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學世家生八男五女,其中三姐妹文采過人,小妹葉小鸞被視為黛玉原型

歷史上的雙姐妹花不少,三姐妹倒是不多。明末時期,文學家葉紹袁和沈宜修就生有三個才貌雙全的女兒,是當時吳江閨秀的優秀代表,也為女性文學帶來了高光時刻。

葉紈紈

葉紈紈是葉紹袁和沈宜修的長女。其實,這兩夫婦足足生了八男五女!並且個個都有文采,不過較出類拔萃的是其中三個姐妹。

明末文學世家生八男五女,其中三姐妹文采過人,小妹葉小鸞被視為黛玉原型

葉紈紈相貌端麗,才華早露,從小能詩能書,原是個有才華、又很無憂的閨秀女子。

在未出嫁前,她常和家中姊妹寫詩相合,也為自己屋前的梨樹留下過“窗前長鎖三春月,林下相尋一徑風;夢對池塘春草碧,香飄庭榭暮煙中”這樣的詩句,處處洋溢著無憂無慮的青春才情。

葉紈紈的不幸從嫁人開始,她17歲出嫁,但婚姻生活並不美滿。

嫁人之後,葉紈紈的公公因為調任廣東,所以舉家要前往嶺南。從未離開過孃家的葉紈紈,和家中一眾姐妹哭成一團,母親沈宜修對愛女的離開更是難捨。

路走到一半,葉紈紈的丈夫袁若思就不幹了,畢竟古時候的嶺南很不好走,袁若思乾脆就不陪父親去嶺南了,葉紈紈也只好跟著他返回了夫家。

葉紈紈的父親葉紹袁就這件事不太滿意女婿的做法,說他因為路途艱苦就拋棄了自己的父親,不願盡孝,這種舉動有些無情,而這也確實暴露出了葉紈紈的丈夫有自私冷漠之性情。

明末文學世家生八男五女,其中三姐妹文采過人,小妹葉小鸞被視為黛玉原型

從葉紈紈婚後的詩來看,她過得很不好,由於婚事是父母包辦的,遇人不淑的機率直線上升,葉紈紈和丈夫在各個方面都不是很契合,這讓她十分痛苦,但她又無法將這種苦向孃家訴說,於是只好壓在心頭。

“傷心聊泛酒,日暮更徘徊”、“病中消短夢,愁裡過浮生”、“夢覺情蹤無處問,悶在心緒最難描”……葉紈紈婚後寫的幾乎都是這樣惆悵的話語,連葉紹袁在之後都直接說:“我女自十七結漓,今二十有三歲而夭,七年之中,愁城為家。”

從葉紈紈婚後的表現來看,我覺得她很大可能是抑鬱了。除了詩極為惆悵悲怨外,她還曾有過出家的念頭,想擺脫塵世的愁苦,尋求解脫。

在壓抑的夫家生活中,她透過寫書法、誦佛經來解愁懷,這反而讓她的書法造詣更上一層,而詩詞中也流露出一份超凡脫俗的絕俗之風,如她寫“憑君莫問煙霞路,悠悠總是無心處;人世自顛狂,空驚日月忙。”

葉紈紈和家裡人的情感特別深,尤其是家裡有數個妹妹,所以她時不時就要回孃家,用親情來撫慰自己的愁緒。

明末文學世家生八男五女,其中三姐妹文采過人,小妹葉小鸞被視為黛玉原型

公元1632年十月,葉紈紈的妹妹葉小鸞出嫁在即,卻突然猝死,聽聞噩耗的葉紈紈痛哭倒地,或許在那瞬間她人生的所有哀苦都被激發了出來,她因此大病不起,在病中寫了十首哭妹詩,悽慘異常,並在當年十二月,也隨妹妹去了。

一連失去兩個女兒的葉家父母更為悲痛,父親葉紹袁說“天壤之間,如何有此慘事異事”;母親沈宜修在《哭長女昭齊》中心疼地說她“半生只與愁為伴,七載嘗從悶裡催。”

葉紈紈死後,她的丈夫竟對其身後事不聞不問,音信全無,也是,當初都能嫌路遠而拋下父親,薄情寡義也是意料之中。

葉紹袁在文中直接怒斥他的冷漠:“汝夫婦緣慳,不但生前可怨,而身後更可傷矣。自壬申臘盡,汝辭人世,越歲寒食、中元,不見汝婿來麥飯村酤一奠汝也。一期再周,不見汝婿來紙錢梵唄一薦汝也……一年如是,三年亦如是也,嗚呼哀哉!”

明末文學世家生八男五女,其中三姐妹文采過人,小妹葉小鸞被視為黛玉原型

葉小紈

葉小紈是葉家的次女,這位的成就絕對值得一說:她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女戲曲作家。

葉家人教育修養都極好,幾乎人人都有才學,葉小紈也一樣蕙質蘭心。

姐姐葉紈紈大她三歲,妹妹葉小鸞小她三歲,兩姐妹同時離開人世,葉小紈也是哭得肝腸寸斷,悲痛之餘,她揮筆創作了成名作《鴛鴦夢》雜劇,這部雜劇有著獨特的藝術成就,在戲曲史上地位也頗重。

《鴛鴦夢》裡講述了三位仙子,其實就是以葉氏三姐妹為原型的。三位仙子被貶下凡,轉生為三個書生,結拜為兄弟。後來其中一人病逝,一人聞訊悲慟而絕。這個劇情,完全就是葉紈紈和葉小鸞的現實翻版。

故事最後,三兄弟只剩一人留在人間,痛失知己後大徹大悟,遇到仙者點化,最後重歸仙界,和兩位知己重逢,也算是有個完整的結局了。

明末文學世家生八男五女,其中三姐妹文采過人,小妹葉小鸞被視為黛玉原型

裡面也有讓人感到很悲切的文字感情,如其中《水仙子》曲寫到:“我三人呵,似連枝花萼照春暉,怎知一夜西風葉盡凋……從今後悽斷《廣陵散》,難將絕調操,只索將鶴煮琴燒。”

這家人,無論是父母還是姐妹,在命運的後半段,所寫的詩詞文章都是那樣的悽楚悲愴,叫人聞之落淚。

葉小鸞

葉小鸞是三個姐妹中最小的,也是名氣最大的才女。她出生時,因為舅舅家沒有孩子,所以被過繼舅家,一直長到十歲才返回葉家。

她雖只活了17年,卻宛如天空的星子一樣,留下璀璨的光輝,讓無數人傾慕、戀戀不忘。

葉小鸞自小聰穎過人,文才極佳,舅舅說她“三四歲,口授《萬首唐人絕句》以及《花間》《草堂》諸詞,皆朗然成誦,終卷不遺一字。”

明末文學世家生八男五女,其中三姐妹文采過人,小妹葉小鸞被視為黛玉原型

葉小鸞雖然年紀小,但詩詞中天然帶著一股憂愁,形成這種詩風的原因,有因為自己的身世——過繼舅家,目睹舅父母關係不睦,又經歷了舅母的死別;

有因為看清了姐姐們無奈悲苦的婚姻生活,敏感的她過早地體察到了愛情婚姻的無奈;

有因為常年住在深閨別院,生活閉塞,宛如禁閉,就如她母親沈宜修所記載的那樣:“每日臨王子敬《洛神賦》,或懷素草書,不分寒暑,靜坐北窗下,一爐香相對終日,默默與琴書為伴。”

這是古代女子的無奈,但如此封鎖的生活,對聰慧敏感的葉小鸞來說,無疑讓她體會到了女性生活最大的無奈。因此她的詩詞中總多些憂思,多些愁情。

“一縷簫聲何處弄,隔簾微雨溼芭蕉”、“玉人斜倚寒無那,兩點春山日日愁”、“何似美人腸斷處,海棠和雨晚風前”……才十來歲的她,所作的詩詞中早已見愁。

明末文學世家生八男五女,其中三姐妹文采過人,小妹葉小鸞被視為黛玉原型

葉小鸞是真正的紅顏薄命,在成婚的前五天蘧然得病離世,給了家人們一個措手不及,也讓諸多傾慕她的人扼腕。

葉小鸞去世後,父母將她的詩詞整合《返生香》文集,共收錄了她的兩百餘首作品,在這些詩詞中,含有悲情愁緒的字眼時常出現,為世人勾勒出了一個柔弱敏感而又清麗雅緻的女子形象。

葉小鸞的這種才情、性格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被注意到和林黛玉十分相似,所以有人認為林黛玉的原型就是葉小鸞。

明末文學世家生八男五女,其中三姐妹文采過人,小妹葉小鸞被視為黛玉原型

縱觀葉家,上到父母,下到諸位子女,一個個才思不凡,然而一門子女眾多,卻也多早逝,幾個女兒和兒子都在十幾、二十幾的年歲逝去,也難怪她們在唱和中常寫愁怨之詞。

在文學史上,像葉家這樣堪稱文學世家的,尤其以女性文學有突出成就的家庭十分罕見,而一步步走向衰落、淒涼的地步,真是令人唏噓。

TAG: 葉小鸞詩詞葉紹沈宜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