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黃賓虹,初名質,字樸存,後改字賓虹,以字行,別署樸丞、濱虹散人、予向、虹廬、賓翁、黃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早年曾於皖南一帶參與秘密反清、追求共和的革命事業。後定居上海三十年,從事美術與文字的編輯出版工作,同時遊歷名山大川,進行國畫教學與創作。抗戰爆發後,羈留北平長達十一年,謝絕應酬,整理著述,潛心筆墨。晚年於杭州度過,任教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今中國美術學院),曾患白內障,但藝術實驗再臻化境。賓翁一生波瀾壯闊,始終以“復古革新”即復歸文明源頭的健康活潑為路徑,主張“民學”的國畫,反對“君學”的美術,追求“齊而不齊”“發揮自己”,以繪畫重塑“渾厚華滋”的民族性格為己任,展現出飽含血性與生命力的家國擔當。

黃賓虹:國畫之民學

注:本文為黃賓虹先生於1948年8月15日在上海美術茶會上的講詞,原載於1948年8月22日《民報》副刊《藝風》第33期,署為:黃賓虹講,趙志鈞記。補圖為《湖山畫叢:黃賓虹花鳥輯》內頁。

今天我便同諸位談談“國畫之民學”。所謂“民學”,乃是對“君學”以及“宗教”而言。

在最早的時候,繪畫以宗教畫居多,如漢魏六朝以及唐宋畫的聖賢仙釋,繪畫的人多少要受宗教的暗示或束縛,不能自由選擇題材。在宗教畫以前,也大都是神話圖畫。如舜目重瞳、伏羲蛇身之類。再後,君學統制一切,繪畫必須為宗廟朝廷之服務,以為政治作宣揚,又有旗幟衣冠上的繪彩,後來的朝臣院體畫之類。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君學自黃帝起,以至於三代;民學則自東周孔子時代始。在商朝的時候,君位在於傳賢,不乏仁聖之君;西周一變而為傳子,封建制度成立。自後天子諸侯叔侄兄弟之間,覬覦君位,便戰亂相尋,幾無寧日。春秋戰國時代,封建破壞,諸子百家著書之說,競相辯難,遂有了各人自己的學說,成為大觀。要之,三代而上,君相有學,道在君相;三代而下,君相失學,道在師儒,自後文氣勃興,學問便不為貴族所獨有。師儒們傳道設教,人民乃有自由學習和自由發揮言論的機會權利。這種精神,便是民學的精神,其結果遂造成中國文化史上最光輝燦爛的一頁。中國藝術本是無不相通的。先有金石雕刻,後有絹紙筆墨。書與畫也是一本同源,理法一貫,雖音樂博弈,也有與圖畫相通之處。六朝宗少文氏,曾經遨遊五嶽,歸來即將所見山水,繪於四壁,儼如置身於山水之間,時或撫琴震弦,竟能夠使那牆壁上的山水,也自錚然有聲,所謂“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音樂和圖畫便完全融和在一起了。宗氏自稱臥遊,後來人所說的“臥遊”便是本此。張大風論博弈:善弈者落落初布數子,而全域性已定,即畫家之位置骨法。這又是博弈與繪畫相通的地方。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春秋時孔子論畫,《論語》所記“宰予晝寢”,其實為“畫寢”之誤。“晝”與“畫”本易混淆,便為宋人所誤。“宰予畫寢”,乃是宰予要在他的寢室四壁繪上圖畫,但因房子破舊,不甚相宜,孔子見到,就認為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勸他不必把圖畫繪在那樣不堪的地方。假如仍然照“晝寢”解釋,以宰予既為孔門弟子之賢,何至於如此不濟?或者僅僅一下午之睡而已,老夫子又何至於立即斥之為“朽木”“糞土”呢?未免太不在情理了。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又如孔子所說的“繪事後素”,也是講繪畫方法的。宋人解釋為先有素而後有繪,以為彩色還在素絹之後。這也是一種誤解。實際上那時代有色的絹居多,而且沒有純白色的絹,後來直到唐代,紙都還是淡黃色。“繪事後素”的意思,乃是先繪彩色,然後再加上一種白粉,這和西洋畫法相同,日本畫也是如此。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中國除了儒家而外,還有道家、佛家的傳說,對於繪畫自各有其影響。孔孟講現在,老子講未來,佛家講過去和未來。比較起來,中國畫受老子的影響大。老子是一個講民學的人,他反對帝王,主張無為而治,也就是讓大家自由發展的意思。他說:“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聖人是種聰明的人,也得法乎自然的。自然就是法。中國畫講師法造化,即是此意。歐美以自然為美,同出一理。不過,就作畫而講,有法業已低了一格,要透過法而沒有法,不可拘於法,要得無法之法,方有天趣,然後就可以出神入化了。近代中國在科學上雖然落後,但我們向來不主張以物勝人。物質文明將來總有破產的一天,而中華民族所賴於生存、歷久不滅的,正是精神文明。藝術便是精神文明的結晶,現時世界所染的病症,也正是精神文明衰落的原因。要拯救世界,必須從此著手。所以,歐美人近來對於中國藝術漸為注意,我們也應該趁此努力才是。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這裡,我講一個某歐洲女士來到中國研究中國畫的故事。她研究中國畫的理論,並有著作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在她未到中國以前,曾經先到歐洲各國的博物館,看遍了各國所存的中國畫,然後來到中國,希望能夠看到更重要的東西。於是先到北京看古畫,看過故宮畫之後,經人介紹,又看了北京畫家的收藏,然後回到上海,又得機會看過一位聞人的收藏。結果,她表示並不滿意,她還沒有看到她想看的東西。原來她所要看的畫,是要能夠代表中華民族的畫,是民學的;而她所見到的,則以宮廷院體畫居多,沒有看到真正民間的畫。這些畫和她研究的中國畫的理論,不甚符合,所以,她不能表示滿意。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歐美人努力的方向,而同時也正是我們自己應該特別緻力的地方。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當我在北京的時候,一次另外一位歐美人去訪問我,曾經談起“美術”兩個字來。我問他什麼東西最美,他說不齊弧三角最美。這是很有道理的。我們知道桌子是方的,茶杯是圓的,它們很實用,但因為是人工做的,方就止於方,圓就止於圓,沒有變化,所以談不上美。凡是天生的東西,沒有絕對方和圓,拆開來看,都是由許多不齊的弧三角合成的。三角的形狀多、變化大,所以美;一個整整齊齊的三角形,也不會美。天生的東西絕不會都是整齊的,所以要不齊,要不齊之齊,齊而不齊才是美。《易》雲:可觀如木。樹木的花葉枝幹,正合以上所說的標準,所以可觀。這在中國很早的時候,便有這種認識了。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君學重在外表,在於迎合人。民學重在精神,在於發揮自己。所以,君學的美術,只講外表整齊好看,民學則在骨子裡求精神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長意味。就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為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了骨子裡的精神。西漢的無波隸,外表也是不齊,卻有一種內在美。經王莽之後,東漢改成有波隸,又講外表整齊。六朝字外表不求整齊,所以六朝字美。唐太宗以後又一變而為整齊的外表了。藉著此等變化,正可以看出君學與民學的分別。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近幾十年來,我們出土的東西實在不少,這些東西都是前人所不曾見到過的,也可以說我們生在後世的人,最為幸福。有些出土的東西,如帶鉤、銅鏡之類,上面都有極美極複雜的圖案畫。日本人曾將這些圖案加以分析,著有專書,每一個圖案,都可以分析出多少層不同的幾何圖形來,歐美人見了也大為驚服。大體中國圖畫文字在六國時代最為發達,到漢朝以後就完全兩樣了,大多死守書本,即有著作,也都是東抄西抄,很少自闢蹊徑。日本人沒有什麼成就,也就是在於缺乏自己的東西,跟在人家後面跑。現在我們應該自己站起來,發揚我們民學的東西,向世界伸開臂膀,準備著和任何來者握手!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最後,還希望我們自己的精神先要一致,將來的世界,一定無所謂中畫西畫之別的。各人作品盡有不同,精神都是一致的。正如各人穿衣,雖有長短、大小、顏色、質料的不同,而其穿衣服的意義,都毫無一點差別。願大家多多研究,如果我有什麼新的訊息或者新的意見,也願意隨時報告。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名家】黃賓虹:復古革命的先驅者,中國美術文化創作先鋒

TAG: 不齊外表民學君學黃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