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制香技藝:氤氳一縷暖入心

一縷溫煙,嫋嫋升起,聞之清潤甘香、溫舒綿長。雖輕煙如紗,無意打擾,卻“叩”人心扉,久久縈繞……

走進位於運河區悅民家園的傳統手工制香技藝非遺工坊,一襲中式棉麻服裝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制香技藝傳承人董連福,正在嫋嫋輕煙中,忙著用沉香泥料壓制線香。

對於痴迷香道文化、又有著祖傳手藝的董連福來說,這就是他的正常工作和日常所愛。十多年來,他與香為伴,沉浸其中,也樂在其中。

傳統手工制香技藝:氤氳一縷暖入心

董連福正在晾香

“香”脈延綿兩千年

非遺工坊內佈置的古色古香,展架上擺放著各類香條、香粉、倒流香及香文創品,落地窗處擺滿了裝著剛捏好的倒流香晾香盤。

整個工作室乾淨整潔、井井有條。看得出這些都是董連福的“寶貝”。董連福說:“每一支香都是自己親手做出來的,特別有感情。”

說話的間隙,董連福在造型如山石的崖柏上,點燃了一枚倒流香。縷縷煙霧沿著紋路飄落,形成瀑布般上清下明的美妙景緻。一股淡淡的自然香韻飄散開來,直達人的肺腑。溫文爾雅的董連福談起制香的歷史。

傳統制香技藝專案傳承歷史悠久,早在西漢初期,漢武帝之前,薰香文化就已流行起來,張騫出使西域,使橫跨亞洲腹地的“陸上絲綢之路”得以開啟,東南亞、南亞及歐洲的許多香料也傳入了中國。香學文化起於先秦,興於兩漢,盛於唐宋,爐中香火綿延至今。

“中國人很早就把博大精深的香文化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一炷香、兩盞茶,朋友聚會時聞香、品茗、彈琴、作畫,案前要焚香助興,衣服、被褥要薰香,甚至連洗澡時也有沐香的習俗。”董連福說,“到了唐代,香道已經很盛行。宋代之後,不僅佛家、道家、儒家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到明朝時,線香已有廣泛使用,並且形成了成熟的製作技術。各類典籍都有很多關於香的記載,周嘉胄所撰《香乘》尤為豐富。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很多關於薰香與香料的內容,例如:“香附子,煎湯浴風疹,可治風寒風溼”“乳香、安息香、樟木並燒煙燻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蘇合香、安息香、樟腦、皂莢等並燒之可闢瘟疫”。

傳統手工制香技藝:氤氳一縷暖入心

董連福正在壓香

傳統手工制香技藝:氤氳一縷暖入心

竹籤香

“香”當講究選好材

董連福所制的香,原料都是純天然的。除了常用的沉香粉、檀香粉和柏木粉外,他也會用到藿香、陳皮、川芎、當歸、甘草等中草藥材,以及各種花和水果。這些原料大多有安神、養生、祛病等功效。

“春天的鳳梨、夏天的花、秋天的鴨梨,都是制香的原料。一縷龍涎香,清靈幽深;二蘇舊局,香氣清明;沉檀凝香,溫馨滿室;鵝梨帳中香,沁心入腦……”董連福說,“愛香人士對香的使用十分講究。”

“選料、清洗、炮製、研磨、配伍、調製、壓香、理香、陰乾……一套古法制香工序下來,少說也要45天。”董連福說,“這還不算完,製成的香還得存放一年以上,只有香味穩定了才算合格。”

在一張老木桌前,董連福取出一塊和好的沉香泥料,熟練地壓制起線香來。

他說:“傳統制香技藝的產品有香丸、香餅、香膏、香珠、線香、盤香、末香等。製作技藝最關鍵的就是調香和制香兩個部分,有著一套嚴謹完整的體系。無論是香料的認識、香材屬性的瞭解、香方的確認、香料的配伍及炮製方法,其過程極為繁複且慎重仔細,必須查閱大量古籍、反覆試驗、不斷調整配方。”

其實,制香人復原古香和研製新香的過程都不算短。有一次,為了研製一款香,董連福用了3年多時間。

“小時候,經常看奶奶在家做香,就特別感興趣。”董連福說,“真正學這門手藝,是16年前從岳父郭滄生那,系統掌握了制香技藝。”

據瞭解,南皮郭家自清中期以來,一直以製做祭祀用的草香為生。這種香味道嗆、煙霧大,但優點是成本低、受眾廣、容易售賣。也正因如此,這門手藝在家族中從清朝中期一直傳承至今。

這項技藝傳到董連福,已經是第四代了。

傳統手工制香技藝:氤氳一縷暖入心

搓制倒流香

“香”法傳承有魅力

在董連福的制香非遺工坊內,幾名女工正在手工搓制著狀如小窩頭的倒流香。受機器大批次生產的影響,如今傳承手工制香的人越來越少,製作的技藝也瀕臨失傳,很多制香工具已經看不到。但是真正懂香之人,還是會四處尋找手工香。

“一款香從製作到陳放,都是快不來的。一步步的老法制香,香料的炮製、儲存,從味道到展示香文化的歷程,都是機器所代替不了的。”董連福邊操作邊介紹著。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香的需求量增大,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化學合成的香,特別是沉香、檀香等較容易被仿製的味道,已經讓許多香客望而卻步。這樣的香不僅不能起到舒緩心情,調理身體的作用,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香的製作,也從側面反映出制香人的性情和品行。董連福平和地說:“製作純手工香的人,心裡是有一杆秤的。這杆稱既稱重香料的配料配伍,也用來稱自己的良心。好的香料是有益人們身體健康的關鍵。”

十餘年來,董連福沉浸在香山雲海中不能自拔。他精心研究各種原材料,製出的香也從過去單一的草香,發展到現在數十個香種和品類。此外,他還利用天然制香原材料,研製了多款香氣醇正、氣息淳厚的香水、香膏和香文創品。

近年來,為了助力周邊婦女就業,董連福陸續開展了多期香文化和技能培訓,給一些不能離家工作的婦女,發放香泥半成品,讓她們回去捏製倒流香等適宜家庭操作的香品。

文化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品香論道不能脫離香文化。董連福認為,香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中最精彩的一個篇章,因此無論是品香還是藏香,都必須與文化結合起來,才能讓更多的人瞭解香,推動香文化的發展。

為此,董連福多年來積極向外人展示制香流程,讓人們來體驗,並在線上推廣手工制香。“傳承製香技藝,是向普通人推廣香文化的養生之道、怡情之法。作為新時代的手工藝人,我堅守做好每一根香,並賦予每根香醇正的氣味。現在,我加大了線上推廣力度,希望自己成為香文化傳播者,堅守和傳承香文化的魅力。”環視著滿屋親手製的香,董連福無限深情地說。

TAG: 董連福制香文化技藝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