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看到題目中的“大英”二字,不禁使人想到“大英日不落帝國”這個令國人義憤填膺的名字,是它掀開了中國屈辱的近代史的一頁。但是“大英博物館”的存在,卻讓世界人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以英國為首的西方殖民國家依靠掠奪發家的恥辱史。下面請各位好友們看看它掠奪中國的罪證吧: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該館成立於1753年

,是世界上首家國立公共博物館

,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藏品最豐富(當然,主要是從別國“獲得”的),

與法國盧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該館共有一百多個陳列室,面積近7萬平方米,共擁有

藏品八百多萬件

,由於空間限制,

有99%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品僅二百多萬件,當然,美國是後起的殖民強國,在掠奪殖民地文物時慢了幾步,只能少了一些,並非是仁慈造成的。

中國文物展廳,佔據了大英博物館展線最長的33號展廳。這座展廳建於1955年,1992年由中國香港商人、收藏家何鴻卿資助擴建,故33號展廳更名為“何鴻卿爵士東方文物展廳”。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何鴻卿:後排左一

注:何氏家族乃是港英時代的香港第一望族,澳門賭王何鴻燊為何鴻卿同輩兄弟,功夫巨星李小龍也是何氏家族外孫。何鴻卿熱衷於中國古代藝術品收藏,其藏品涉及古玉、青銅、瓷器及明清傢俱等諸多領域。何氏對於文物事業也有突出貢獻,如上海博物館古代玉器館的裝修為何鴻卿出資贊助。

除了中國文物,這裡還有南亞和東南亞文物。在2016~2017年整修完成後,陳列有了較大調整,33號展廳又更名為“何鴻卿爵士中國與南亞展廳”

。大英博物館對中國文物介紹的第一句是“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無數小件精美文物擺在展示櫃裡

33號展廳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地方,總量高達2。3萬件,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有些已被拍賣。目前在大英博物館長期陳列的大約只有2千件,

還不到十分之一

。另外的都被存放在密室中,一般情況下游客是見不到的。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上圖是新石器時代文物-雙耳細頸橢圓土罐,高31。7釐米,距今約6000—10000年,是中國上古文明的重要標誌,這種儲存這麼完整的文物存世量極為罕見。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豬龍,距今五六千年

“玉豬龍”有著很高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是古代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的象徵。因為其形象和胎兒的祥子十分接近,所以很多專家就推測它也象徵著對於後代的祝福。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玉面神人像

玉面神人像是巫師通天時所佩戴的面具,代表著當地尊奉的神的形象,作為宗教祭器,是神權的象徵,應該是石家河文化的,距今4600年-4000年,與三星堆發現的青銅神人像極為相似,經查詢相關質料,這件玉面神人像應該是孤品。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母系氏族彩陶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母系氏族彩陶距今6000年

下面這件文物大家要特別注意: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商朝青銅雙羊尊 ,通高45。1釐米,重10。6公斤

商朝青銅雙羊尊

是2只連體公羊造型,體格健壯肥碩、姿態自信安詳,雕刻精美。

在中國古代,羊的造型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古文中“羊”與 “祥”相通。因此,在很多金石鐘鼎的器物上都會看到吉羊的字樣。同時,羊又是太陽“陽”字的諧音,而成語“三羊開泰”就寓意著春暖花開、萬事蒸蒸日上。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羊不僅有著吉祥的寓意,更

是中國少數民族——羌族的文化圖騰

。從“羌”這個字上,我們就不難看出,“羌”字其實是由“羊”字和“龍”字組合而成的。據傳說,羌族人一直作為圖騰頂禮膜拜的,實際上也是羊首龍身的一種神獸。

而在古埃及神話中,羊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太陽神——阿蒙;在古希臘神話中,羊又是掌管畜牧業和農業的神明——潘。

雙羊尊以其獨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紋飾,吸引著不少觀眾慕名而來。它不僅向人們展示著數千年前中華民族精湛的工藝水平,更作為一件與眾不同的藝術品,向全世界介紹著華夏民族超凡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

此尊不僅考古、欣賞價值極高,而且

目前僅存一件!

大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青銅壺(儀式酒器)山西,東周,公元前5世紀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西周康侯簋

周朝的青銅器康侯簋,製作於公元前1050年,華麗而大氣,通高24釐米,直徑約27釐米,有兩個大把手,每個把手都是一頭長牙尖角、大方耳的猛獸,正在吞噬一隻小鳥。

這樣技藝精湛的作品,當時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制作。這使它更顯得身份高貴、地位崇高。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更珍貴的是康侯簋的銘文,4行24字,真切地記載了武王伐紂戰役和之後的事件,即西周初年的“王來伐商邑”、“命康侯鄙於衛”與“ 司土眔(dà意為:參與)鄙”三件歷史大事,其

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難以估量!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東周青銅鐘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漢代玉龍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漢代玉龍

藝術瑰寶《女史箴圖》: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部分)

東晉畫家顧愷之的

《女史箴圖》

,是

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

也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

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

,這一幅本為清宮所藏,

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

,藏在圓明園中,後被英國侵略者擄走,現在被存放在館內的斯坦因密室中,只有在展期才能一飽眼福,是

大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另一幅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不如前者。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珍珠母嵌花青銅鏡,唐朝,公元8-9世紀。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唐三彩葬俑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陰間判官俑

“陰間判官俑”,

其前面擺放著一組12個栩栩如生的陶俑,形制有人、獸以及人面獸身。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它們都出土於中國河南唐朝名將劉延荀(約公元728年)墓穴中,最前邊是一對獸俑,是佇列中領頭的神獸,也是墓葬的守護者,緊接著是一對人形陶俑,後隨之兩個嚴肅的陶俑官員,雙手畢恭畢敬地交疊。佇列中最後的人物形象是兩位馬伕,之後是兩匹高近一米的駿馬和一對漂亮的對峰駱駝,都是唐三彩之精品。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北宋 鈞窯瓷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北宋 哥窯

北宋時期鈞窯,哥窯瓷器本來存世量極少,品性好的更是罕見。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元朝大維德花瓶

大維德花瓶

,全名是“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鎮窯青花雲龍紋象耳大瓶”,目前發現共存世兩件,來自中國江西省景德鎮,公元1351年燒造。

這是現有瓷器中最精緻的青花瓷

,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也不為過。

大英博物館中國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景泰藍龍紋大蓋罐

景泰藍龍紋大蓋罐

,明代宣德(1426-35年)制,高62釐米。此罐裝飾有威武的雲龍紋圖案,底部飾有蓮瓣紋,罐上的文字表明這件器皿是在“御用監”的督辦和資助下完成的。

此罐只有一對(另一隻現藏於瑞士蘇黎世的Uldry Collection)。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粉彩花鳥紋捲雲耳抱月瓶

粉彩花鳥紋捲雲耳抱月瓶,

清雍正(公元1723-35年)時江西省景德鎮瓷,是當時粉彩瓷的精品。此壺繪畫裝飾的細節十分出色,反應出這件瓷器屬於宮廷供用和督造製品。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這些精美絕倫,科學、文化研究價值極高的中國瓷器被掠奪至海外的不勝列舉,有許多絕世孤品,亦不可複製。

世界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敦煌壁畫: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敦煌壁畫涵蓋550多個石窟,包括有各代人的壁畫,超過50000平方米,這些壁畫結合了各個朝代的宗教技巧,內容豐富,還有一些神話和傳說。然而,從1856年到20世紀初,西方的許多偷盜者以探險的名義前去調查,然後採用切割成碎片的方式盜走了大量的壁畫,

大英博物館就有13幅壁畫

,成為

“大英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英國盜賊盜走的這13幅壁畫雖然年代久遠,其色彩依然豔麗誘人;切割痕跡清晰可辨,但損毀極少,可見那個時期英國冒險家兼盜竊者的“文物切割技術”已很高超。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類書,被稱為“最大的百科全書”。

它內容宏富,卷帙浩繁,版式精美,開本宏大,端楷書寫,繪圖精麗,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永樂大典》的編修和傳承,是中國古代典籍文化的象徵,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

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

《永樂大典》

命運多舛,屢遭浩劫。目前歐洲共收藏五十九冊《永樂大典》,其中英國五十一冊,德國五冊,愛爾蘭三冊。具體分佈情況如下:大英博物館二十四冊,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十九冊,均是英法聯軍侵佔北京時在北京翰林院劫掠。目前,國內收藏情況是,中國國家圖書館(222冊)上海圖書館(1冊)四川大學圖書館(1冊),其它的分別收藏在臺灣,美國、日本等。更多的是在戰火中被焚燬或遺失。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敦煌經卷

上世紀初由

斯坦因

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經卷……個個門類齊全、件件價值連城,在此不再更多展示。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英國文物盜賊斯坦因

說到

斯坦因,

中國人憤慨地稱他為

敦煌盜寶第一人!

1900~1908年,在敦煌附近長城沿線掘得大量漢簡,從無知王姓道士那裡廉價騙購藏經洞出土敦煌寫本二十四箱、絹畫和絲織品等五箱。在他的《沙漠契丹廢址記》(1912)中,有他在敦煌騙寶的詳細記錄。1913-1915年又從王道士手中獲得五百七十餘件敦煌寫本。

他在中國騙、盜的文物主要入藏倫敦的英國博物館、英國圖書館和印度事務部圖書館,以及印度德里中亞古物博物館(今新德里的印度國立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乾坤生意圖卷》

元代畫家謝楚芳1321年創作的

《乾坤生意圖卷》

,在1797年就漂洋過海到了英國,被大英博物館於1998年收藏。

《乾坤生意圖》因其有畫家題款及明確紀年,是迄今為止英國人收藏的最早的中國繪畫作品

真跡

,也是

大英博物館館藏最珍貴的10件中國文物之一

,與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奧雷爾·斯坦因捐贈的敦煌絹畫相併列。

此圖流傳有序,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到了英國,都有跡可尋。

此幅圖卷繪製精良,代表了元代工筆花鳥寫實畫風的較高水平,也是承襲

宋畫寫實畫風的典範之作。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釋迦牟尼鍍金青銅像 明朝,永樂年間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鍍金青銅曼荼羅,清朝,曼荼羅花是密教的吉祥花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大英博物館·宋羅漢三彩像

宋羅漢三彩像

產於河北易縣,公元12尊,原來被迷藏於易縣一山洞中,在被盜往國外的過程中毀掉3尊,除大英博物館一尊,其它均藏於法美加日等國博物館。

其藝術價值不亞於文藝復興時期任何傑出的雕塑作品。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美國館藏宋羅漢三彩像,有2尊

只可惜,我國一件都沒有留住。

“大英博物館”33號,令人震撼的中國國寶,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此玉馬長3尺、高2尺,白玉質。先藏於乾隆,後到了和珅手裡,和珅被抄家後,玉馬被嘉慶收藏於宮中,嘉慶後期收藏於圓明園;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英法聯軍掠奪並流失海外,現收藏於此博物館 。

…… ……

除了33號展館,在英國民間還不知藏有多少中國文物未曾露面。

其實,在舊中國近百年的時間裡,被侵略者們掠奪盜走的國寶是難以計數的,其價值恐怕不知能買下多少個 國家。可是,正如頭條朋友在評述裡所講的那樣:侵略者能夠盜走我們的國寶,卻拿不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文明。

當然,“大英博物館”收藏的眾多中國國寶文物,有的是侵略時直接掠走歸其帝國擁有,有的是英軍官兵劫走成“私有”,私有的一部分“捐給”了博物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有的是所謂的探險家、考古家盜走或“買”走,還有的並非是劫掠、盜竊所得,是透過民間正常交流得到並捐贈到博物館,但這樣的數量很少。

山難改,性難移,“大英日不落帝國”雖然一日暮西山,但其匪性猶存,目前仍然向依靠打敗了自己後獨霸的美國,到處干涉別國內政,尤其是頻頻插手日益強大的中國。可惜,今日之中國早已經不是1840年前後的中國,在想複製過去“輝煌”的殖民史,只能死路一條!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是無數的世界文物,儲存的卻是罄竹難書的可恥罪行!

勿忘國恥,切莫懈怠!奮發圖強,再創輝煌!

TAG: 大英博物館文物收藏中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