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對孩子思想教育的啟示, 家長都應該看看!

現代的人讀了很多書,以為道理懂了很多,什麼都知道,可是卻難辨是非。

在《道德經》裡,老子揭示著雋永的真理,揭示著讓民眾歸於致遠寧靜、世界長治久安的道理。幾千年了,我們現在去讀,漸漸深入體會,發現老子講的都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今天,我們就來學學老子的“無為”思想。學學老子教給我們的教育觀。

上善若水,有容乃大

《道德經》第八章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作為家長,應該學習水的品德,經常處於低、下、柔弱的地位,不能事事爭強好勝。對照老子的“七善”觀:居善地,

家長應教育孩子選擇低姿,才能真正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心善淵,具有大度能容的胸懷;與善仁,要有仁慈柔和的美德;言善信,對人對事以誠心無為為準則,做到表裡如一,培養堅忍不撥的毅力;事善能,孩子就應該做到方圓有致的修行,這是智慧與通達的成功之道;動善時,有及時而動的藝術,善於抓住機遇,“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孩子們,從小就樹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品質,就能成為一個思想境界高,知識廣博,不自負,不自滿,不武斷,不固執,人際關係良好的有志青年。

《道德經》對孩子思想教育的啟示, 家長都應該看看!

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老子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教導人們要發揮創造的動力,而不可伸展佔有的衝動。

而有些父母卻喜歡將孩子的成長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投入作為炫耀的資本。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可以看出這些父母並沒有把自己的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完全的、與自己平等的人來看待,而是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資產。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有成績時往往極盡寵愛與狎暱,在孩子偶爾的失利時又極盡責難與羞辱。他們給予孩子的愛是自私的、苛刻而有條件的。

在中國文化中,“孝”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某種程度上它與西方文化中的感恩有著許多共通之處。但是,有些父母卻用“孝”這個概念來美化他們的自私,作為他們給予孩子自私、苛刻、有條件的愛的理由,他們毫不關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心理的、情感的安慰與文化的、價值觀念的建造。在這種“愛”裡成長起來的孩子,最後終究會因為缺乏發展的原動力而舉步維艱,終究會因為體會不到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而失去前進的方向;只有當他們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外界的幫助,對自己的成長經歷有一個徹底的反思、清理以後,他們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成長的方向。然而,此時他們已經消耗了太多的生命的能量,不可能再達到原本在無條件的愛裡成長所能達到的生命高峰了。當然相對於那些終身都將處於混沌中的孩子來說,那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情了。

《道德經》對孩子思想教育的啟示, 家長都應該看看!

智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經》中講“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又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教育孩子不能認為自己什麼都懂,對自己缺乏一個客觀理智的認識,不能賣弄小聰明,要正確認識自己,戰勝自己弱點,自知、自勝、自足、自強的人才能長久,學會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應該作為孩子的座右銘,永遠牢記在心。

TAG: 孩子老子自己成長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