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金庸武俠小說,數十年來為什麼如此受讀者歡迎?筆者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先生透過敘寫一個個大俠的作為,向人們展現了一種家國情懷、一種俠義精神,進而向社會傳遞出明辨是非、懲奸除惡、保家衛國的正能量。

那麼,若要問先生小說中,誰是最具這種正能量的完美人物代表?無人不會想到郭靖!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英雄成名江湖,何以受萬民敬仰?

作為《射鵰英雄傳》中的男主角,郭靖初闖江湖,年少成名。到了《神鵰俠侶》中,這個人物形象進一步得到完滿的昇華塑造。直至《倚天屠龍記》,對他的事蹟還有追敘。正是由於郭靖這個角色的存在,而且貫穿前後,才有了“射鵰三部曲”一說。

郭靖生於蒙古,長於蒙古。他生性純樸,資質愚鈍,四歲才學會說話,傻頭傻腦足見一斑。在他成長的道路上,連江南七怪和洪七公這些給他傳授武功的師父們,包括愛人黃蓉和岳父黃藥師,沒有一個人不說他傻,沒有一個人認為他是練武的材料,更沒有人認為他可成大器。

但是,他卻靠著一身豹膽、一顆誠心、一股韌勁和一生勤奮,從學習江南七怪基本武功入手,先後學會了全真教的正宗內功心法,修成了洪七公的絕技“降龍十八掌”,又得周伯通傳授“雙手互搏術”和“七十二路空明拳”,還學全了天下武學秘籍《九陰真經》,能以一當七抵禦全真教天罡北斗陣,終於成為威名遠播的一代大俠。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然而,郭靖在江湖上、在百姓中,之所以受到人人敬仰,主要不是因為他的武功有多高,而是因為他懂事理、重孝義,是非分明、善惡分明、愛憎分明,最重要的是他滿懷一腔報國為民的熱血。

這個喝著馬乳酒,吃著牛羊肉長大的男兒,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漢人身份。他十八歲迴歸中原後,從此便與蒙古為敵,即便南宋江山苟延殘喘,他仍然義無反顧的要去做守衛邊陲的中流砥柱。

他將據守襄陽視為己任,數十載矢志不渝。在他的身上,有著英雄不問出處誰與爭鋒的膽識與魄力,有著岳飛精忠報國無怨無悔的豪氣與壯志。金庸所有小說乃至一切武俠小說中,最模範的俠義精神在他的身上閃閃發光。金庸讓

郭靖窮其一生,完美踐行和詮釋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人生座標和意義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蒙古軍隊圍攻襄陽,楊過為了替父報仇,便同意替忽必烈行刺郭靖。他來到郭靖府上,郭靖念他力敵金輪法王,多次搭救黃蓉與女兒郭芙,高興得拉著他同榻而眠。郭靖道:

“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

行俠仗義、濟人困危固然乃是本分,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

……

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這八個大字,從郭靖的口中說出,是多麼地擲地有聲,多麼地正氣凜然!正是這八個字,成為郭靖一生的處世準則和終極追求。也正是這八個字的教誨,將楊過從人生的歧途中拉了回來。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誰說郭靖木訥?且看他如何舌戰忽必烈!

二武兄弟兒女情長,為爭娶郭芙,自逞血勇,去蒙古陣營行刺忽必烈,結果被雙雙擒住。郭靖為了解救人質,偕同楊過來到敵營。跟忽必烈這一場會面,當真盡顯他的一世英雄風采、堂堂大俠風範。

都說郭靖木訥,不善言辭,可是忽必烈這一回不僅見識了他高深的武功修為,更是領略了他犀利的言辭功夫。有的人貌似能說會道,正事大理上卻說不來,其實那只是胡侃的角色而已;而有的人“侃大山”不行,卻在大是大非面前,說得頭頭是道,和對手辯論唇槍舌劍,不遑多讓。郭靖就屬於這後者,且看他如何舌戰忽必烈。

郭靖先是輕輕一拉,輕描淡寫,便相繼解開了二武兄弟倆身上的繩索,這一手精湛內功,讓忽必烈和他的勇士們暗自驚歎。他讓武氏兄弟即刻回去,告知師母,同時稟報呂安撫,請他嚴守城關。一句話,便絕了忽必烈偷襲之念。

忽必烈道:“想我與郭叔父相交三世,郭叔父念及故人之情,必不會派人行刺。”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郭靖正色道:“

那卻不然,公義當前,私交為輕

。昔日託雷安答領軍來攻襄陽,我曾起義行刺義兄,以退敵軍,適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軍退,這才全了我金蘭之義。

古人大義滅親,親尚可滅,何況友朋?

真是開口起驚雷!郭靖是最講義氣的人,但當這種小的“義氣”一旦和大的“正義”相沖突時,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當年託雷率軍圍攻襄陽,郭靖本欲刺殺他這個結義兄弟。不料突然傳來大汗病危的訊息,託雷只得放棄了攻城,郭靖這才絕了刺殺之念。

因而,“大義滅親”這話此時於他之口說出,那絕不是危言聳聽。從後來發生的兩件事情上,更是可以印證這一點。

郭芙斬斷楊過一條胳膊,即便是自己愛女,郭靖也要讓郭芙一臂還一臂,為此不依不饒,竟然和黃蓉破天荒地大吵一架。最後若不是黃蓉機警相護,點中他穴位,引女兒逃走,郭芙必將為自己的魯莽付出代價。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而十六年後,忽必烈再行攻打襄陽,金輪法王將小女兒郭襄綁縛在高臺上,威脅郭靖投降。郭靖雖然心痛不已,卻仍然認為救女兒事小,守城事大,勸導她不要害怕,做一個為大宋慷慨就義的好女兒。

話說當下,如同被蜂蟄了一樣,忽必烈被郭靖的辭鋒驚醒。他頓時心想,若能將此人招至麾下,可勝於得了十座襄陽城,便說道:“郭叔父,趙宋無道,君昏民困,奸佞當朝,忠良含冤,我這話可不錯吧!郭叔父是當世大大的英雄好漢,卻又何苦為昏君奸臣賣命?”

忽必烈之言,意謂“良臣擇主而事”,任誰聽了都難以反駁。但是你聽郭靖怎麼回答:“不錯,

理宗皇帝乃昏君,宰相賈似道是個大大的奸臣。郭某縱然不肖,豈能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憤蒙古殘暴,侵我疆土,殺我同胞,郭某滿腔熱血,是為我神州千萬老百姓而灑。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這話說得多麼鏗鏘有力,盡顯錚錚鐵骨!忽必烈聽了,不由得對郭靖肅然起敬,當下敬了他一碗酒,接著道:“……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我大蒙古朝政清平,百姓安居樂業,各得其所。我大汗不忍見南朝子民陷於疾苦之中,無人能解其倒懸,這才弔民伐罪,揮軍南征,不憚煩勞。這番心意與郭叔父全無二致,可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忽必烈說得意興勃發,要再敬郭靖一碗酒,可是眾人剛端起碗,只聽風聲颯颯,一陣清響,原來是郭靖大袖一揮,猶如一陣颶風颳過,那些待要近唇的酒碗盡皆掉於地下摔碎。

“住了!

你蒙古兵侵宋以來,殘民之逞,白骨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葬送在你蒙古兵刀箭之下,說什麼弔民伐罪,解民倒懸?

” 郭靖怒不可遏發問。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郭靖當年曾隨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兵將的殘暴,他是親眼所見了的。忽必烈這下終於露怯,勉強笑道:“久聞郭叔父英雄無敵,今日親眼得見,果真名下無虛。小王不才,不敢傷了先父之義,今日只述舊情,不談國事如何?”

郭靖道:“我有良言奉告。不知能蒙垂聽否?”

忽必烈當然口頭上得表示願聽教誨了。

郭靖最後道:“我南朝地廣人多,崇尚氣節。俊彥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來,從不屈膝異族。蒙古縱然一時疆界逞快,日後定被逐回漠北,那時元氣大傷,悔之無及,願王爺三思。”

這一席話,對答如流,說得慷慨激昂、義正辭嚴,當真是力拔山兮氣蓋世。忽必烈啞口無言,只能眼睜睜看著郭靖出帳而去。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與襄陽共存亡,誰是真正的英雄?

一代梟雄忽必烈豈肯輕易認輸?他早已做好了佈置,就算我忽必烈讓你走,那還得看我手下兵士們答不答應。於是郭靖和楊過沒走多遠,便即陷入了蒙古勇士兵卒的包圍之中。

楊過就像個“臥底”,此時竟退而觀之。郭靖一人力戰群雄,左衝右突,還始終不忘要救他脫身,最終被法王等人擊傷。千鈞一髮之際,楊過終於良心發現,殺入敵陣,將郭靖救出,騎著汗血寶馬逃回。

郭靖一生守衛襄陽,就是這樣在所不惜。他沒有一官半職,只是懦弱無能的襄陽安撫使門下的一個客卿,卻有著一顆拳拳的愛民之心,一腔赤誠的報國之志。襄陽在,他同在;襄陽破,他同亡,真個是與襄陽城共存亡,與百姓同生死,拋頭顱灑熱血,死而無怨。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襄陽城被蒙古兵攻陷時,他和黃蓉壯烈殉國。夫婦倆留下了一把屠龍刀、一柄倚天劍,其中便夾藏著武功秘籍《九陰真經》和兵法秘籍《武穆遺書》。身雖死,還要寄望後人能借此來複國,可謂死不瞑目呀。

當年成吉思汗病危時,曾問郭靖:“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

郭靖道:“

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

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成吉思汗至死,一直都在琢磨郭靖口中的“英雄”二字。什麼是英雄,他沒有弄明白,但是他的孫子忽必烈卻見識了世上真正的英雄,那便是郭靖。

楊過狂傲不羈、武功卓絕,卻終究和小龍女迴歸古墓,不理世事。

蕭峰俠肝義膽,但是被身份所累,終究英雄氣短。

閒品金庸之二六:行俠仗義,俠之小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張無忌神功無敵,卻將稱帝機會讓與朱元璋,偕趙敏歸隱江湖,實是無心政事。

這些人個個好行俠仗義,但他們終究是俠之小者。唯有郭靖,為國為民,死而後已,俠之大者也!

文:纖雲涵月

TAG: 郭靖忽必烈襄陽楊過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