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腮紅,一層粉一縷膏霜化開各類微妙的紅暈,看似不經意,卻為臉頰情態注入靈魂。

它並非是從天而降的現代化造物,我們對腮紅難以抗拒的喜愛來自千年祖傳! 在中國古代,女子絳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輕,這份氣韻由胭脂的發明延續, 幻化為輕染胭脂,或紅妝重彩,自古以來便是中國妝容的點睛之筆。在清水芙蓉、秀骨清像的東方審美中,胭脂拂下嬌媚神秘的一筆。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據戰國時期《登徒子好色賦》中提記,中國古代女子化妝步驟為“傅粉施朱”,首先用米粉、鉛粉製成的妝粉,使面容瑩白如玉,然後施朱,在兩頰抹以一抹緋紅,讓面色看起來紅潤健康,頗具風格。此時主要用硃砂一類的礦物製成紅妝妝品,顏色鮮豔,但不持久且有毒性。

關於胭脂的起源,流傳著兩種說法:一始自殷商,產於燕國,得名“燕脂”;二更為確鑿,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一種紅藍相間的花,被婦女用來凝制胭脂,因花來自焉支山(如今祁連山脈),此類紅妝用品被稱為“焉支”。

左右滑動檢視

張騫出使西域圖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這支來自異域的神秘紅藍花,花瓣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後被整朵採擷,經過淘洗和石缽中反覆杵槌,去除黃色素後曬乾瀝去水分,捻成粉狀的胭脂餅。紅藍花的引進,使胭脂的原料擺脫了礦物色素的侷限,而改為純天然植物色素,南北朝時期,人們又在紅色中加入牛髓、豬胰等物,調製成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胭脂”的“脂”有了真正的奧義。紅妝映頰,花容月貌,胭脂在中國妝品所追求的美養兼顧中一路走來。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唐代元稹《離思》中寫: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描繪的便是晨起的女子,陽光灑在她抹了胭脂的臉頰上,像一朵開放的紅花旋即又要融化了,給人感官上 極致的美好描繪。古人愛紅妝,胭脂在臉頰上的濃薄也有講究,史載有“美人妝,面既施粉,復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如今大受青睞的曬傷妝、醉酒妝,眼下腮紅打造純欲之感,都在古人用胭脂的風格手法中有跡可循。

古時女子笑靨上的一道紅霞,對胭脂與紅妝的追求,自然也成就了胭脂紅這抹色彩,寄託了豐富的情致與意象。雍正最愛的單色釉瓷,便是淡雅尤美的胭脂水釉瓷器,因古代美人塗抹於腮的胭脂得名,因此雍正為後世打趣有“少女心”審美。這種瓷始燒 於康熙朝,雍乾盛行,顏色質地粉紅通透,釉汁細膩,光潤勻淨,一隻胭脂紅釉碗,如少女害羞的臉龐,妥妥的斬男色,美得如痴如醉。

文學創作中,胭脂略帶脆弱易散的美感,讓“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道出嬌柔之色卻有任雨淋溼的獨立態勢;匈奴人在《匈奴歌》中發出悲鳴吟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也註定這抹胭脂紅顏色,也有更為莊重和悲情的複雜 性。李煜有作: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詩詞中看似薄浮的胭脂也是形容悲慨的意象。往今看,李碧華小說裡用一枚胭脂扣作定情物,貫穿終了,亦舒筆下的故事用三代胭脂氣來圓滿,胭脂在小說文學中也飽含濃郁。無論如何,胭脂的歷史很長,長到 從硃砂成了花,由人及情,成一抹營造藝術和美的介質。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時尚文化|中國彩妝之美——胭脂,為面頰情態注入靈魂的一筆

專題策劃 :華意明天時尚內容中心

編輯總監 :黃薇

執行主編:Taozi

撰文:Leya

版面設計:BBird 。 楊木木

TAG: 胭脂紅妝腮紅胭脂紅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