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邊塞詩歌為何如此出名?

唐朝的邊塞詩歌為何如此出名?

盛唐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經濟強盛,這使得盛唐詩人胸襟有著豪放博大的胸懷。和其它朝代相比,盛唐的讀書人在入仕途之前,經常漫遊至祖國的名山大川。由此他們寫下了許多描繪山河壯美的千古名篇。

唐朝的邊塞詩歌為何如此出名?

他們不是像晚唐詩人那樣流連於細水、小澗、孤風、片石之間,專注刻畫一角山水的景色,而是把詩歌走向邊塞,走向祖國的壯麗山河、雄山奇峰。名山大川是盛唐士人經常漫遊的場所,他們留下了很多描繪祖國壯麗景色的千古名句。盛唐的詩人普遍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常常賦予詩歌一種浩大的氣勢美。

李白是盛唐時代孕育出來的詩人,他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寫了很多描寫壯麗景色的詩歌。他的詩歌氣挾風雷、縱橫馳騁、一氣呵成,有著奔放的氣勢美。李白的《望天門山》,這首詩寫得是李白行至天門山順流而下所看到的壯麗景色,詩人用其特有的豪情和想象力誇張地描繪了天門山的壯觀的景色。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天門山本是東西兩座,詩人卻說天門山是洶湧奔騰的楚江水把天門們山沖斷而變成了現在東岸和西岸的高山,楚江奔流而下的壯觀氣勢立馬浮現在眼前。

楚江,一往無前,衝破前行路上的一切阻礙,氣勢宏大、景象壯觀。此詩首先借天門山寫出了楚江水不可阻擋,可衝破一切的力量,極有氣勢之美;又用楚江澎湃的水勢寫出了山的高險,楚江水流經東西兩山的中間窄窄的通道時,波濤澎湃,激起無數浪花迴旋,山的高大奇險如在目前。

除了盛唐之外,很難見到寫山水寫得如此壯麗的詩歌。李白是時代的驕子,李白寫這類詩歌的代表作有很多,《蜀道難》就是一個傑出的代表。詩人誇張地寫出了蜀道艱險、高峻、崎嶇,有著磅礴的氣勢美。

唐朝的邊塞詩歌為何如此出名?

此詩寫蜀道的難行,先極言山之高,以山高襯托蜀道的難行,“連峰去天不盈尺”,山之高,高到與天的距離咫尺之遠。

寫水之急,“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山下有波濤洶湧的激流,河川曲折迴旋。

寫壁之險,“枯松倒掛倚絕壁”,用長在山上的松樹如倒掛在崖壁上寫壁之險。詩人寫完雄山的高峻、水流的激旋、崖壁的陡峭,緊接著詩人寫了飛湍、瀑流、懸崖、轉石、萬壑、雷鳴,這些驚險萬狀的景象飛速從眼前閃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氣勢,險象叢生、驚心動魄。

除了李白外,就連以寫山水田園詩人聞名的王維和孟浩然也有很多氣勢浩大的詩句,比如孟浩然“氣蒸雲夢澤,”、王維的中“江流天地外”等詩句。盛唐詩人描寫充滿氣勢的山河、奇峰、絕壁等自然景觀,是普遍現象。邊塞軍功是詩人們走入仕途的途徑之一,盛唐經常漫遊到邊塞。

在大唐這個開疆拓土的時代中,盛唐詩人很少沒有經歷過邊塞風沙,盛唐詩人也留下了很多描寫邊塞壯麗景色的名篇,充滿著浩蕩的氣勢美。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這首詩裡面寫了很多邊塞壯麗的奇絕景色,把邊塞惡劣的環境寫得是值得欣賞的美景,充滿了壯大的氣勢美。

狂風怒卷者黃沙彌漫在空中,混沌迷濛。狂風怒吼、咆哮,給人的感受猶如刀割人面,甚至風吹的斗大的石頭滾動。天之寒,冷到在賓士中的戰馬的汗水立馬結成冰,軍幕中寫草檄用的硯水被凍得凝住。詩人抓住邊塞既有特點的景物極力渲染,極具有奔放的氣勢。

唐朝的邊塞詩歌為何如此出名?

再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就寫出了邊塞苦寒美的特徵,“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這兩句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天氣及其乾冷的特點,八月飛雪說明天非常冷,草一般是矮小和柔軟的,風一吹,草就往一邊傾倒,倒而不折是草的特點,這裡草折說明草枯發脆了,這是多麼惡劣的環境。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詩人把它想象成一夜春風吹開萬樹的梨花。東方虯有“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但是東方虯的這句詩遠不如岑參的視境開闊,“觸處”給人的感覺是一朵一朵的,接觸面積較小,而“千樹萬樹”是瞬間鋪天蓋地,這景象何其壯闊,只有開闊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才能寫出這樣的詩歌,環境是苦寒的,我們從苦寒的環境中看到了美,看到了氣勢。

盛唐這個時代賦予了這個時期的詩人開闊的胸襟,他們不像晚唐詩人專注描繪一角山水的景色,而是把目光投向祖國的壯美山河,常常把自然界的壯麗的景色寫得充滿恢弘浩大的氣勢美。

TAG: 盛唐詩人氣勢邊塞景色