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盤古開天”的始末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首生盤古,垂死化身 。氣成風雲,聲為雷霆 。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 為四極五嶽 。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膚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 ,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 。身之諸蟲 ,因風所感 ,化為黎甿 。”

侃侃“盤古開天”的始末

世界各國,各民族居住地區,都產生過許多解釋世界起源的神話。我國的神話都零零星星分散在古書裡。流傳最廣的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也是這種情況。從那些簡短的記載來看,這個故事概括地敘述了盤古開天闢地的過程和世界萬物的起源。雖然文字簡略,但這位巨神開天闢地的磅礴氣勢和他死後化作萬物,將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交付給大自然的獻身精神,充分地表現出來了。

這個神話曲折地表現了人類的偉大力量和創造精神。人是比天、比地都更“神”,更“聖”的。天和地是由人開闢出來的,是人類的勞動創造了世界。古時的生產力十分低下,我們的祖先同大自然的鬥爭也是十分艱難困苦的。在那時能夠表現出這樣一種戰勝天地的信心和勇氣,實在是很了不起的。盤古這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也就自然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一個光輝的形象,永遠具有鼓舞人們向上的精神力量。

盤古神話最早始見於《藝文類聚》所引三國時吳人徐整的《三五曆紀》卻並未見於先秦古籍,由此推測神話的形成年代可能是在漢代。

南朝蕭梁的任昉撰的《述異記》稱盤古身體化為天地各物。《五運歷年紀》及《古小說鉤沉》輯的《玄中記》亦有類似記載。明朝董斯張在《廣博物志》中條引《五運歷年紀》雲:“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髮為草木”。

盤古神話和《山海經》所記的燭龍神話有著相似之處,或者可能是這一神話吸收了南方民族盤瓠傳說的某些因素才創造出這樣一個開天闢地的神話人物。明末周遊寫《開闢衍繹》,盤古手裡又給加上了斧頭和鑿子這兩件勞動工具,故事內容發展為包含勞動開闢天地的觀念。

古時南方少數民族民間廣泛流傳盤古的神話。苗、瑤向來崇奉盤古,把盤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壯、侗、仫佬等民族也盛傳盤古,把盤古看作開天闢地的人類始祖。特別是當時作為壯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東南),競立有盤古氏的廟宇,人們為之“祝祀”。可見盤古在古代壯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

《述異記》捲上記載:“今南海有盤古墓,亙三百餘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氏之魂也。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據考證盤古墓位於廣西來賓市。因盤古是神話中的開天闢地造人倫者,並非真有其人,自然就不會有其墳墓。任昉《述異記》中有關於“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餘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的記載,其中的“盤古氏墓”應是那些以“盤古”命名的山嶺。而這些山嶺,多是因其上建有盤古廟而得名,應是人們賦予的盤古之靈的寄居之地,是人們寄託對這位偉大神話人物的懷念之情而命名的,可以理解為人們心目之中的“盤古氏墓”,是“後人追葬盤古之魂”所為。這一記載中的“俗雲”二字也說明了人們是為了懷念盤古而將這些山嶺命名為“盤古”的,而不是真有其墓。再說,“亙三百餘里”的大墳墓,也決非人力所能造的,只有高山大嶺才可能作為盤古墓的象徵。

TAG: 盤古神話開天闢地述異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