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面具舞,歷史痕跡中藏匿優雅與傳奇

柬埔寨面具舞,歷史痕跡中藏匿優雅與傳奇

柬埔寨面具舞,歷史痕跡中藏匿優雅與傳奇

本文首發於《中國—東盟博覽》

“文旅版”2020年6月刊

撰文/馮慧寧

舞者頭戴面具,身穿華服,身體隨著音樂輕巧地律動著。燈光恍惚間,那肢體的一舉一動彷彿在牽扯著舊時光中浸染的文化痕跡,面具上的一筆一畫彷彿在訴說著史詩鉅製中的勇者故事。

這是來自柬埔寨的瓦斯維安德面具舞(Lkhon Khol Wat Svay Andet),2018年 11月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用盡千年時光只講述一個故事,讓那個關於神的《羅摩衍那》從古老的石雕上栩栩如生地重現世間。

柬埔寨面具舞,歷史痕跡中藏匿優雅與傳奇

柬埔寨面具舞(攝影:Choo Yut Shing/圖源:Flickr)

從吳哥古蹟中探尋面具舞痕跡

面具舞是柬埔寨的一種古典舞蹈,起源於繁榮興盛的吳哥王朝,以吳哥古蹟上關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石雕為創作原型。信奉佛教的柬埔寨古代君主,在國內到處建造了被後人稱為“高棉的微笑”的四面神像,給柬埔寨留下了濃郁獨特的佛教色彩,在這些佛教色彩中也可窺見不少來自印度宗教的文化印記。

扶南王朝是柬埔寨第一個被記載的文明,也是柬埔寨多元化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海上貿易而興盛的扶南王朝,地緣遼闊,海運路線不僅給當時的柬埔寨帶來物質資源,還加快了文化輸入的程序。自那時起,印度的宗教和文化開始以各種渠道傳入今天的柬埔寨、泰國等國家。

這樣的文化輸入浪潮在公元 802 年國勢強盛的吳哥王朝建立之後達到頂峰,吳哥王朝的文化對中南半島幾乎所有國家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並且奠定了中南半島諸國的文字基礎和宗教基礎,吳哥古蹟就是當時文化繁榮時遺留在世間的痕跡之一。

在吳哥古蹟上有著大量關於《羅摩衍那》故事的石雕、繪畫等屬於印度宗教的文化印記,這些文化印記也被柬埔寨人用瓦斯維安德面具舞在世間傳承。

柬埔寨面具舞,歷史痕跡中藏匿優雅與傳奇

羅摩和悉多被流放森林

千百年來,瓦斯維安德面具舞只講《羅摩衍那》這一個故事。《羅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著名史詩,羅摩是阿逾陀國的王子,“羅摩衍那”在梵語中的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在羅摩的故事中,羅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歡離合是故事的主線,透過詳盡的人物性格描寫和細膩的情景構建展現出了宮鬥、森林歷險、戰鬥、與神猴哈奴曼結盟等氣勢恢宏的場面。

在印度教徒的眼中,羅摩是神,《羅摩衍那》史詩是聖書。在西方學者的觀點中,《羅摩衍那》影射的是農業技術從印度北方傳向南方的過程,因為悉多的原意為壟溝,象徵著農業技術。

《羅摩衍那》到底代表著什麼?每一個看過《羅摩衍那》的故事的人都會有不一樣的解讀,瓦斯維安德面具舞就是柬埔寨人對《羅摩衍那》故事的解讀方式之一,這也代表著兩千多年以來,《羅摩衍那》對柬埔寨社會的文化影響有增無減。

柬埔寨面具舞,歷史痕跡中藏匿優雅與傳奇

柬埔寨面具舞表演(攝影:Choo Yut Shing/圖源:Flickr)

面具舞表演,杜特的視覺盛宴

瓦斯維安德面具舞從《羅摩衍那》的故事情節中凝練出國王﹑王子﹑公主﹑仙女﹑魔王和猴等角色。表演時,演員的臉上會戴上角色面具來隱藏自己的面部表情。戴面具的舞者都是男性,他們需要透過整套的肢體動作表示哭﹑笑﹑恩愛﹑叩拜﹑戰鬥﹑誘惑等人物語言。為了使人物情感、故事情節更加生動形象地用舞蹈語言表達出來,面具舞的男性演員需要經過長期的規範訓練﹐讓雙臂﹑手指動作達到柔韌綿軟、律動細膩的狀態。

面具舞細膩豐富的舞蹈動作會隨著樂曲旋律不斷變換,根據不同的背景音樂,表現出不同的舞姿。整場演出的音樂效果由坐在舞臺一側的樂手完成,他們以演奏黃銅面鑼﹑木琴和銀鈴之聲為主﹐以絃樂和五聲音階的蘆笛之聲為輔,為面具舞的演出添上清脆華麗的樂音。

坐在樂手旁邊的還有負責唱歌和誦讀的合唱團,合唱團的存在類似旁白,負責讓不能說話的面具舞表演更加飽滿。舞蹈、演奏樂隊、合唱團等元素的加入和結合使得瓦斯維安德面具舞有別於柬埔寨其他傳統的戲劇表演,成為一場獨特的視覺盛宴。

柬埔寨面具舞,歷史痕跡中藏匿優雅與傳奇

精彩絕倫的面具舞表演(攝影:Choo Yut Shing/ 圖源:Flickr)

從王家盛宴走向民間習俗

由於吳哥王朝的文化對中南半島幾乎所有國家都產生了影響,因此,在泰國也誕生了與瓦斯維安德面具舞相類似的表演——泰國孔劇,二者都是隻有一個根據《羅摩衍那》改編的故事劇本,演員們在表演時,頭戴面具,沒有臺詞,依靠舞蹈動作傳意。在2018年底,泰國的孔劇和柬埔寨的瓦斯維安德面具舞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多國文化共同交流中形成和發展的泰國孔劇和柬埔寨面具舞有著同樣的出身,都是出自於王室,是有著優雅華麗特性的王家舞蹈。在《柬埔寨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對瓦斯維安德面具舞的出處有所提及,“面具舞出自王家舞劇,柬埔寨王家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柬埔寨吳哥王朝或者更早的時期,舞者繁複而華美的服飾,莊嚴而優雅的舞姿,宛若聞名於世的吳哥窟石雕在舞臺上覆生。”

頭戴寶塔帽,身穿紗籠衣,披金掛銀是瓦斯維安德面具舞演員臺演出所著服裝的標配,一套繁複華美的瓦斯維安德面具舞服裝需要工匠用手工繡制和金銀線裝飾,因此價格十分昂貴。如此雅緻堂皇的演出服裝也唯有宮廷出品,才獨得這一份與眾不同的典雅。

柬埔寨面具舞,歷史痕跡中藏匿優雅與傳奇

柬埔寨面具舞莊嚴且優雅(攝影:Choo Yut Shing/ 圖源:Flickr)

記載了吳哥王朝繁盛典雅的吳哥古蹟已在千年風雲變幻中興衰迭起,但那講述著《羅摩衍那》故事的瓦斯維安德面具舞卻一直在柬埔寨人的文化生活中流傳,不知不覺中,已從王室盛宴走向民間民俗,由典雅高貴的王室舞劇變成了喜聞樂見的柬埔寨藝術驕傲,再生輝煌。

文化總是在時間、空間中,因為人類的相遇而傳播、發展,柬埔寨面具舞在千年時光中,無聲卻有力地劃出了一道東南亞文化交織的軌跡。

圖文來源於《中國—東盟博覽》“文旅版”

2020年6月刊雜誌

排版:覃 蕾

審定:唐 燕

柬埔寨面具舞,歷史痕跡中藏匿優雅與傳奇

TAG: 面具柬埔寨羅摩衍那維安德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