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語文教育家,合江人穆濟波小傳

民國語文教育家,合江人穆濟波小傳

民國 國立西北大學穆濟波 編著《中國文字學》《文字學大意》

在瀘州的歷史上,特別是清末民初時期其實湧現了一大批有志之士,當然也不乏文化名流,只是因為這個城市畢竟是四線之流,又因為後期一心搞建設,對這些作古許久的人物,大家並沒有怎麼重視,之前沽酒客給大家聊了很多,如金麗秋,蔣兆和,曾一魯、陳煒謨、陳中和、稅西恆等等,今天再給大家聊一聊這位民國初年的語文教育家合江人穆濟波。

當然穆濟波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他跟秦德君的恩怨情仇可能更吸引大家八卦和窺探私隱的興趣,但是沽酒客並不想在本文談論這個話題,還是書歸正傳,談談他個人的成就和貢獻吧。

民國語文教育家,合江人穆濟波小傳

民國 國立西北大學穆濟波 編著《中國文字學》《文字學大意》

穆濟波(1892——1976年(也有資料說是1978存疑)),本名世清,號繭齋,晩年號孟默,合江先市鎮人。幼年時就酷愛古文及詩詞。先就讀於合江官辦小學、合江中學,後就讀於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四川大學前身)。

1918年,他從高師畢業,便在成都鹽道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同時兼任《直覺報》及《星期日週報》主編。這兩報社均鼓吹民主與科學,為“五四”新思想在四川傳播作出巨大貢獻。

1921年春,他到重慶同秦德君結婚。秦德君是蜀中女界投身革命的先驅之一。其後,應聘川南師範學堂任教,與惲代英、肖楚女、李求實、謝嘯仙等中共地下黨員交往。秦德君也在附小任教。在瀘期間,他加入惲代英組織的“學行勵進會”,秘密宣傳馬克思階級學說和世界觀、人生觀。

民國語文教育家,合江人穆濟波小傳

民國 國立西北大學穆濟波 編著《中國文字學》《文字學大意》

在川南道尹公署教育科長盧作孚的支援下,川南師範積極改革教育行政制度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他發起創辦瀘州圖書館,支援並參與通俗演講所和夜課學校。

1922年。同秦德君到南京,任教於東南大學,同時在東大附中兼課。主編並出版《合作週刊》;1925年,東南大學發生學潮,他把這個週刊更名為《孤憤》。

“五卅”慘案後,改為《人權日報》,致力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同年夏天,肖楚女辭去重慶《新蜀報》職務,東下過南京,穆濟波留肖楚女任《人權日報》社論主筆,報紙面貌為之一新。

民國語文教育家,合江人穆濟波小傳

1926年,在陝西西北大學任教。直係軍閥吳佩孚遣劉鎮華進軍西安,以十個師的兵力圍城。陝西督辦李雲龍(對跟亮劍主角同名當然不是一個人),師長楊忠,集兵五千人憑城防禦。戰事連綿二百三十多天,學校停課。

他組織陝西、甘肅、山西學生成立“圍城讀書會”,由他和吳芳吉輪流輔導。西安城內缺糧,飢餓居民每天死亡五百人以上。直至十一月,西北軍孫良誠部回族騎兵萬餘人攻入西安,圍城乃解。

1928年,穆濟波出任南通中學校長,得知其弟穆世濟在廣州被捕,他立即去廣州,希望通過於右任、邵力子等朋友援救世濟,不料世濟已於他到廣州之前一日被害。他悲痛不已,將世濟葬於廣州東郊四川義園竹蔭深處。他的妻子秦德君(關於二人的糾葛其實是一段難以清楚的公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來看,他老婆也算一個奇女子)棄家去了日本,這對他又是一個打擊。

民國語文教育家,合江人穆濟波小傳

穆濟波

1929年,因學校挽留,並拒絕新校長到任,當局便拘捕穆濟波,關進蘇州監獄。李國楨女士為他照顧子女,並多次到蘇州監獄看望他。出獄後與李國楨結婚。

1932年,他從南京到西安任教。1938年春,同李國楨返回四川,應四川大學聘任中文系教授。吳芳吉也在川大。二人向學校提出“講而兼學,體而兼用,中而兼西”等原則,突破了川大多年來一直拒收白話文考生的門戶之見。

在川大因與校長關係尚差,與中文系頑固守舊派見解不同,學術思潮鬥爭激烈,他憤而辭職,到重慶大學任教。

民國語文教育家,合江人穆濟波小傳

先後在重慶大學、四川省教院、四川美術學院等校任教,同時與吳宓、吳芳吉、周太玄、蘇淵雷、戴叔珣等名教授交往,相互友善。

他對中國文學的教學,有獨到見解,遂蜚聲國內外。對青年真誠關心和竭力幫助。為幫助大批青年,他創辦草堂國學專科學校和南林學院,替青年謀求出路。

在他南泉寓所,拜謁者、造訪者眾多,他必以禮相待,以志勵之,以行助之,很得青年學生敬重。

新中國成立後,穆濟波先後任西南師範學院、軍區師範學院教授。曾當選為四川省第一屆人民代表,省政協委員。後調任四川省圖書館副館長、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

民國語文教育家,合江人穆濟波小傳

他的著述豐富,早年他與葉楚傖合編《中學語文教材》(正中書局出版),後著《中國文學史略》(國風書社出版),晚年著有《繭齋詩稿》等。

一生做人和創作的態度是:“古人填詞,以含蓄蘊藉為上;我之於詞,則以快意盡言為善。他人讀之,儘可以嫌其無味,無礙於我之發洩。悠悠之口,難免以其中有累句,目為罪言,但我以據實直書表現自我。有罪,我自承擔,絕不做兩面派,巧言令色,自飾其非也。”

民國語文教育家,合江人穆濟波小傳

在此分享其《還鄉吟》一首:

七十還鄉我亦曾,時當乙已備春燈。

馬鞍山下新開道,佛隴溪頭老養能。

寶藏深探煤氣廣,蒙泉奮達石油層。

天工八載知何限,愧作成都托缽僧。

他的詩據實直書,直接表現了所見所感,代表了他寫詩詞的主張和風格。穆先生最值得我們研究的還是他的語文教育改革,確實算是在近現代語文教育史上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TAG: 穆濟波秦德君文字學任教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