾啊!就是把清朝所有的文化人請出來,都沒有一個人會認為是“月喻太子”,更不會對“日月雙懸照乾坤”做出那般荒誕的解讀。

在清朝,稍讀過幾本書的,都知道:風月二字,下意識地就會想到“清風明月”。但每個人只能心照不宣,不能隨便說出來,因為有人將“清風明月”入詩,結果引來殺身之禍。

紅樓夢為什麼又叫《風月寶鑑》?

那就是著名的“清風詩”案,是明末著名文人徐乾學的兒子徐駿,寫了那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從他家裡還查出了“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等這類的反詩。徐家有當時聞名天下的藏書樓——傳是樓,由於書實在太多,朝廷要從裡面找“反動”書籍和文字實在太麻煩,所以雍正下令乾脆一把火燒了傳是樓,將徐駿斬立決,將已經死了的徐乾學平墳,差點開棺戮屍。

(吳雪村先生認為,傳是樓被雍正下令焚燬,也與私藏“紅樓夢”等反書有關。吳先生認為,徐乾學作為吳梅村的好朋友,不可能不收藏此書。並認為“題曰紅樓夢的吳玉峰”,就是徐乾學。因為徐乾學就曾號玉峰先生,家鄉是在江蘇崑山,即吳地人,所以化名吳玉峰是完全有可能的)

徐乾學的第五個兒子徐駿,並未經歷明亡亂世,那他為何有那麼濃厚的民族思想呢?要知道他家父子幾人都是在清朝廷做大官,為何端著清廷的飯碗,還要罵清廷的娘?

這種反清思想,當然更多的是來自父親徐乾學,另外他還有個很牛叉的舅爺爺——就是號召匹夫都來反清的大思想家顧炎武。徐駿是不是看過紅樓夢,領會到了“風月寶鑑”的深意,所以在寫清風詩時,將清風明月信手拈來,化入反清詩中?

我看這完全是有可能的。徐駿的詩可能就是受了《紅樓夢》裡隱喻之法的影響,只不過遠沒有達到紅樓夢那種踏雪無痕的境界,而是十分顯露,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罵清的。比如:

他曾經畫了一幅紫牡丹,在畫上題詩說:“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有一次聚會喝酒,他見杯底有明代萬曆年號,即吟道:“覆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一邊。”晚上他聽到老鼠咬衣服的聲音,又吟詩說:“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是明朝。”有一次他到京城去,動身前他寫詩說:“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如此出口成句,堪稱有觸即發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源自《百度百科》徐駿詞條)

……。

總之,不管是徐駿詩中的“風月”也好,還是紅樓夢裡的“風月”也罷,都實指清風明月無疑,也就是喻指清朝和明朝。那風月寶鑑,便是指“清興明亡的那段歷史”,這樣的歷史,野史寫得亂七八糟,正史又不記載,唯有這《風月寶鑑》記錄了,當然是“燒不得”。“燒掉”了,那就意味著這段民族血淚史就被徹底遺忘了,後人就無從借鑑了,無數漢人的血就白流了。這也是一大批文人費心費力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創作、批刪、潤色、抄錄、傳播這部曠世奇書的真正原因所在。

作者:滄海客,轉自天涯社群。

TAG: 風月寶鑑紅樓夢徐乾學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