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論語》中的風險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最經典的著作是 《論語》, 許多人認定 《論語》 討論的是教 育或教化百姓的道理。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從風險管理及其資訊管理的角 度去探究 《論語》, 就可以看出其中有很多涉及風險管理及其資訊管理的 偉大思想。《論語》第一章開篇就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 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此處作者使用繁 體字是為了解釋這些話的真實含義, 關於這段話所體現的風險管理思想分 述如下。

1。 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在此使用繁體字的 “學” 字, 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其 下半部分是 “子” 字, 中間是 “冖”, 上部表示的是左右兩隻手在擺弄 “爻”。這說明“學”字並非只是“唸書學習”的意思,更多是指研究陰 陽爻中所包含的事物客觀發展規律, 所以 “學” 字更多的是指 “研究” 而非簡單的“看書識字”。再看“習”字的兩層構成成分,其下半部分是 “白” 字, 而其上半部分是 “羽” 字, 寓意是人們在 “學” 後明 “白” 了事物的客觀規律, 從而在行為上 “羽” 化蛻變, 按照客觀規律去做好事情,所以“習”字並非是“唸書學習或複習”之意。再看“悅”字,左 邊的“心”和右邊“兌”字,構成了中國人常說的“心想事成”。所以這 段話指的是人們透過 “學” 而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 然後透過 “習” 而 按照客觀規律做事情,最終就能夠得到“心想事成”的結果。其核心在於 透過研究事物陰陽對立統一的規律, 去發現和應對事物中的各種風險, 從 而取得事情成功和令人滿意的結果。

2。 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並非是說只有遠處來了朋友才高興,而近處來了朋友就不高興。因 為從事物風險管理及資訊資源管理角度出發, 管理者如果能夠獲得支援其 決策的有用資訊才是最高興的。因為古時候的資訊都是靠人員口頭傳遞 的, 所以有朋友 (即能夠給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援資訊的人) 自遠方 (管 理者最缺乏的是遠方的資訊, 因為近處的資訊管理者多已獲得) 帶來了管 理者決策所需要的資訊, 這才是使得管理者十分高興的真正原因, 即遠方 來的人填補了管理者決策所需的資訊缺口。由此可見,這段話並非只是說 明遠方和近處的朋友哪個更讓人高興, 而是說管理者能夠獲得風險管理所 需的資訊資源是會高興的。

3。 所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句話並非是指君子 ( 管理者) 要有很高的涵養, 而是指管理者必須 對被管理者保持足夠的資訊不對稱。此處的“人”是指被管理者,“君 子” 是指 “管理者” (古書中的聖人、 君子、 大人等均是指管理者或統治 者)。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如果被管理者不知道管理者有多大能力和有 多少資源, 不知道管理者知道的一些事情的相關資訊, 管理者不應該生氣 或動怒, 而應該保持好這種因 “知情” 而具有資訊優勢地位的姿態, 只有 這樣才是“君子”,即合格的管理者。因為管理者必須對被管理者保有一 定的資訊優勢地位才能夠真正地管理好眾人去做好事情。道理很簡單,如 果“勞力者”與“勞心者” 一樣明白就無法開展管理了。綜上所述,如 果從風險管理及其資訊管理的角度去理解 《論語》 第一章的真實含義, 就 可以發現 《論語》 的核心是討論如何統治和治理國家的 “大學之道”, 是 如何開展風險管理及其資訊管理的管理之道。這一章從三個層次給出了中 國式風險管理的核心思想:第一個層次是管理者必須不斷地認真研究所做 事情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學習) 才能夠做成事情 (悅);第二個層次是 管理者的 “學習研究” 必須透過獲得各種資訊 (遠方的人帶來的) 才能 夠實現 (樂);第三個層次是管理者必須保持必要的資訊優勢地位 (不 慍)才能夠領導好眾人做成事情(不亦君子乎)。由此可見,《論語》第 一章開宗明義地給出了管理者在開展風險管理及其資訊管理中所需做好的 三個方面的事情。

從上述這三段儒家思想經典著作的節選中我們可以得知, 中國儒家思 想的核心是在 《周易》 所闡述的世界萬物發展變化規律之上產生和發展 的, 是關於做好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的事情所需開展風險管理和信 息管理的哲學思想。實際上,儒家思想和著作的博大精深並非只靠“一孔 之見” 和 “一得之功” 可以全面解釋, 其中還有十分深奧的風險管理的 道理。

(節選《中國式專案風險管理》作者:戚安邦孫賢偉)

TAG: 管理者風險管理資訊論語資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