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筆勢論》是家傳寶貝,絕不能給外人看!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第一講: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王羲之:《筆勢論》是家傳寶貝,絕不能給外人看!”,“vid”:“y3338jn263h”,“img”:“http://puui。qpic。cn/vpic_cover/y3338jn263h/y3338jn263h_hz。jpg/640”,“desc”:“”})

各位書友網友:

我是不是你們的朋友,我不知道,但我叫王小二。

有書有留言問我為啥不更新了,平時他都是聽著我的節目上廁所,突然斷更他都沒力氣上廁所了。

還有位書友建議我把所講的內容編撰成書籍,不然村東頭的廁所就沒紙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

我竟然還有這些功能!雖然都與廁所有關,但至少證明我還有用,你說是不是?

打今個兒起,小二要為大家講的是: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

相傳,《筆勢論十二章》是王羲之寫給兒子王獻之的書法秘籍。

全篇正文十二章,外加開頭一篇序文,共計十三個章節。

此前,我們在講《書譜》的時候說過這篇內容,而且孫過庭認為非是王羲之所著。

他的理由是:其中的內容簡單直白。

是不是王羲之所著,不是我們討論的範圍,既然我們講,便以王羲之所著為準。

第一講:序

告汝子敬:吾察汝書性過人,仍未閒規矩。父不親教,自古有之。今述《筆勢論》一篇,開汝之悟。

王羲之這句話的大意是說:

告訴你子敬(子敬就是王羲之的小兒子王獻之,王獻之字子敬)爸爸看你對書法很有天分,但對書法的規矩還不甚瞭解。

不過,從古至今就沒父親親自教兒子這一說。所以,今天老爸撰寫一篇《筆勢論》,希望能夠令你開悟。

王羲之書法寫那麼好,為啥不親自教王獻之,反而說“父不親教”呢?

公孫丑當年也問過孟子同樣的問題,孟子是這樣解釋的:

父親教兒子用的是正確的道理,正確的道理一旦行不通,就會動怒,動怒則會傷害父子的感情,所以人們都會易子而教。

如果螢幕前的你能明白這個道理,那麼你的文化水平就與我差不多了,要知道我可是上過小學的文化人。

“父不親教”似乎已經成了傳統,如今很多行業也是這樣。比方說我們熟知的相聲演員郭德綱,他就讓兒子郭麒麟拜在於謙門下,而不自己教。

不教歸不教,但平時的點撥和提醒還是會有的,不然王羲之也不會撰寫《筆勢論》給兒子王獻之了。

由此可知,《筆勢論》是王羲之專門寫個兒子王獻之的。

凡斯字勢,猶有十二章,章有指歸,定其模楷,詳其舛謬,撮其要實,錄此便宜。或變體處多,罕臻其本;轉筆處眾,莫識其源。懸針垂露之蹤,難為體制;揚波騰氣之勢,足可迷人。故辨其所所由,堪愈膏肓之疾。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

我給你寫的這本《筆勢論》分為十二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所指,並且定下了它們的規範與標準。

詳細說明了其中謬誤的地方,將最重要的部分收錄於此,一件變體且風格多樣的作品,未必就能觸及到書法的根本;雖然到處可見圓轉的用筆,但很少人能看出筆法的來源。懸針垂露的筆跡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很難成為一種書法體制;然而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卻能讓人迷失方向。所以,我要辨明其中的對錯,以此來治癒那些病入膏肓的俗書和醜書。

這一段,王羲之是在介紹《筆勢論》的概況以及他寫《筆勢論》的目的。

概況就是:這本書有十二章,章章都有所指。

目的就是:用《筆勢論》來治療那些誤入歧途而形成的俗書與醜書。

這一點也告訴了我們。俗書、醜書不是今天才有的。在王羲之生活的那個年代就已經有了。

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貽而藏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不可示知諸友。

王羲之對兒子王獻之說:

今天我寫了一本《樂毅論》和一篇《筆勢論》,給你你要藏好,不要向外宣揚,找個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地方秘密地藏起來,哪怕是至親好友找你借閱都不要借。

書法這項技藝,似乎從古至今的書法家都會不輕易外傳。

據說,東漢書法家蔡邕所著的《九勢》,傳到了三國韋誕手裡,鍾繇(就是那個創造楷書的書法家)得知後,各種威逼利誘:

韋老兄,我出萬金和十位婢女,換你這本書怎麼樣?

韋誕聽罷氣得鬍子都翹起來了!

你就是把太傅的官位讓給我,我也不會把這本書給你,不賣,貴賤不賣!

小二要是韋誕的話,就把書給鍾繇,萬金不萬金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十位婢女

十位啊!哎呀,太可惜了。

不但如此,為了斷絕鍾繇的念頭,韋誕臨終前讓兒子把書放進棺材裡,讓他一併帶入地下。

這下鍾繇死心了?非也,非也。

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鍾繇帶了數名家丁跑到韋誕的墳前。上墳嗎?誰半夜去上墳?那是幹嘛?挖墳!就這樣鍾繇得到了那本《九勢》,從那以後書法一天比一天。

為了不外傳韋誕把秘籍帶進棺材,為了得到鍾繇盜墓挖了韋誕的墳。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可以看出書法這項技藝是不輕易外傳的。所以,王羲之對兒子王獻之說:要藏好,不要給別人看。

窮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專,形彰而勢顯。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無靈性者,百日亦知其本。

這段話的的大意是說:

深入研究篆文籀文,可以省去很多功夫而容易成功;蒐集融合諸體諸家的專長,可以彰顯字形字勢。用心的人,兩月時間就能看到效果;就算是沒有書法天分的人,百日也可開悟。

篆文就是篆書。籀文相傳是周宣王時史籀所創,也是一種篆體文字,但筆法結構要比小篆複雜。

這一段,王羲之是在介紹學習書法的方法以及方法所帶來的功效。

方法是:研究學習篆文籀文、融合諸體諸家專長。

功效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讓書法得到很大的提升。

此之筆論,可謂家寶家珍,學而秘之,世有名譽。筆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諸規矩,存其要略,以為斯論。初成之時,同學張伯英欲求見之,吾詐雲失矣,蓋自秘之甚,不苟傳也。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

這本《筆勢論》算得上家傳之寶,兒子你要偷偷摸摸的學,還要把它藏好,如此你的書法就能名揚海外。

老爸我結合歷代名家的秘籍和自己的實踐,去其糟粕留下精華,編撰成了這本書。

剛寫好的時候,同學張伯英向借閱學習,我謊稱弄丟了。其實是我藏起來了,為得是不給外傳。

最後這一段,王羲之重申了《筆勢論》的珍貴程度,為了顯示它的珍貴以及防止兒子外傳,還以自身為例子,說自己的同學向他借閱,他都沒有借。

孫過庭質疑《筆勢論》非王羲之所著,除了開頭說的文辭平庸,還有就是最後這個“同學張伯英”。

孫過庭認為,張伯英不可能與王羲之是同學,因為張伯英是東漢的張芝(張芝字伯英)除非東晉也有個人叫張伯英,但史書上查無此人。

當然,即便《筆勢論》不是王羲之寫的,也早於孫過庭生活的唐代,不然他也看不到。

事實上,王羲之《筆勢論》的這篇序文與今天一些書中的序文是一樣,都是為了介紹書,介紹序文後面的內容。

不一樣的是,王羲之的序文為得是不讓兒子把書給別人看,而今天的書的序文為得是讓更多人看。

好了,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第一講就和您聊到這。

下一講:創臨章第一——創作與臨寫。

感謝您的收聽收看。

我們下一講再會。

TAG: 王羲之筆勢書法王獻之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