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編鐘的介紹

全套編鐘包括鈕鍾19件,甬鍾45件,外加楚惠王贈送的一件鐘,共65件,總重量二千五百多公斤,編鐘以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銅木結構的三層鍾架上。鐘上均鑄有篆書銘文,共二千八百餘字,其內容全面地反映了戰國時期我國樂律學達到的高度水平。編鐘音樂效能儲存完好,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從最低音到最高音,共有五個八度,能演奏古今中外的樂曲。它的總用銅量達5噸之多,設計精巧,鑄造瑰麗,出土時尚完整地懸掛在鍾架上,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古今樂曲均能演奏。

1、戰國編鐘的特點:編鐘的鐘架稱為鉅(jù),由245個構件組成,設計精巧,比例適宜,結構牢固,可以拆卸。雖然承受了二千多公斤重的全套編鐘,歷時二千多年,出土時仍矗立如故。是這套編鐘共65枚,依大小次序分3層9組,懸掛在鍾架上。鎛鍾1枚;甬鍾45枚,分5組居於鍾架的中、下層,中層音色洪亮,下層形大體重,音調深沉渾厚;鈕鍾19枚,比甬鍾小,分3組掛於鍾架上層,聲音清脆。

戰國編鐘的介紹

2、編鐘在古代的象徵:在中國古代,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曾侯乙編鐘上還標有和樂律有關的銘文2800多字,記錄了許多音樂術語,顯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先進水平。編鐘音樂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又有歌鐘之稱。

TAG: 編鐘鍾架甬鍾音色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