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發現春秋墓葬,出土2000多件土偶,揭開了鍾離國神秘面紗

眾所周知,周平王東遷洛邑以後,周王室日漸衰微、大權旁落,各諸侯國之間相互征伐,戰爭頻繁,小諸侯國紛紛被吞併,強大的諸侯國在區域性地區實現了統一。其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經過連年的兼併戰爭,他們逐漸吞併了周邊小的諸侯國。當時在安徽鳳陽縣有個諸侯國-鍾離國,它是春秋時期的諸侯國之一,國君為嬴姓,春秋時期被楚國滅亡。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安徽蚌埠發現的一座鐘離國國君的墓葬。

安徽蚌埠發現春秋墓葬,出土2000多件土偶,揭開了鍾離國神秘面紗

安徽省蚌埠市雙墩村有兩座較大的墓葬封土堆,2005年6月,位於北側的一號墓被盜未遂,此事引起了當地文物部門的重視。為了保護古墓不被破壞,經國家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部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一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工作。經過前期勘探和發掘,一號墓使用了前所未見的五色顆粒混合土,墓葬的封土、填土均為黃、灰、黑、紅、白等五色顆粒混合花土。更讓專家們意外的是,雙墩一號墓採用了我國從來未見過的圓形墓坑結構,呈現出特殊的大型有二層臺的圓形土坑豎穴墓和階梯式短墓道等結構形制。讓考古專家稱奇的還有,雙墩一號墓墓坑中發現以前從未見過的由填土構成的放射線遺蹟,墓坑中間由深淺不同土色構成放射線形,從中間向四周輻射,呈扇面形狀,並有一定的角度規律。

安徽蚌埠發現春秋墓葬,出土2000多件土偶,揭開了鍾離國神秘面紗

考古人員在墓坑周邊,發現建有18個大小不同的饅頭形狀的土丘,直徑1。5至3米不等。同時在這層填土中還清理出大量的土偶,據統計大約有2000多個泥質“土偶”,墓坑周邊的土偶呈現出組群的狀態分佈,而在墓坑中間填土層的土偶多為分散狀態,也有比較集中的情況分佈。單從土偶這種形狀來看,有專家認為可能與淮河流域傳說的女媧造人有關。專家表示雙墩一號墓中隨葬品十分豐富,不僅有專門放置隨葬品的器物箱,還有專門放置豬牛羊的食物箱。隨葬品大多放置在南槨室器物箱內,少量放在主棺槨內和殉人棺內,還有2件幾何印紋硬陶器放在南槨室外的西側墓壁處。

安徽蚌埠發現春秋墓葬,出土2000多件土偶,揭開了鍾離國神秘面紗

隨葬品主要以青銅器、彩繪陶器、石器和玉器為主,其它有少量的幾何硬紋陶甕、陶盆、灰陶缽、小陶罐等以及海貝飾件、金箔飾件等,共計400多件。專家表示出土有編鐘一組9件,容器有鼎5件、罍2件、簠4件、豆2件,其它有盉、匜、盤、甗、勺、盒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土的9件編鐘和2件青銅簠的內壁,以及意見青銅戟的戈上,都發現了相同的“童麗君柏”銘文。“童麗”即鍾離,國名。君為身份,柏為人名,因此專家推測雙墩一號墓主為春秋中晚期鍾離國國君柏。

安徽蚌埠發現春秋墓葬,出土2000多件土偶,揭開了鍾離國神秘面紗

根據考古專家考證,春秋時期鍾離國就位於安徽蚌埠和鳳陽一帶,今天該地區的“鍾離”和“鍾”姓大多是鍾離國後裔。雙墩一號墓距離鍾離城遺址不遠,而從墓葬的規模、陪葬器物以及青銅器銘文,專家們確認一號墓就是鍾離國國君柏。據有關專家介紹,蚌埠雙墩1號墓發掘發現了考古史上從來沒有發現過的極其複雜的遺蹟現象,不管從墓葬的形制、結構和遺蹟上都是我國墓葬發掘中的重大新發現。

TAG: 鍾離雙墩一號墓坑土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