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自遠古以來,音樂便一直是繪畫的忠實題材。從龐貝和羅馬的溼壁畫,到現代西方油畫,音樂或具象為樂器、樂譜等物質性元素,或抽象為色彩符號等非物質性元素,在繪畫藝術家的筆下大放異彩,

讓我們瞭解到各個時代真實的音樂活動及其象徵意義和體現的深層信仰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音樂女神》,1895年,布面油畫與塗金青銅,

27。5釐米×35。5釐米

慕尼黑,新繪畫陳列館

而那些音樂家們,也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音樂元素,被諸多畫家定格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他們或是在街上奏樂的遊吟藝人,或是為宮廷服務的宮廷樂隊,或是為宗教服務的教堂唱經班,或是專業的作曲家、演奏家……他們因所處的時代及身份、地位、演奏方式等的不同而在繪畫中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今天,就讓我們從一些最為人熟知的作曲家、演奏家出發,來看一下他們是如何被畫家描繪的,又為什麼被這樣描繪。

幾個世紀以來,許多從業者在演奏以外,也具備曲作者與樂長(訓練和指揮管絃樂隊)的能力。塞巴斯蒂安·德·布羅薩爾(Sébastien de Brossard)在《音樂詞典》(Dictionnaire de musique)中同時強調了作曲家的技能和創造力,說他們 “創造美妙的歌曲或悅耳的和聲”。

作曲家一旦擁有一定的名望後,為了自己的畫像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就會做出選擇:他們在畫像中或奏樂(他們最喜愛的樂器會在畫像中佔據醒目的位置),或作曲,或一邊奏樂,一邊作曲,除非他們滿足於以字跡清晰(因此出處可考)的樂譜散頁或標題醒目的成冊樂譜的形式向觀者展示自己的作品。然而,就像在文人的肖像中那樣,最常見的醒目的標誌物是蘸水筆,因此,樂器可以退居中景,甚至完全消失。

克勞迪奧·梅魯洛

克勞迪奧·梅魯洛(Claudio Merulo,1533—1604年)的肖像就是一例。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安尼巴萊·卡拉奇

《克勞迪奧·梅魯洛的假定肖像 》,1587年

布面油畫,92。5釐米×68。5釐米

那不勒斯,國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

這位著名管風琴家起初在威尼斯從業,自1586年起在帕爾馬為拉努喬·法爾內(RanuccioFarnese)公爵效力。畫中的他只是坐在工作臺邊,身邊擺著幾本書。

他的寫作似乎被我們的窺探打斷了。

我們能在一本書的切口上看到 “V。 E。”的字樣[可能是埃拉斯莫·維奧蒂(Erasmo Viotti)的姓名首字母。在畫家繪製這幅肖像的那一年裡,這名印刷商在帕爾馬出版了彼得羅·蓬蒂奧(Pietro Pontio)的《音樂的論證》(Ragionamento di musica)]。而畫上標註的日期正是安尼巴萊·卡拉奇來到帕爾馬仿作科雷喬(Le Corrège)在聖若望堂中的溼壁畫的那一年。

約翰·克里斯蒂安·菲舍爾

蘸水筆也會和尋找靈感的姿勢一同出現

,托馬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在1780年前後為雙簧管家兼作曲家約翰·克里斯蒂安·菲舍爾(Johann Christian Fischer,1733—1800年)繪製的肖像就是一例。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托馬斯·庚斯博羅

《約翰·克里斯蒂安·菲舍爾》,約1780年

布面油畫,229釐米×150。8釐米

溫莎(Windsor)城堡,皇家藏品

音樂家靠著一架方形鋼琴站著,一邊抬頭思考,一邊用蘸水筆記錄。這架鋼琴的製造者讓-約瑟夫·梅蘭(John Joseph Merlin,我們能清楚地辨讀出他的名牌)來自列日 (Liège),自1760年起定居倫敦。畫面中這個工作間裡裝腔作勢地堆著一些大部頭的對開本樂譜。巨大的帷幔和房間的相對雜亂形成了對比。鋼琴的琴蓋上擺著一支雙簧管、一個簧片盒、一個墨水瓶和一本攤在架子上的樂譜。椅子上擱著一把帶琴弓的小提琴。這是菲舍爾私下演奏的樂器。

這幅肖像見證了庚斯博羅與畫家、演員和音樂家之間的友誼。

他本人就擅長並熱愛維奧爾琴。他也曾為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和卡爾·弗里德里希·阿貝爾 (Karl Friedrich Abel)這兩位作曲家兼維奧爾琴大師畫過像。

莫扎特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約瑟夫·朗熱

《未完成的莫扎特肖像》,1789年

布面油畫,34。3釐米×29。5釐米

薩爾茨堡, 國際莫扎特基金會

1789年初,約瑟夫·朗熱 (Joseph Lange,1751—1831年)在維也納繪製了這幅《未完成的莫扎特肖像 》(Portrait inachevé de W。 Mozart)。在這幅名作中, 畫家不借任何外物就表現了作曲家的靈感。

1789年4月16日,身在德累斯頓的莫扎特在信中向妻子康絲坦茲(Constanze) 詢問肖像的進展。這封信說明了作品的創作背景,它在很大程度上沒有靠寫生而是憑記憶遠端創作的。

約瑟夫·朗熱出生於維爾茨堡(Wurtzbourg),學過肖像畫和戲劇。他在1779年和阿洛伊西亞·韋伯(Aloysia Weber)結婚,夫婦倆成為莫扎特的朋友。

這幅肖像試圖展現音樂家工作的私密性。

朗熱在自傳中解釋過,莫扎特只有在專心作曲時才最真實。

畫中初具輪廓的鍵盤樂器可能是莫扎特自1782年起彈奏的安東·瓦爾特 (Anton Walter)製造的鋼琴。

莫扎特的極度

專注似乎在畫

面裡熠熠生輝,使這件作品成了他流傳至今的最動人的肖像。

帕格尼尼

有別於這些用剋制、風度和內在性來描繪作曲家的準則,早在演奏家興起的19世紀30年代,

描繪演奏家的繪畫和版畫規範就讓我們看到,他們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自由

演奏家(往往被冠以 “浪漫主義”)的形象與獨奏音樂會同時出現,而獨奏音樂會從王公貴族的沙龍逐漸來到了樂器製造商的廳堂和開始為大眾建造的音樂廳。在小範圍的音樂會中,閹人歌手一度風頭無兩,接著,獨奏樂手取代了歌手,在 “什錦”節目中演奏精彩的樂曲。時過境遷,獨奏會異軍突起,其全部曲目都由一位音樂家演奏。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歐仁·德拉克洛瓦

《帕格尼尼》,1831年,木板上的紙板油畫,

44。7釐米×30。1釐米

華盛頓, 菲利普美術館

帕格尼尼(Paganini)在1831—1832年間巴黎首次巡迴演出以後,

以非凡的演奏才能成了以李斯特(Liszt) 為首的一眾演奏家爭相效仿的典範

,樹立了音樂家的一種新形象。

在德拉克洛瓦為其繪製的這幅作品中,沒有還原音樂家的任何面部特徵,“僅僅在黑暗中突出了其……不成比例的面孔和雙手。身體重心落在一條腿上的站姿、緊身的燕尾服、皮鞋的光油使這個被夜色籠罩的黑影更顯怪異。

吸引德拉克洛瓦注意的是什麼?

不是因為聲音的振動而顯得模糊不清的小提琴,而是超凡脫俗的演奏姿勢。

李斯特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亨利·萊曼

《匈牙利作曲家兼鋼琴家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年)的肖像》

1839年,布面油畫,113釐米×87釐米

巴黎,卡納瓦雷博物館

李斯特的才華與帕格尼尼不相上下。1837—1838年,他開始在義大利和維也納巡迴演出,真正開啟了他以獨奏會為生的巡迴音樂家時期。1839年,亨利·萊曼 (HenriLehmann,1814—1882年)為李斯特繪製了一幅優美的油畫肖像,當時,李斯特和與其同居的瑪麗·達古 (Marie d’Agoult)在盧卡(Lucques)的馬西米利亞納別墅小住。萊曼在羅馬完成了創作,並題詞“友人致友人”,把作品獻給了李斯特。

畫面中,李斯特雙手抱胸,在我們眼前同時展示了他那

造型分明的手

(作品和演奏者之間力量關係的象徵)與

莊嚴而近乎神秘的俊秀的臉龐

。這幅肖像以其呈現的心理深度和散發的象徵力量而動人心絃,

是李斯特的其他任何肖像都無法企及的

肖邦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歐仁·德拉克洛瓦

《作曲家弗雷德裡克·肖邦的肖像》,約1838年

布面油畫,未完成的弗雷德裡克·肖邦與喬治·桑的雙人肖像的殘存部分,

46釐米×38釐米巴黎, 盧浮宮博物館

1833年12月15日,肖邦(Chopin)第一次在普萊耶爾音樂廳舉行音樂會的幾個月以後,埃克托·柏遼茲在《革新者》(Le Rénovateur)中撰文指出:“

肖邦是個氣質截然不同的天才。

我認為必須在沙龍而非劇場中近距離聆聽他的演奏,並拋開所有成見……才能全面地評價他。作為演奏家和作曲家的肖邦是個與眾不同的藝術家。他和我認識的其他任何音樂家都毫無相似之處。”

這幅由歐仁·德拉克洛瓦所作、由鋼琴家安託萬·馬蒙泰爾(Antoine Marmontel)之子贈予盧浮宮博物館的肖像

記錄了肖邦作為創作者的心理深度

。這幅油畫本來描繪了在鋼琴上即興演奏的肖邦和站在一旁的喬治·桑(George Sand),但在畫家去世後被人裁開了。在這裡,德拉克洛瓦為我們還原的正是

即興演奏者熾熱的目光

雷格爾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弗朗茨·內爾肯

《工作中的馬克斯·雷格爾》,1913年

布面油畫,38釐米×46釐米

波恩(Bonn),馬克斯·雷格爾研究所

除了以上那些深入內心的視角以外,

作曲家伏案創作的形象

也總是打動他們的畫家好友。弗朗茨·內爾肯(Franz N lken,1884——1918 年)以少見的慷慨為我們提供了例證。他在1908年加入橋社,並在1913年與馬克斯·雷格爾(Max Reger)結下了友誼。當時,他們都在波羅的海邊的科沃布熱格(Kolberg,今波蘭境內)小住,而音樂家正在創作作品130《芭蕾組曲》(Ballet-Suite)。

內爾肯在多張相片、十二幅素描和五幅油畫中表現了桌邊的雷格爾。作曲家沐浴著柔和的夏日陽光,身體幾乎趴在了樂譜上。緊張的身軀體現了他的專注。白中帶灰的大塊平塗與暖色的面孔和手形成了對比。內爾肯這幅在繪畫上

極富現代性

的肖像證明, 創作中的作曲家作為作曲家肖像的經典主題之一從文藝復興時期一直傳承到了20世紀。

時至今日,以這些音樂大師為描繪物件的繪畫作品,作為音樂主題繪畫的一個重要門類,成為我們瞭解這些大師及其所處時代音樂活動的另一個重要途徑。而這也是這本

《看見音樂: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主題》

的重要內容之一。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這本書將視線集中在

16到20世紀的西方音樂題材的繪畫作品

,為我們梳理其中的音樂主題及其象徵意義。讓我們在欣賞繪畫的同時,瞭解歷史上那些真實的音樂活動,及發生在音樂家們身上的真實、有趣的故事,

領略觸手可及的繪畫與音樂之美

01.

350幅西方音樂主題繪畫

500年來的音樂主題藝術史

這350幅作品集中展現了16到20世紀500年以來西方音樂題材繪畫的變遷與發展,在弗洛朗斯·熱特羅的帶領下我們將看到展現音樂神話、彰顯音樂神聖力量的宗教繪畫作品。如同在琳琅的藝術長廊間遊走,

她將娓娓道來樂器靜物畫背後象徵的美德與人文主義,揭示畫面影象蘊含著何樣的音樂社交魅力,以及現代主義作品中獨特的音樂精神的表達。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02.

用閱讀的方式“聆聽”音樂

一書兩看,解鎖看畫新“姿勢”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本書從特定主題讓人們全方位瞭解音樂如何激活了人類的寓言、重要神話、歷史和宗教,音樂如何在視覺藝術品中發出聲響,也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音樂及表演者的傳奇歷史。

對於喜歡繪畫、音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一條深入認知西方繪畫與音樂文化的的途徑,也是對西方藝術與文化的營養補充。樂迷的福音,藝術愛好者的盛宴。

03.

一條邏輯線,百位藝術家,多個藝術畫派

打通藝術史的“任督二脈”

趟平博物館的寶典利器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書中富有動見的文字搭配著精美罕見的圖片,從音樂的神話起源開始講起,在這裡我們將穿梭於藝術的時空,跨越古典、浪漫、印象、綜合、象徵主義等諸多畫派;聆聽提香、揚凡艾克、卡拉瓦喬、巴齊耶、蒙德里安、畢加索等百位藝術大師,講述其創作背景與作品的含義的絮語。在獨特的行文主題“看見音樂”下,這本書收錄了世界多個博物館、經典畫展及散落在各個收藏家手中的藏畫,編織起了視角新穎的藝術史觀。

這本書將讓我們栩栩如生地“看到”每個時代真實的音樂活動及其象徵意義,同時透過有趣的逸聞輕鬆記住這些畫作。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詩歌和音樂之神阿波羅在繆斯女神的簇擁下彈奏著里拉琴;傳奇詩人俄爾普斯闖入地獄拯救愛人奏唱著動人的悲歌;占星神話中的維納斯接受年少的管風琴師的致敬……

04.

知名學者,音樂影象學專業研究者權威呈現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家肖像: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本書的作者弗洛朗斯·熱特羅是歐洲科學院院士,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樂器學與音樂影象學”的專家,現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

作為法國知名美術史學家兼音樂學家的她創辦了年刊《音樂·影象·樂器》,也曾策劃組織過多場非凡的展覽,其中就包括矚目世界的“16—20世紀美術作品中的音樂主題”、“聽見戰爭”等。因卓越的藝術成就與貢獻,她曾獲得法國政府授予的藝術與文學指揮官勳章。

她以音樂為綱,在浩如煙海的西方繪畫作品中為我們梳理出了一條“音樂繪畫藝術史”的脈絡,精選350幅西方音樂主題畫作,薈萃成為這本書——《看見音樂: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主題》。

*本文轉載自:曉風書屋

- fin -

人文 | 藝術 | 設計 | 生活

ID:skprendezvous

TAG: 音樂肖像繪畫作曲家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