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這些名家我不臨!

從某種程度來說,王鐸的臨摹帶有一種炫耀性。我們今天所知的宋代以至明末清初的刻帖,王鐸都曾學習過,此外還有大量的單刻帖。

王鐸:這些名家我不臨!

這些名家我不臨

今天所知最早一件,是1624年他剛剛庶吉士散館任翰林院檢討時期,最晚一件則是他去世前一年,也就是1651年9月。

王鐸:這些名家我不臨!

1624年與1651年臨摹

王鐸臨“二王”、臨張芝、臨柳公權等,臨了這麼多書法家的作品,但這幾位的作品他是不臨的。

王鐸:這些名家我不臨!

1646年八月初二日,十五幀

不學懷素

懷素是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王鐸也擅長草書,可是他認為懷素壞了規矩,故不加臨學。

王鐸:這些名家我不臨!

在上海博物館一件作品的題跋中,他說有人認為他學了懷素,於是連續寫下了2個“不服”:

丙戌三月十五日,戲書於北畿,為天政賢坦。吾書學之四十年,頗有所從來,必有深於愛吾書者。不知者則謂為高閒、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王鐸五十五。

王鐸:這些名家我不臨!

王鐸 臨張芝《冠軍帖》 17×51cm 1649年 溫州博物館藏

不學蘇軾

王鐸不學懷素也許是大家熟知的,但有兩位是大家想不到的:宋代的蘇軾和黃庭堅在明代非常受追捧,但王鐸的臨摹作品中,我們真的一件臨摹蘇黃的都找不到。

這或許與王鐸對蘇東坡的詩文不屑一顧有關。

他認為宋元弱嫩,不敢宗法。

又說“

詩文不願觀蘇軾

”,“學詩誓不傍蘇黃”。

這些字,我不臨

看王鐸臨寫作品時,作品旁邊的詩文,你是不是常常會覺得讀不懂?因為他多有割裂原帖的上下文,將諸帖雜糅,這是為什麼?原因有二。

一、忌諱。悲、哀、慟、痛、毒等字“不吉利”的字眼。王鐸在立軸中是很避諱的,基本上就會跳開不寫。因為這是一個立軸,立軸是要懸掛的,王羲之寫的“墳墓”即使再好,應該也不會有人掛到家裡,這是一般人的忌諱。

王鐸:這些名家我不臨!

王鐸割裂了部分原文

原帖第一句話是“獻之死罪”,寫信時的套語,接下來是悲、哀、慟、痛、毒等字,都是讓人看了很難受的。當王鐸發現帖中有這些字的時候,他一定把這些句子全部刪掉。下面又遇到了“兇問”,這兩個字在立軸中也消失了。

薛龍春教授曾對近300件王鐸臨作做過統計,發現凡是有這一型別的字,他的立軸臨摹作品,就會將這個段落刪除,這造成了文句的完全割裂。

王鐸一生臨摹了那麼多法帖,但王羲之《奄至帖》、《嫂棄背再周帖》、《兄靈柩帖》、謝安《每念帖》等忌諱字極多的法帖,在王鐸的傳世臨摹作品中卻從未出現過。

二、背臨時經常發生串記的情況。比如他臨摹褚遂良的帖,在“即日遂良”這個地方,突然串到下文的“即日蒙恩”。

王鐸 臨《閣帖》 26。5×202。5cm 1647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另一件臨作則因為都有“散騎”二字,便直接從王羲之《小園子帖》調到了王獻之《阮新婦帖》。這件臨作先後涉及王羲之《小園子帖》、《適太常司州帖》、《此諸賢帖》、王獻之《阮新婦帖》,分別見《淳化閣帖》卷7、6 、6 、9,各帖不相連屬,所臨分別為18字、5字、3字與9字。這種情況必然在臨時寫字應酬,背臨自己熟悉的法帖片段時才會發生。

圖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王鐸臨摹懷素立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