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德國最大的兩份報紙之一的《南德意志報》昨天也報道了這件離奇的“24億作品失蹤案”。報道里提到,馬躍稱他是在2016年12月獲得鄭塗的授權出售作品。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美是共識,美是見識

薦見第

115

關於美的故事

作者 | 小薦

資料尋找 | 薦友@Mascha / 亞博

這兩天,你們肯定看過一條新聞,很驚悚,就是:基弗、呂佩爾茨等藝術家的352件作品在中國失蹤了,總估價24個億。

這批藝術家的確是當代藝術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德國國寶級藝術家。所以有個公號不吝詞藻地驚呼:這意味著德國藝術慘遭危機和重創。而事發地竟然在中國!

看到這裡,是個人都會好奇“這樁慘案”的來龍去脈。但你要是看了那些公號的內容,你會越看越糊塗。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不用說,上面這幾位表情很凝重的,就是受害方了。事情也緣起於這家名為MAP收藏的受害人的主動披露。他們前天專門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告訴大家:“我們被坑了24億”。

坐在兩位女性中間的,就是大藝術家呂佩爾茨。在這起“慘劇”中,他是最直接、也最大的受害者:失蹤的作品裡他的作品最多,一共有152件。作為最大的“苦主”,老人家親自來中國討債了。

據說,“坑”他們的人叫馬躍,身份是一家名為“貝爾藝術有限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就是下面這位: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事情的發生相當離奇古怪。也許在24億面前,邏輯這東西就會全盤失效了。

據這家MAP收藏的所有人鄭塗女士說,三年前,為了增進中德之間的文化交流,MAP呢,就把價值24億的352件作品,免費無償借給這位馬主席做展覽。

而馬主席呢,不負重望,在中國辦了許多場轟轟烈烈的展覽,轟轟烈烈到什麼程度呢?到了毫不知情就被展覽的“參展藝術家”基弗老人家憤怒地在德國發了封公開信,說自己竟然在中國會被當作已逝藝術家對待,這感覺就好像是被強姦。“我在中國死了,中國是一個不尊敬藝術的地方!”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當然基弗老人家的憤怒,一點不影響,馬主席繼續把“基弗在中國”巡展,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開進了南京百家湖美術館、山東美術館和長沙李自健美術館。

同一時間,呂佩爾茨老人家的展,也在中國的上海、北京、武漢、山東齊頭並進著。

轟轟烈烈的展覽結束了。馬主席的展覽門票也賺夠了。這個時候,MAP說,馬總,我們約定的展約到期啦,價值24億的作品你得運回德國來還給我們啦。結果這喊話一喊一年,作品歸還卻還遙遙無期。

這位馬躍主席不僅不還畫,居然還給MAP的鄭塗發了封威脅信,稱鄭塗要給他1000萬歐元的“損失費”,才會歸還作品。

百般無奈的鄭塗和MAP收藏就只有報警和召開新聞釋出會求諸輿論了,於是有了開頭那一幕。

好了,故事到這裡,你聽明白了嗎?小薦我是沒有。不僅沒有,我的智商猶被嘲弄一般的,問題滾滾而來:首先最看不明白的就是,整個事情中,這個MAP收藏究竟圖個啥?就是為了中德友誼悠遠流長?其次,24億的大專案,協議都沒有,這麼多作品,又是怎麼透過層層手續,來到中國的?再次,馬主席是什麼來頭?是怎麼搞定這麼多美術館?又能這麼輕巧地金蟬脫殼,並反訴借主的?這1000萬歐元損失是什麼損失?

靠其它公號永遠解答不了你們的這些疑惑。小薦來幫你把這離奇的事兒從頭捋一捋。

1

故事要從2012年講起。這年的5月份,一個叫馬躍的中國人在德國註冊成立了一家叫貝爾藝術的畫廊。

註冊資金25000歐元。這是德國註冊責任有限公司的最低門檻。你只用向像銀行繳納12500歐元在公司新賬戶裡,就可以得到德國的公司註冊登記號了。但這不影響馬躍想做很大的事。

馬躍是個集低調和高調於一身的神秘人物。小薦查了境內外所有能找到的網頁,幾乎找沒有和24億生意相匹配的重量級資訊。但這些年的國內網頁上,大大小小的展覽活動,又都能看到馬躍和各種藝術圈大人物們的合影。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他這些年的戶口註冊地都是在德國漢堡。所以小薦推測他可能是出生於德國的華人移民二代。

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用12500歐元創辦“貝爾藝術”畫廊前,馬躍遇到一個舉足輕重的德國貴族家族。這次遇見足以改變一個移二代的人生命運。

這位德國伯爵名叫維裡德里希·馮·莎爾。去年剛剛在他的古堡過完75歲生日的家族大慶。伯爵和他的家人多年來管理著威斯特伐利亞低地Vorhelm家族的森林和莊園。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伯爵在地方的影響力應當真實可信。他75歲的莊園生日派對隆重地登上了一份名叫Westf liche的地方報紙。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他擁有顯赫的騎士家族徽章。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當然更有價值的是維裡德里希·馮·莎爾伯爵的一位著名祖先的名字:曾於1622年至1666年在北京居住的天主教耶穌會修士、數學家和天文學家,著名傳教士湯若望。正是湯若望,為這個家族開啟了顯赫的歷史和沙爾。馮。貝爾(Schall von Bell)這個德語姓氏的顯赫歷史。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顯然,所有這一切,都被馬躍看中了。和這樣顯赫家族比起來,他這個“移二代”在德國的根基簡直膚淺得可以忽略不計。“顯赫”就是一根翻身改命的救命稻草。不僅是在德國有了強大的朋友,這個“顯赫”,還將是馬躍重回中國的通行證。

在開畫廊之前,馬躍從事是大宗商品的跨境貿易。在德國的薦友幫助下,小薦從德國媒體上找到了關於二人相識的蛛絲馬跡。正是在一次貿易合作中,維裡德里希·馮·莎爾伯爵認識了馬躍。

馬躍一定是個極善言辭,同時抓住機會就不撒手的人。70多歲的維裡德里希·馮·莎爾竟然在生意的往來裡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他在採訪中也承認和馬躍成了朋友。

而小薦猜想,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層原因。很有可能,湯若望的榮光依然在感召著晚年的維裡德里希·馮·莎爾,而伯爵在馬躍的身上,看到了重繼家族的中德橋樑的可能性。

而馬躍的訴求則無比簡單明確:把75歲的伯爵從生意物件變成自己的合夥人——那麼伯爵家族的一切符號,連同歷史的榮耀也就成了自己的。這是400年時間的加持!

馬躍向伯爵展示了他令人眼花繚亂的生意技能。小薦在一篇德國媒體報道里看到:馬躍曾經試圖代表中國政府出售一百萬噸穀物,然後又把目標對準了印尼的一個煤礦。“他能把任何事情迅速變成生意。”

為了拉維裡德里希。馮。莎爾入夥,馬躍提出的最富想象力的一個生意是,要把中國的足底按摩產業帶到德國,讓拉維裡德里希·馮·莎爾作為合夥人。被伯爵老先生斷然拒絕了。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終於,有個特殊的“生意”打動了伯爵。有一天,馬躍對伯爵說,我們可以做中歐間的藝術品展覽。這是個文化交流的好專案,也是個好生意。

馬躍說,也不要你的任何現金投入。

“中歐文化交流”這幾個字點燃了70多歲的伯爵。他同意加盟了。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公司名從一開始就叫“貝爾藝術”。最初只是以畫廊註冊的,三年後,修改公司章程,將公司目的調整為“藝術品展覽、藝術品和手工藝的買賣和促進中歐文化交流。”

馬主席的確也沒有要伯爵一分錢的投資。他只用12500歐元就啟動了這件“偉大壯闊”的事業。

來自湯若望的榮光照耀著他和貝爾公司。

2

很快,馬躍就在“中歐文化交流”上表現出了強大的執行力。他在國際貿易上的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地施展。

來自古老的德國“貝爾”姓氏的庇護,更讓他在中國一往無前。

而更重要的是,馬躍抓住了一個“藝術需求”的風口。2008年當代藝術的泡沫破碎,並緩慢回暖的這段時間中,當人們發現,真正的藝術消費遲遲不能到來的時候,所謂的“藝術產業”就轉頭去專注服務於這個行業裡的“有錢人”了。

那麼,這個行業的“有錢人”都是誰呢?

除了大藏家,就是已經功成名就的大藝術家們。而對於後者來說,國內那些層出不窮的展覽,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他們了。到世界上去亮相,就成了有錢的藝術家們的“剛需”。

這個時候,“貝爾藝術”的馬躍來了。他所到之處,人們也都知道,他身後有一個持續數代的悠久的德國貴族家族。

馬躍有種能力,就是很準確切中關鍵物件。就像他拼死也要拿下伯爵一樣,2013年,他回到中國的第一站就是搞定了中國藝術研究中國油畫院。貝爾藝術和中國油畫院籤屬了戰略合作關係。

這樣一來,馬躍就一舉拿下了中國最優秀的油畫家資源。很快,貝爾藝術就聯合一家國內做藝術旅遊的公司,組織了35位國內一線畫家到德國杜塞爾多夫附近的一座古堡迪克宮寫生創作。

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楊飛雲、朝戈、謝東明、焦小健等。馬躍還邀請和協助朝戈、謝東明在德國貝爾藝術中心開設他們的個人工作室。

由畫商出錢,藝術家寫生,留置作品,作品換錢……這是藝術行業經久不衰的玩法,被馬躍拿來用“跨境貿易”式的方法新瓶裝老酒又玩了一遍。依舊有效。

更重要的是,這次看起來份量十足的群展,幫馬躍和他的“貝爾藝術”完成了在德國和在中國兩頭的亮相。他向兩邊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2013年之後,拉維裡德里希·馮·莎爾伯爵顯然在馬躍身上也加註了。他讓家族的湯若望科學與藝術基金會也加入了貝爾藝術。

原本只是個“畫廊”的貝爾藝術公司,開始更像一個企業了。它下面設立了藝術學院、展示中心、藝術村聯盟、傳媒中心和落地北京的莎馮孛爾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一共五個分支機構。

馬躍正式成為董事會主席。他要大幹一番。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貝爾藝術”在中國的推進速度相當驚人。在和中國油畫院一起發起了“貝爾藝術獎學金”後,馬躍又拿下了一個關鍵物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他和這家知名美院也簽了戰略合作,並聯合創辦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德國貝爾藝術交流中心”。他因此結識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也結識文聯副主席、清華美院名譽院長馮遠。

2014這一年幾乎就是是貝爾藝術的“清華美院年”。先是由魯曉波策展的“理解·交給欣賞者”中國油畫家作品德國展在漢堡舉辦,並被德國政府列入2014年漢堡“中國時代”文化周的活動之一。

然後是這一年底,以德國湯若望科學與藝術促進會的名義,由貝爾藝術,清華美院聯合承辦,替馮遠主席在維也納茉雅博物館辦了一場名為“筆墨塵緣──馮遠繪畫作品展”的個人大展。

馮遠很高興。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這場個人大展據說雲集了奧地利名流和主流媒體150多位嘉賓。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作為清華美院院長的魯曉波,都不遠萬里,前去捧了場。大家都很高興。

2014年,馬躍這些眼花撩亂的動作,向扔去藝術圈這個小池塘的一塊大石頭,是激起了相當不小的漣漪。但繁華散去,馬躍可能並沒有從中賺到什麼錢。

後來馬躍會想明白一個道理,從大藝術家身上掙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不過,花在他們身上的錢一定不會白花。

兩年後被口誅筆伐、全民聲討的“基弗在中國”展覽,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就作為展覽的中方主辦機構之一,而馮遠就擔任了展覽學術委員會主席,魯曉波則是基弗巡展的聯合策展人。

他們都被派上用場了。當然他們也有收穫。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2016年為基弗展站臺的清華美院名譽院長馮遠和清華美院院長魯曉波

面對如此大量的展覽專案,馬躍還需要找到一個有說服力的策展人專職為他服務。在2014年的這些展覽中,他物色到了一位理想的合作物件。

她的名字叫做貝婭特·海芬夏特。就是這一位: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後來貝婭特幾乎成了馬躍所有展覽的御用策展人。在貝爾藝術的官方介紹上,她的身份是“貝爾藝術中心外聘策展人”。在後來“基弗展”面對德國和中國的雙向質問時,馬躍從來沒有露面,她替馬躍擋了子彈。

當時德國《西南通訊》的記者反覆問貝婭特:作為主辦方委託的總策展人,你到底聯絡了基弗沒有?貝婭特咬死一個答案:有,而且不止一次。但基弗和基弗的代理畫廊通通說根本沒有。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正在創作中的Anselm Kiefer基弗

在這場2016年全球藝術界最著名的羅生門裡面,貝婭特成功地扮演了馬躍的新聞發言人角色。這讓馬躍非常信任她。

但馬躍看中貝婭特並選她來作御用策展人可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貝婭特此前一直在科布倫茨的德意志騎士之家的路德維希博物館擔任館長。而人們常常把那個著名的路德維希博物館和這個路德維希-科布倫茨博物館弄混。

馬躍似乎不太拒絕這種混淆。展覽辦多了,他深知,一個專業的有故事的策展人有多麼重要。

但最最重要的事情還沒有解決:怎麼賺錢?經過2013年到2015年在中國展覽市場的洗禮,馬躍可能發現,藝術看著熱鬧,比起傳統貿易來說,簡直就是塊貧瘠的沙漠。這些年錢倒是花出去了不少,但掙到的錢只有馬躍自己心裡知道。

於是2014年開始,圍繞“貝爾藝術”的糾紛開始出現了。

也就是在“貝爾藝術”組織的由楊飛雲、朝戈、謝東明、焦小健、段正渠、白蒂、張西7位油畫家參加的第六屆中歐論壇漢堡峰會的文化交流專案中,藝術家們以“中國與歐洲相遇”為背景,畫下他們各自眼中的漢堡。

7位畫家裡知名度相對較低些的年輕女畫家張西在漢堡留給“貝爾藝術”18幅作品和回國後寄給貝爾的9幅作品,不僅後來沒有收到貝爾的錢,也再也沒有見過這27幅畫。

同時,貝爾公司給張西發了律師函,要求賠償153812。5歐元,並否認收到她的作品。

這樁“無頭案”又是各執一辭,至今也沒有結論。張西不是唯一的一位。據小薦看到的一份德國媒體報道稱,一位德國藝術家Uwe Esser將其四幅作品移交給了“貝爾藝術”2015年在南京舉辦的展覽。而他再也沒有看過照片,貝爾也從未付款。

2104年、2015年“貝爾藝術”發生的這些糾紛和混亂,拉維裡德里希·馮·莎爾伯爵也都注意到了。他就在2015年退出了公司管理層,但保留了顧問頭銜。後來的“基弗展”,伯爵還是義不容辭來到北京替貝爾站臺。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貝爾藝術”發生的這些混亂,有人看到了,有人沒看見,也有人看見了裝作沒看見。

“貝爾”還是一塊被湯若望靈魂附體的金字招牌,散發著誠信和實力的光芒。

長袖善舞的馬躍短短几年在中國的江湖上所積攢起來的人脈和“貝爾”的光芒相互輝映,同樣極具說服力。

一個新的重要的合作伙伴即將登場。

3

文章開頭的“受害人”MAP收藏,這個時候出現了。

MAP收藏在國內媒體上的首次亮相也是在“基弗展”上。當年,策展人貝婭特·萊芬莎特說:此次大部分參展作品的提供方德國 MAP 收藏是一位私人藏家,也是基弗作品目前最大的藏家之一。因為他(她)不願意公開自己的身份,所以MAP 只是這位藏家的一個代號。

和馬躍一樣,神秘又低調。某種程度上,如果不是這次被動出面,召開新聞釋出會,她比馬躍更加低調。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釋出會上的露面才真正揭開所謂代號“MAP”的藏家的真容:鄭塗。

還在薦友的幫助下,小薦在德國媒體上才看到了關於她的更多資訊:現年63歲的瑪麗亞·鄭塗(Maria Chen-Tu)是臺灣出生的藏有德國護照的收藏家。

據這家德國媒體報道:出生在臺灣的鄭塗從十歲起就一直住在德國不萊梅。

一個有錢的女人積累了當代德國藝術的最大收藏之一,卻幾乎沒有人知道她的存在。

在網際網路上,她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在鄭塗的Facebook主頁上,她主要是釋出一些保護流浪狗的愛心影片。

這家媒體採訪了一個認識鄭塗20年的策展人Wenzel Jacob,這位策展人說,“雖然認識了20年,說實話,我對她一無所知。”她說,除塗曾經和她的臺灣商人父親來到德國,似乎開始做的是食品貿易的生意,在中國發展有機蔬菜,加工冷凍食品。

鄭塗在這次新聞釋出會前夕的一次會議上說:“我從九十年代開始收藏。” “我是呂佩爾茨的朋友。在這件醜陋的事情上,我與基弗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但基弗2016年明確否認和”基弗展“的主辦方有過任何聯絡。

馬躍和鄭塗的相遇應當是愉快而充滿希望的。

前者有資源有市場有執行力,後者手裡有大把的收藏。怎麼看這都是天作之合。

德國最大的兩份報紙之一的《南德意志報》昨天也報道了這件離奇的“24億作品失蹤案”。報道里提到,馬躍稱他是在2016年12月獲得鄭塗的授權出售作品。但他依然不能出示合同。

針對這點,鄭塗也對《南德意志報》迴應說:在2016年與基弗發生糾紛後,她實際上的確允許馬躍出售基弗的作品,但前提是必須要、且僅限於整體出售。“永遠不要單獨創作作品!”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似乎就大概能明白馬躍和MAP收藏之間的合作了。顯然不僅僅是無償免費的展覽交流,而是一次展覽的代售合作。如果鄭塗所說屬實,那麼代售的條件就是“整體出售”。

這麼大體量的收藏誰能一口吃下呢?很顯然,鄭塗對馬躍的能力和實力嚴重高估了。

當期待和所得發生巨大落差的時候,衝突就被引爆。

引爆點是基弗巡展的長沙站。

據說,從北京開始的“基弗展”雖然在一片罵聲中推進,但前三站,“貝爾藝術”和MAP收藏之間的合作一切正常,程式也很嚴謹:每個作品的包裝箱都是在監督下被開啟包裝,展覽結束後,又被整齊地包裝並由目擊者密封。但到長沙站時,馬躍表現得非常不配合,告訴MAP方面,因為負責人不在那兒,所以他無法記錄所有作品都被包裝妥當。

問題由此而來。

鄭塗懷疑作品就是在那個時候被狸貓換太子了。

《南德意志報》採訪鄭塗時,她說,“早在12月中旬,馬躍就將大部分作品運到了香港。從香港再次進口到中國時,馬躍的公司向海關報告了基弗作品的總價值為60,000歐元。馬躍說他不是海關專家,他公司的其他人做到了。”

這裡大家注意到,67件基弗作品的報關價值是6萬歐元。小薦不評論,你們感受一吧。

但MAP並沒有從中獲得任何好處,相反,鄭塗了解到,馬躍已經與與深圳一傢俬人博物館簽訂了銷售合同,單件銷售作品了。這不僅違背了整體銷售的條件,也沒有和鄭塗有任何溝通。這徹底激怒了這位神秘女富豪,並讓她感到一絲寒意了。

她還又從另外的渠道瞭解到,馬躍在向臺灣一位藏家提供了87件基弗作品裡“歐洲”系列中的一件。

鄭塗在北京報了案。她說:“在德國,檢察官將立即沒收並檢查所有箱子。” “可能是用石頭代替了包裝的東西,在中國什麼也沒發生。” 相反,官員們皺了皺眉:只要他們不能證明馬躍賣掉了藏品中的作品,那便是一個民法問題。

不光“24億”作品全部失蹤了,馬躍也失聯了。

鄭塗說,在上週她意外收到了一條來自馬躍的資訊。但是一條恐嚇信。

在這封簡訊裡,馬躍稱呼鄭塗為軍火商,並稱他掌握內情,鄭的名字和臺灣歷史上最大的武器採購和腐敗醜聞之一有關:海軍採購處處長尹慶峰上尉於1993年在一家咖啡館開會的路上失蹤,第二天漁民在海中發現他的屍體,而尹慶峰在咖啡館的談話物件正是鄭塗。馬躍威脅說,鄭塗要給一筆錢,不然就要起訴,同時也不會交出作品。

而鄭塗則說,1993年,她曾向一家德國公司提供臺灣排雷船的備件提供了一些支援,但毫無疑問她不是軍火商,更不會和什麼命案有關。

在小薦和薦友查到的資料中,馬躍的“貝爾藝術”已經在2019年1月申請破產。3月份進行清算。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失蹤作品的所屬藝術家

基弗 - 失蹤87件作品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

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認為德國當代最重要藝術家。

作品媒介包括稻草,粉煤灰,粘土材料,石頭,鉛,蟲膠以及鉛鐵等金屬元素。他的藝術滲透著對歷史及文化的反省與思考。這位怪僻而孤獨的歐洲天才,創造了一個被自知之明和憐憫之心拯救了的世界之深刻反思的最終充滿希望的景象。

呂佩爾茨 - 失蹤152件作品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馬庫斯·呂佩爾茨(Markus Lüpertz)

70年代最活躍的德國藝術家之一,作品變化多端,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為歐美多家大博物館收藏。

呂佩爾茨的藝術不迴避政治,不迴避歷史,他冷靜、大膽地直面當時分裂的日耳曼民族和德意志國家不光彩的納粹時期,他把納粹的一些標誌和象徵移用於自己的作品裡,創造了極為獨特而令人震驚的畫面,充滿隱喻和象徵。

格拉夫 - 失蹤103件作品

24億藝術品在中國失蹤之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邏輯已經全盤失效了

蕾娜特·格拉夫 (Renate Graf)

奧地利著名攝影藝術家,作品多以紀實為主,同時疏離於現實。她善於將彼此迥異的主題緊密結合,帶有荒蕪和空寂感,有很強的藝術張力。

聽你說

這件到目前為止的“無頭公案”你怎麼看?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分享!

透過留言或者後臺訊息告訴薦見

你的藝術故事線索

被採納者將獲得報酬獎勵

薦識

帶你見識世界的

美與真知

排版編輯 / 施冬雅

如有轉載需求請聯絡後臺

TAG: 馬躍基弗貝爾鄭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