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資料的巨型“垃圾場”,催生3000億美金“雲回收”大生意

如果你問現在網上最火的詞是什麼,那我毫無疑問的告訴你是垃圾分類。一句“今天你是什麼垃圾?”迅速刷屏網路,也讓垃圾分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有一種新型的垃圾——“雲垃圾”,可能大家還比較陌生。

其實“雲垃圾”也是近幾年剛剛出現的名詞,是指提供雲計算服務的資料中心由於裝置升級而淘汰的各種老舊IT基礎設施。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處於一個數據爆發的時代,全球對於資料儲存和雲端計算的需求不斷增長,大型資料中心的數量也隨之激增。

來自花旗集團的研究表明,

自2015年以來,雲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預計今明兩年資料中心相關裝置的市場額度,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6%。

海量資料的巨型“垃圾場”,催生3000億美金“雲回收”大生意

然而,這些資料中心既是海量資料集中處理的場所,又是一個巨型的垃圾場。

為什麼這麼說呢?

企業網一篇報道就列過這樣一組資料,一箇中型資料中心一般擁有3000個左右的機架,一個機架可以放置10臺伺服器。

這樣一箇中型資料中心可以擺放30000臺左右的裝置,建築面積可達2000平米,這些裝置執行壽命一般五年。

現在資料中心技術發展速度很快,很多裝置不到五年就早早被淘汰掉了,淘汰下來的裝置成了廢棄物,變成了電子垃圾。

根據聯合國大學國際電信聯盟和國際固體廢物協會的報告,在 2016 年,全球電子垃圾產生量約為 4470 萬噸,相當於每名居民 6。1 公斤。

報告預計 2021 年,電子垃圾總量將增長至 5220 萬噸,年增長率為 3% - 4%。

4470 萬噸電子垃圾的重量,幾乎相當於 4500 座埃菲爾鐵塔。

報告還提到,“雲計算可以實現所有服務從同一個裝置訪問,也就是說雲化可以減少一部分裝置。但更多的雲計算也意味著更多的資料中心和更多的電子垃圾。”

海量資料的巨型“垃圾場”,催生3000億美金“雲回收”大生意

3000億美元的新市場——雲回收

可能這一類垃圾普通家庭不會產生,離人們的生活也很遠,但是可不要小瞧了這部分垃圾。

資料中心裝置包含處理器和風扇等部件,這些部件可以被剝離出來在市場上重新銷售。除此以外,裝置還有鋁、銅和鋼鐵等金屬。

美國專家認為,像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如今越來越依賴消費而非出口實現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金屬就顯得更有價值。

由此,全球價值 3000 億美元的廢舊金屬市場的目光開始從報廢汽車和影印機轉向這個新領域:

雲回收

海量資料的巨型“垃圾場”,催生3000億美金“雲回收”大生意

資料中心機房

但是回收這種垃圾並非易事,由於涉及許多存有使用者個人資料的硬碟,處理不當極有可能造成資料洩露!

許多巨頭科技公司正為此犯愁,甚至還催生了專門回收這種“雲垃圾”的第三方公司。西姆斯金屬管理公司(Sims Metal Management Ltd。,以下簡稱“Sims”)和國際電子回收公司(Electronic Recyclers International Inc。,以下簡稱“ERI”)盯上了“雲回收”這門大生意。

海量資料的巨型“垃圾場”,催生3000億美金“雲回收”大生意

Sims工廠裡,工人正在檢查電子裝置。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海量資料的巨型“垃圾場”,催生3000億美金“雲回收”大生意

每天,ERI的霍麗斯頓工廠都要粉碎約33噸陰極射線管電視機、6噸平板電視、7噸電腦,圖片來源:造就

本著對敏感資料安全性的擔憂,亞馬遜、微軟和谷歌這些科技公司巨頭都對廢棄裝置的處理都持謹慎態度。

谷歌將其資料中心比作一座座充斥著伺服器、驅動器、路由器和其他元件的“小城市”,谷歌迫切希望能儘快回收和轉售一些零部件,以免將其送進垃圾場,但可能被公眾認為這會洩露使用者資料,谷歌和亞馬遜都拒絕對更新基礎設施的計劃發表評論。

微軟也對雲基礎設施元件的回收、翻新和轉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試圖使得整個過程更具可持續性、更安全。

如果企業決定採用物理銷燬磁碟,那麼SSD硬碟的銷燬則會造成更多麻煩。

雖然像Microsoft Azure和谷歌雲這樣的超大規模雲計算供應商使用碎紙機處理驅動器(谷歌使用機器人自動化銷燬),但這在傳統的企業資料中心中很少見,費用也相當昂貴。

海量資料的巨型“垃圾場”,催生3000億美金“雲回收”大生意

機器人在Google資料中心銷燬硬碟,谷歌資料中心副總裁卡瓦在Google Cloud Next 2018的演示中展示,圖片來源:谷歌

而且這麼做還需要進行全程的審計跟蹤,也就是說需要拍攝每個驅動器的序列號以及粉碎過程。

另外,有一些擔心安全性的企業試圖使用具有強磁性的消磁器來擦除資料,而並不是物理損壞硬碟驅動器,但當今的硬碟外殼將會阻擋磁性,SSD硬碟的資料並不會受到消磁器的影響。

雲資料“垃圾分類”的煩惱

今天,我們在生產生活中會產生大量垃圾,所以需要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同樣,對於當前產生出的大量資料而言,也會面臨和垃圾分類相似的問題。

ERI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主席 John Shegerian 認為電子垃圾數量會上升。在位於印第安納州和馬薩諸塞州的ERI回收中心,現在仍是工人在進行分類工作,John 希望能將其智慧化,目前正在尋求合作伙伴。

出於對敏感資料安全的考慮,提供雲服務的公司顯得尤為謹慎。他們有時候並不清楚哪些部件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涉及到資料安全問題不可以再利用。比起回收部件,雲公司為資料安全花費了更高的費用。

海量資料的巨型“垃圾場”,催生3000億美金“雲回收”大生意

在如此海量的資料面前,如何找到真正有價值的資料其實並不簡單,這就需要對資料進行分類處理,通常我們會將結構化資料與非結構化資料進行區分,這就好比垃圾中的乾溼分類,但這種比較簡單的分類方式已經不能更好滿足我們對資料的有效利用和對業務的支撐。

鑑於安全資料規模的增長,知道資料的型別、位置、含義,清楚怎樣整合資料的人的數量,就顯得非常的小,且還在持續縮小中。

幾乎可以斷定,我們實際上已經跨越了人類可以有效處理這些資料的那條線。是時候讓機器來做那繁重的多層資料分析工作,為人類總結歸納資料,只把困難的決策工作留給人類就好。

隨著國內國際科技巨頭的資料中心更新換代的日益頻繁,在隨之產生的“雲垃圾”被回收的同時,如何確保資料受到完整保護,仍需要企業和政府慎重考慮。

部分資料參考:數字化轉型方略、大資料文摘、DeepTech深科技,圖片來源網路

TAG: 垃圾資料中心資料回收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